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青春

我們的青春
定價:270
NT $ 235
  • 作者:臧棣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10-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117862X
  • ISBN13:9787301178621
  • 裝訂:平裝 / 415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從馬神廟到紅樓再到如今的五院,北大中文系貫穿了中國學術百年,除了學者,中文系還出作家、詩人、政治家、企業家……我們梳理部分中文系人,用圖說的方式呈現百年北大中文系的人文景觀。

“北大中文百年紀念”叢書,包括《我們的師長》、《我們的青春》、《我們的學友》、《我們的詩文》、《我們的五院》和《我們的園地》等6冊。本書為《我們的青春》,文集中的文字,都是中文系友的真情流露,每個從五院走出來的人,都對這片園地有著無盡的留戀。

本書是《北大中文百年紀念》叢書中的《我們的青春》。
 

目錄

那些日漸清晰的足跡(代序)
初進北大
紅樓瑣憶
水流雲在未名情
永遠是大學生
北大詩社
在北大“串門”
燕園的黃昏
“如歌”的歲月里
年年此夜
青春無悔——大學生活片段回憶
清晰的記憶
莫名的踫撞,真誠的友誼
燕園瑣憶
哲學樓101
讓青春閃光
難忘燕園
天堂之門
26樓的日子
也叫“朝花夕拾”
“李春不在”
北大雜憶
人山深淺丘壑美
開“天眼”
默默且當歌
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
大學瑣憶
難忘的北大研究生三年
窮上大學
青春備忘錄
—個迷局
我的本科歲月
北大的同學
青春的孩童敘述
詩歌的聯系
十年一覺
記憶的誘惑
和陶——回憶在北大寫舊詩的經歷
誰比誰活得更長
搭上了理想主義的末班車
傳奇的開篇
夢想之地
那年我們告別北大
騎行記
黑蝴蝶囈語
恰逢紫藤飄香
走過北大
文入之初
斷片或回憶
我們的青春
48樓‧大教室‧師兄弟——香港學生的北大情結
我怎樣開始寫詩
底氣
每個文科生都暗戀過北大中文系
無處不在的滋養
想念北大的飯菜
五院的記憶
我在中文系的日子
47樓1022
與北京結緣
點滴北大
北大和我的後青春時代
古頑
燕園散記
進北大記
勺園‧五院‧陳夏門
編後記
 

隨著時光流逝,前輩們漸行漸遠,其足跡本該日漸模糊才是;可實際上並非如此。因為有心人的不斷追憶與闡釋,加上學術史眼光的燭照,那些上下求索,堅定前行的身影與足跡,不但沒有泯滅,反而變得日漸清晰。

為什麼?道理很簡單,距離太近,難辨清濁與高低;大風揚塵,剩下來的,方才是“真金子”。今日活躍在舞台中心的,二十年後、五十年後、一百年後,是否還能常被學界記憶,很難說。作為讀者,或許眼前浮雲太厚,遮蔽了你我的視線;或許觀察角度不對,限制了你我的眼光。借用魯迅的話,“偉大也要有人懂”。就像今天學界紛紛傳誦王國維、陳寅恪,二十年前可不是這樣。在這個意義上,時間是最好的裁判,不管多厚的油彩,總會有剝落的時候,那時,什麼是“生命之真”,何者為學術史上的“關鍵時刻”,方才一目了然。

當然,這里有個前提,那就是,對于那些曾經作出若干貢獻的先行者,後人須保有足夠的敬意與同情。十五年前,我寫《與學者結緣》,提及“並非每個文人都經得起‘閱讀’,學者自然也不例外。在覓到一本絕妙好書的同時,遭遇值得再三品味的學者,實在是一種幸運”。所謂“結緣”,除了討論學理是非,更希望兼及人格魅力。在我看來,與第一流學者一一尤其是有思想家氣質的學者“結緣”,是一種提高自己趣味與境界的“捷徑”。舉例來說,從事現代文學或現代思想研究的,多願意與魯迅“結緣”,就因其有助于心靈的淨化與精神的提升。

