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中小城市發展報告(2010)》是中國第一部關于中小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研究報告。

報告著眼于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綠色發展為主題,全面闡述了中小城市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以及在統籌城鄉發展、構建和諧社會、推進城市化進程、實現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圍繞轉變發展方式,從優化經濟結構、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推動節能減排、建設生態文明等多個層面和角度,對中小城市把握發展定位、明確發展思路進行了理論探討和實踐設計。報告輯錄了全國東中西及東北地區十個中小城市的發展案例,對它們創新發展、轉型發展、統籌發展、綠色發展、和諧發展的經驗做了系統介紹。

本書可為廣大中小城市探索科學發展道路提供指導和借,可供各級決策與管理部門,以及從事城市發展研究的理論工作者參考。
 

目錄

總報告
中國中小城市綠色發展之路
結構優化篇
加快發展方式轉變 加速經濟結構調整
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進程 促進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健康發展
循環經濟篇
循環經濟的法律政策懷中小城市發展
工業園區發展循環經濟的思路和對策
國外循環經濟發展的經驗與啟示
生態建設篇
中國環境保護的進展與對策
中國生態城市建設回顧與展望
我國中小城市環境保護中存在的問題及其應對
節能減排篇
節能減排技術與應用
我國中小城市新能源開發與利用
我國建設低碳園區的重點與難點
低碳經濟篇
發展綠色經濟 構建低碳社會
我國中小城市低碳發展的幾個問題
低碳生活 從我做起
典型案例
創新驅動 內生增長 協調發展
工業化城鎮化聯動發展 提升城鄉一體化水平
高水平統籌城鄉 中西部率先發展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提升城市經濟發展水平
加快科學發展 打造經濟強區
推進城市生態化與生態城市化
創新驅動 優化結構 領跑東北
變比較優勢為競爭優勢 推動資源城市轉型發展
產業互動 轉型升級 協調發展
在發展中轉型 在轉型中發展
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評價
2010年度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總報告及排名
附錄
2010年國內中小城市及縣域經濟發展大事記
2009年度部分省市縣域經濟考核排名
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名錄
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名錄
全國資源枯竭城市名單(縣級)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推動中小城市綠色發展 鄭新立

黨的十七大根據經濟發展新階段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提出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任務,要求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從而提升經濟發展質量,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國際金融危機的出現,更加凸顯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緊迫性和必要性。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沖擊表面上是對經濟增長速度的沖擊,實質上是對經濟發展方式的沖擊。綜合判斷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刻不容緩。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著力調整需求結構,完善收入分配格局,發展公共服務消費,努力擴大消費;著力調整供給結構,突出發展現代農業,大力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著力調整生產要素結構,大力實施科技創新,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同時,必須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城鎮化,提升城鄉一體化發展水平;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循環經濟,走綠色增長之路,加快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此外,還要改革財稅體制和行政管理體制,建立健全促進發展方式轉變的體制機制等等。

中小城市是我國行政區體系中重要的戰略節點,在改革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中小城市數量眾多,幅員遼闊,聚集了龐大的人口、資源、產業、環境等發展要素,其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發展質量的提升對于我國加快推進現代化進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著全局性、決定性的重大意義。

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提高城鎮規劃水平和發展質量,當前要把加強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作為重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當前要把重點放在加強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上,壯大縣域經濟,大力加強縣城和中心鎮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全方位提高城鎮化發展水平。可見,中央從發展戰略上進一步把中小城市作為中國城鎮化發展的重點,今後十年到二十年內,將是我國城市化快速推進的時期。城市化率的提高應當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鎮擴容為主,大力提高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對產業和人口的承載能力。中小城市已迎來黃金發展期。同時,推進城鎮化,加強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建設,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題中之義,中央的決策和部署也對中小城市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寄予了新期望。

在中小城市迎來黃金發展期之際,《中國中小城市發展報告(2010)》(《中小城市綠皮書》)的出版非常及時、非常必要,對于引導各中小城市黨員干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總結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經驗,完善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思路和措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中國中小城市發展報告(2010)》作為中國中小城市領域首個綜合性系列研究報告,以中小城市綠色發展之路為主題,從理論創新、實踐探索、科學評價等方面對我國中小城市發展進行系統研究,將為我們國家了解中小城市發展現狀、出台相關政策提供參考;為各中小城市學習典型城市經驗,努力探索科學發展道路和模式提供借鑒;為各學術機構深入研究城市發展提供平台;為各級政府制定科學考核體系提供理論支撐。

《中國中小城市發展報告(2010)》總報告深刻闡述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理論創新、重大意義和緊迫性,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核心內容、內在聯系、有利條件和制約因素,以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政策措施等。同時對于綠色發展的概念、內涵、發展的著力點進行了深刻的詮釋。報告認為實現綠色發展,一是要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將經濟發展的重點集中到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小、社會需求旺盛的產業上來,堅決淘汰過剩產能,關閉環境不達標企業;二是要發展循環經濟,將循環經濟的理念貫穿到區域經濟發展、城鄉建設和產品生產中,使資源得以最有效地利用,最大限度地減少廢棄物排放;三是要推動節能減排,正確處理經濟增長速度與節能減排的關系,真正把節能減排作為硬任務,使經濟增長建立在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四是要加強生態建設,加大生態修復力度,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充分利用生態系統的自然規律,實現環境、經濟、社會效益的統一;五是要倡導低碳消費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設低碳文化,構建低碳社會。這五方面緊扣了當前中小城市發展實際,具有很強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本報告的系列分報告分別由國家各相關部委的司局長牽頭完成,從結構優化、循環經濟、生態建設、節能減排、低碳社會等方面人手,抓住了中小城市在發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具有廣泛指導意義。本報告還首次推出了全國10個科學發展調研基地的典型案例。這10個城市分別來自東部、中部、西部及東北地區,基礎條件不同,發展特色和發展經驗各異,其成功案例將對全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起到積極的示範和借鑒作用。

實現包括發展綠色經濟在內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事關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將為我國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創造條件。能否完成這一戰略任務,考驗著我們的民族理性和集體智慧。我們要積極投入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深刻變革中來,結合具體情況不斷改進和完善政策措施,努力打好這場硬仗和持久戰。

《中國中小城市發展報告(2010)》的出版是我國中小城市及縣域經濟領域的一件大事,書中案例是中小城市及縣域經濟發展的“鏡子”和“標桿”。廣大中小城市相關人員認真閱研本書,對于進一步加深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科學內涵和戰略意義的理解,提高對綠色發展的認識,積極探索符合自身實際的科學發展路徑將大有裨益。

《中國中小城市發展報告》的編輯出版是一項系統工程。繼《中國中小城市發展報告(2010)》出版後,今後還將根據中小城市的發展實際和需要,陸續予以編輯出版,以期更好地從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上,為中小城市推進城市化進程,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持和服務。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