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中國︰中國未來發展大走向

轉型中國︰中國未來發展大走向
定價:288
NT $ 251
  • 作者:遲福林 傅治平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10-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01009361X
  • ISBN13:9787010093611
  • 裝訂:平裝 / 297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領導干部決策大參考

為各級政府制訂“十二五”規劃提供重要依據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為研究制定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遲福林、傅治平同志在全國範圍內深入調查研究“十二五”規劃前期工作。研究內容涵蓋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主要領域,完成了多項、數百萬字的研究報告。本書重點回答了以下熱點難點問題︰如何編織民生保障的社會安全之網?如何填平社會財富分配的懸殊之塹?如何激發消費大國的內在之需?如何化解經濟轉型的潛在之危?如何攻克政府轉型的頑固之隘?如何開拓和平發展的創新之道?等。
 

目錄

序 第二次改革與第二次轉型
第一篇 經濟轉型大博弈
第一章 發展方式轉變︰十字路口的抉擇
一、改革與轉型要終結三大傳統發展模式
1.終結出口導向模式
2.終結投資主導模式
3.終結以GDP為中心的增長主義模式
二、第二次改革與轉型之SWOT分析
1.實現改革與轉型的優勢所在
2.實現改革與轉型的劣勢所在
3.新歷史方位面臨的新機遇
4.新歷史方位面臨的新挑戰
三、改革與轉型要打好“三大戰役”
1.一大戰役︰推進以經濟增長方式轉型為主線的經濟體制改革
2.二大戰役︰以適應社會公共需求轉型為主線的社會體制改革
3.三大戰役︰以政府轉型為主線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四、經濟轉型中的市場化改革
1.市場化改革方向堅定不移
2.健全和完善市場經濟體制
3.壟斷行業改革要打攻堅戰
4.確認民營經濟在市場經濟中的主體地位
第二章 三駕馬車,承載起一個消費大國
一、中國走向消費大國的歷史起點
1.能成“世界工廠”,憾未成消費大國
2.通往消費大國的歷史拐點
3.投資與消費的失衡不能再持續
二、構建消費主導格局到了關鍵時刻
1.消費主導新格局初露頭角
2.消費增長︰未來中長期發展的內生動力
3.消費主導新格局︰第二改革與轉型新標的
三、調整收入分配格局,為消費主導打開通道
1.收入分配決定消費格局
2.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以提高社會消費能力
3.按“藏富于民”原則優化國有資源配置
第三章 城市化,為中國發展開闢廣闊空間
一、中國的城市化駛進“快車道”
1.中國城市化“走進新時代”
2.中國城市化的新突破
3.城市化全面推進新態勢
二、城市化為消費大國搭建大舞台
1.城市化︰促進國內消費激增的重要推手
2.城市化︰擴大國內投資需求的重要拉力
3.城市化︰推動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引擎
4.城市化︰創造充足就業崗位的重要載體
5.城市化︰提高國民素質的重要陣地
三、城市化的轉型
1.由投資主導向消費主導轉型
2.由工業化主導向服務業主導轉型
3.由行政主導向經濟主導轉型
第四章 低碳生態。崛起發展新模式
一、低碳經濟——資源環境重壓下的全球選擇
1.氣候問題成為影響人類生存的頭號危機
2.低碳經濟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新趨勢
3.承諾發展低碳經濟是大國責任
二、低碳時代的中國發展方式選擇
1.“高碳排、高污染、高增長”的模式不可持續
2.發展低碳經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3.中國具有發展低碳經濟的廣闊空間
三、低碳經濟——新的經濟增長點
1.把發展低碳經濟作為產業結構調整重要任務
2.傳統產業的低碳改造
3.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四、創新低碳經濟的政府管理體制
1.發展低碳經濟要規劃先導
2.將發展低碳經濟納入政績考核體系
3.建立低碳經濟的財稅支持體系
4.建立低碳經濟示範區
第二篇 利益格局大調整
第一章 公平與可持續發展︰立好利益格局調整的路標
第二章 分配制度改革︰“一、二、三”齊聲喊
第三章 維護勞工權益,落實以人為本
第四章 填平二元塹溝,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
第三篇 民生工程大拓展
第一章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工程,讓全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第二章 社會保障工程,破解民生難題
第三章 安居工程,廣廈千萬凝民心
第四章 就業工程,讓每個人端一個好“飯碗”
第五章 生態環保工程,為民眾打造世紀樂園
第四篇 政府職能大轉型
第一章 政府轉型基礎上的行政體制改革
第二章 改革與轉型中的政府角色擔當
第三章 努力實現以公共服務為目標的政府轉型
第四章 政府轉型,實現公權與私權的良性互動
參考書目
 