對于學生來說,與第一流學者的“結緣”是在課堂。他們直接面對且日後追懷不已的,並非那些枯燥無味的“課程表”,而是曾生氣勃勃地活躍在講台上的教授們-20世紀中國的“大歷史”、此時此地的“小環境”,講授者個人的學識與才情,與作為听眾的學生們共同釀造了諸多充滿靈氣、變化莫測、讓後世讀者追懷不已的“文學課堂”。

如此說來,後人論及某某教授,只談“學問”大小,而不關心其“教學”好壞,這其實是偏頗的。沒有錄音錄像設備,所謂北大課堂上黃侃如何狂放,黃節怎麼深沉,還有魯迅的借題發揮等,所有這些,都只能借助當事人或旁觀者的“言說”。即便窮盡所有存世史料,也無法完整地“重建現場”;但搜集、稽考並解讀這些零星史料,還是有助于我們“進入歷史”。

時人談論大學,喜歡引梅貽琦半個多世紀前的名言︰“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何為大師,除了學問淵深,還有人格魅力。記得魯迅《關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有這麼一句話︰“先生的音容笑貌,還在目前,而所講的《說文解字》,卻一句也不記得了。”其實,對于很多老學生來說,走出校門,讓你獲益無窮、一輩子無法忘懷的,不是具體的專業知識,而是教授們的言談舉止,即所謂“先生的音容笑貌”是也。在我看來,那些課堂內外的朗朗笑聲,那些師生間真誠的精神對話,才是最最要緊的。

除了井然有序、正襟危坐的“學術史”,那些雋永的學人“側影”與學界“閑話”,同樣值得珍惜。前者見其學養,後者顯出精神,長短厚薄間,互相呼應,方能顯示百年老系的“英雄本色”。老北大的中國文學門(系),有燦若繁星的名教授,若姚永樸、黃節、魯迅、劉師培、吳梅、周作人、黃侃、錢玄同、沈兼士、劉文典、楊振聲、胡適、劉半農、廢名、孫楷第、羅常培、俞平伯、羅庸、唐蘭、沈從文等(按生年排列,下同),這回就不說了,因其業績廣為人知;需要表彰的,是1952年院系調整後,長期執教于北大中文系的諸多先生。因為,正是他們的努力,奠定了今日北大中文系的根基。

有鑒于此,我們將推出“北大中文文庫”,選擇二十位已去世的北大中文系名教授(游國恩、楊晦、王力、魏建功、袁家驊、岑麒祥、浦江清、吳組緗、林庚、高名凱、季鎮淮、王瑤、周祖謨、陰法魯、朱德熙、林燾、陳貽掀、徐通鏘、金開誠、褚斌杰),為其編纂適合于大學生/研究生閱讀的“文選”,讓其與年輕一輩展開持久且深入的“對話”。此外,還將刊行《我們的師長》、《我們的學友》、《我們的五院》、《我們的青春》、《我們的園地》、《我們的詩文>等散文隨筆集,獻給北大中文系百年慶典。也就是說,除了著述,還有課堂;除了教授,還有學生;除了學問,還有心情;除了大師之登高一呼,還有同事之配合默契;除了風和日麗時之引吭高歌,還有風雨如晦時之相濡以沫——這才是值得我們永遠追懷的“大學生活”。

沒錯,學問乃天下之公器,可有了“師承”,有了“同窗之誼”,閱讀傳世佳作,以及這些書籍背後透露出來的或燦爛或慘淡的人生,則另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正因此,長久凝視著百年間那些歪歪斜斜、時深時淺,但卻永遠向前的前輩們的足跡,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

作為弟子、作為後學、作為讀者,有機會與曾在北大中文系傳道授業解惑的諸多先賢們“結緣”,實在幸福。

陳平原 2010年5月5日于京西圃明園花園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