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意巴洛克

寫意巴洛克
定價:210
NT $ 183
 

內容簡介

本音樂集以巴洛克音樂為主題思路,內容集中在對巴赫音樂作品的解析與對歐洲早期音樂的介紹上,作者對巴赫音樂作品的解析絲毫不落俗套,文字充滿感染力。而對歐洲早期音樂會和音樂節的描繪,令人了解當今國外的小眾音樂團體和民間音樂生活,了解西方流傳下來的巴洛克藝術傳統,也甚為有趣。

作者現在仍然是個業余愛好者,一個“學音樂的人”。想給自己一些合適的鼓勵,所以總是變著花樣提出各種野心,比如去學習法國巴洛克音樂,去歐洲了解更多的古管風琴,讀熟那些作者仰慕的音樂書,熟悉巴赫更多的康塔塔,等等。這些艱難的事情,有時令作者灰心。

也許一些簡單的東西更能鼓舞人——對,就是電影中那個成了符號的“阿甘”,那作者就當己是阿甘,在看不清路的路上跑啊跑,可不可以?

馬慧元,學習鋼琴、管風琴多年,長期為國內多家報刊雜志撰稿,常以“管風琴”署名在網絡上發表音樂隨筆。曾出版《北方人的巴赫》、《管風琴手記》、《管風琴看听讀》、《書生活》。現定居加拿大。
 

目錄


巴赫管風琴作品手記
管風琴二三事
亨德爾管風琴作品手記
布克斯特胡德管風琴作品手記
管風琴上,我的弗朗克
愛比歷史更真實
《博伊倫之歌》——《英國組曲》
隨想巴赫《法國組曲》
巴赫之《音樂的奉獻》
悲情恰空
兩首巴赫康塔塔
迷人的《狩獵》——兼談巴赫康塔塔
跟巴赫喝下午茶
冬夜听古爾德
圖書館里听巴赫
巴赫二題
巴赫的懷抱
巴赫之雨
散記巴赫
听圖雷克 漫想巴赫
北方人的巴赫
巴格比、霍頓和《貝奧武甫》
中世紀音樂節
遠人之淚——一張字軍東侵時期歌曲的CD
哥特之歌——哥特藝術和CD《哥特音樂》
唱片里的亨德爾和斯卡拉蒂
柏博殘像
我的海頓
海頓和蘭登
小作曲家二題
音樂會幾則
溫哥華早期音樂節雜記
DVD觀感——兩屆克萊本鋼琴比賽剪影
朱小玫是誰
切爾卡斯基軼事
琴緣一生
巴赫的兒子們
後記
 

大部分人擠在所謂時代列車上,氣喘吁吁,心急如焚,盡管不知道前面是什麼,但義無反顧,只嫌不夠快。

少部分,不,極少部分人,在那磨得有如利劍一般的鐵軌旁邊走著相反的鄉間小路,按照自己的節奏。也許正因那一輛輛擠滿乘客的列車速度過快,使這悠然的步態也顯得頗有些銳感,它穿透所有的煙霧塵土,徑直探入那些深藏奇妙的地方去。一切煩人的嘈雜于這些人似乎並不存在,前方自有青翠天地豁然敞開。

放下繁重的工作,于燈下捧讀馬慧元的音樂文字,心會立即靜下來,變得干淨、溫潤、安詳、單純。听她與音樂大師們對談,輕松愉悅中時時跳出精妙言論,悄然淺笑間卻又帶出歷史積澱,真是一大享受。看她輕輕翻開已有些發黃發脆的譜頁,請出那些雙手仍然溫暖笑容依舊親切的大師們,一同談音奏樂,恍然間抬眼望出去,那不是從未污染過的田野和山丘抑或古老的巴西里卡嗎?

音樂究竟是什麼?如何言說?在音樂學院教書那麼多年的我卻越發困惑,越來越覺得教人听音樂、愛音樂是天底下最難的事之一。多年前我寫過一篇文章《音樂是一種心境》《藝術世界》1994),雖非學術探討,但文章立意在今天看來仍有道理。歷代作曲家是在怎樣的心境中寫下點點音符?與之相隔巨大時空的我們,又在怎樣的心境中與他們相會?在他們和我們之間,在听覺和心靈之間,如何達到神秘的共振?我最後寫道︰

什麼時候,你同這些作曲家、演奏家和演唱家成了朋友;什麼時候,你听見了他們在音樂中向你訴說的一切;什麼時候,你獲得了涌遍全身心的、無以替代的激情,我想,你就絕對是一位听音樂的內行了,因為你找到了他們的心境,也找到了你自己。

假如有人進一步追問︰這個“神秘的共振”,這個美妙的“什麼時侯”,在哪里?如何獲得?我深知,僅僅鼓勵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可遇不可求”、“音樂是不可言說的”、“听音樂是極其個人的事”都是不負責任的托辭,但我手里的的確確沒有萬能鑰匙可以送人!所以馬慧元請我寫這篇序言時,我第一反應是寫不出來,回絕了。這位小人家很固執,諄諄教導我說︰“音樂欣賞課還是重要的,因為它給有願望、听覺有基本敏銳度的人梳理了方向——對我啟發就很大。”她舉出我非常敬佩的Joseph Kernan為榜樣,告訴我她眼中好的和不好的音樂欣賞課是怎樣的,又把耶魯大學教授Craig Wright的網上公開課鏈接給我看。這是很長的一個系列課程,僅僅看了個開頭就知道非常精彩,但我匆匆瞥了幾眼就放下了,實在是怕把我自己的腦子搞亂了,那就更寫不出來了。

既然逃不掉這項作業,不如在討論中整理一下思路。

面對一部音樂作品時,听者常會在兩條軌道之間磕磕絆絆,一邊是專業性技術分析,另一邊是作品中的文化內涵。前者看上去很枯燥,那些調性、和聲、織體、曲式分析就像是一把把冰冷的手術刀,不帶任何感情色彩地將作品細細解剖,最終將一切簡約在一張化驗報告似的圖表中;後者很迷人,音樂大師一生的愛恨情仇,他所處時代的思潮或事件,民族的悲壯命運……但倘若沉浸其中,卻常常是思想信馬由韁,音樂雖仍舊鳴響,但听者的漣漣淚水已與音樂毫不相干了。

我說,我很怕那種對音樂沒感覺只有一腦門子技術的人;馬慧元說,她怕的是那種心靈至上而蔑視技術的人——我們反對的都是自己環境里最常見的現象。我面對的是被艱苦的技術訓練磨掉了柔軟觸角、失去了原初熱情的音樂學院學生,她面對的是缺乏音樂操作實踐、熱情高漲卻總是隔靴搔癢的愛樂人。放下那句“可遇不可求”的托辭,在兩條軌道中間架起橋梁的,應該是什麼呢?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