內容簡介

本書是我國文學的起源之一。它承《詩經》之余緒,融合南方楚地文化特色,獨創一體,別具一格,以其浪漫奇絕之形態,閃耀着不朽的光輝,澤被了后世百代詩壇和文壇。此次出版本書,采用南宋朱熹的《楚辭集注》本。朱熹為程朱學派的代表人物,在我國思想史、文學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的《楚辭集注》在前人舊注基礎上重新注釋屈原、宋玉等人作品,並着重闡述對屈原創作意旨之理解,歷來受到高度重視。本書所用的版本為現存《楚辭集注》最早最完備的宋端平本。

此書為我社「大學經典」叢書之一種,由專家撰寫導讀,並匯集了后人的評點,為讀者理解作品、認識本書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朱熹,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字元晦、仲晦,號晦庵、晦翁、考亭先生、雲谷老人、滄洲病叟、遡翁等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宋高宗紹興十八年(1148)進士,授泉州同安主簿。歷秘書郎,直秘閣,知漳州,煥章閣待制兼侍講,提舉南京鴻慶宮。韓侂胄專政時,行偽學黨禁,落職罷祠。生平主要從事著述和講學,是宋代理學集大成者。有《楚辭集注》八卷、《詩集傳》二十卷等。文集版本甚多,生前即有無名氏編刊之《晦庵先生文集》前集十一卷,后集十八卷,卒后,有宋寧宗時浙江官刻之《晦庵先生文集》一百卷。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建安書院雕印除集一百卷外,並附王遂輯續集十一卷及余師魯輯別集十卷。自宋末至明、清,仍續有增補、刊刻。
 

目錄

導讀

卷一 離騷經第一
卷二 九歌第二
 東皇太一
 雲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東君
 河伯
 山鬼
 國殤
 禮魂
卷三 天問第三
卷四 九章第四
 惜誦
 涉江
 哀郢
 抽思
 懷沙
 思美人
 惜往日
 橘頌
 悲回風
卷五 遠游第五
 卜居第六
 漁父第七
卷六 九辯第八
卷七 招魂第九
大招第十
卷八 惜誓第十一
 吊屈原第十二
 服賦第十三
 哀時命第十四
 招隱士第十五
 

右《楚辭集注》八卷,今所校定,其第錄如上。蓋自屈原賦《離騷》而南國宗之,名章繼作,通號「楚辭」,大抵皆祖原意,而《離騷》深遠矣。竊嘗論之:原之為人,其志行雖或過於中庸而不可以為法,然皆出於忠君愛國之誠心。原之為書,其辭旨雖或流於跌宕怪神、怨懟激發而不可以為訓,然皆生於繾綣惻怛、不能自已之至意。雖其不知學於北方,以求周公、仲尼之道,而獨馳騁於變《風》、變《雅》之末流,以故醇儒庄士或羞稱之。然使世之放臣、屏子、怨妻、去婦,技淚謳噲於下,而所天者幸而聽之,則於彼此之間,天性民彝之善,豈不足以交有所發,而增夫三綱五典之重?此予之所以每有味於其言,而不敢直以「詞人之賦」視之也。然自原著此詞,至漢未久,而說者已失其趣,如太史公蓋未能免,而劉安、班固、賈逵之書,世不復傳。及隋、唐間,為訓解者尚五六家,又有僧道騫者,能為楚聲之讀,今亦漫不復存,無以考其說之得失。而獨東京王逸《章句》與近世洪興祖《補注》並行於世,其於訓詁名物之間,則已詳矣。顧王書之所取合,與其題號離合之間,多可議者,而洪皆不能有所是正。 至其大義,則又皆未嘗沉潛反復、嗟嘆詠歌,以尋其文詞指意之所出,而遽欲取喻立說,旁引曲證,以強附於其事之已然,是以或以迂滯而遠於性情,或以迫切而害於義理,使原之所為壹郁而不得申於當年者,又晦昧而不見白於后世。予於是益有感焉,疾病呻吟之暇,聊據舊編,粗加隱括,定為《集注》八卷。庶幾讀者得以見古人於千載之上,而死者可作,又足以知千載之下有知我者,而不恨於來者之不聞也。嗚呼希矣,是豈易與俗人言哉!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