當代中國,正處于第二次改革與第二次轉型的十字路口中。而這一次的改革與轉型,將決定中國未來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經濟社會的走向。

為何有此判斷?是當前中國發展所面臨的內外環境變化與發展趨勢給了我們深刻的啟迪。

中國從傳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的改革,從總體上說成功地實現了預期的目標,並推動中國的經濟社會從生存型階段全面進入到發展型新階段。但是,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的形勢變化,以及一場突如其來的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促使或者說逼迫我們加快了由生產大國向消費大國轉型的步伐,盡管轉型的準備還不是很充分,但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由生產主導型向消費主導型的轉變,卻是勢在必行。這個具有歷史性意義的第二次“轉型”,又是由兩個基本因素所決定︰一是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消費需求萎縮將成為中長期趨勢的背景下,“大進大出”的經濟增長模式的必然終結,使刺激消費、擴大內需成為我國發展方式轉型需要面對的緊迫而重大的課題;二是經濟快速增長帶來我國需求結構的明顯變化,例如社會需求結構由生活必需品向耐用消費品升級、由私人產品需求向公共產品需求升級等,使擴大內需成為我國發展階段變化的內在要求。

中國的轉型是依靠改革開道的,第二次轉型亦直接依賴于第二次改革。或者說,以發展方式轉型為主線的第二次改革能否取得實質性突破,不僅關系到我國發展方式轉型的成功與否,更關系到我國第二輪改革與轉型中的經濟社會能否可持續發展。“後金融危機時代”國際經濟走勢和我國發展階段的歷史性跨越,則構成了第二次轉型和改革的現實基礎。

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世界奇跡,但也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現行的經濟增長方式所存在的結構性和體制性矛盾,已經給新一輪的發展帶來嚴重的制約。例如,投資消費出口失衡;例如,服務業比重徘徊不前;例如,城市化進程滯後于經濟發展;例如,資源環境壓力加大……造成這些矛盾的深層次原因,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不到位、制約經濟增長方式轉型的體制因素尚未消除。這些消極因素與特定的宏觀經濟形勢結合在一起,不斷固化現有的經濟增長方式。因此,實現第二次改革與第二次轉型,可謂決定中國未來命運的一步!

2010年2月,胡錦濤總書記在省部級領導落實科學發展觀研討班七強調,把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目標和戰略舉措,毫不動搖地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不斷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我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使我國發展質量越來越高、發展空間越來越大、發展道路越走越寬。為此,他列出了一個路線圖,包括8個方面,都是在新時期要加快推進改革與轉型的重要方面︰

第一,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把調整經濟結構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重點,按照優化需求結構、供給結構、要素投入結構的方向和基本要求,加快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加快調整城鄉結構,加快推進城鎮化,加快調整區域經濟結構和國土開發空間結構,既著眼于化解過去積累的矛盾和問題,又為經濟不斷邁上新台階、長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創造條件。第二,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適應需求結構變化趨勢,完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推進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服務業,促進三次產業在更高水平上協同發展,全面提升產業技術水平和國際競爭力。第三,加快推進自主創新,緊緊抓住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帶來的戰略機遇,更加注重自主創新,加快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加快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宏大的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謀求經濟長遠發展主動權、形成長期競爭優勢,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第四,加快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堅持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加快構建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加快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大幅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幅降低農業生產經營成本,大幅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全面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第五,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大力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加快推進節能減排,加快污染防治,加快建立資源節約型技術體系和生產體系,加快實施生態工程,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第六,加快推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針對社會發展和民生領域的突出問題,大力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加快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加快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加快發展面向民生的公益性社會服務,更好推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第七,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在重視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的同時,堅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快發展經營性文化產業,加快開拓文化市場。第八,加快推進對外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統籌好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加快調整出口貿易結構,加快調整進口貿易結構,加快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不斷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第二次改革怎麼改,第二次轉型怎麼轉?目標已經明晰,關鍵在于找到改革與轉型的突破口。本書將結合胡錦濤總書記設計的路線圖,從四個大的領域尋找突破的路徑。這就是︰經濟轉型大博弈;利益格局大調整;民生工程大拓展;政府職能大轉變。

經濟轉型大博弈,首要的就是進行經濟結構大調整,包括產業結構、消費結構、城市結構等方面,都將進入改革與轉型的視野。筆者曾在一本書里預測,我國將由生產型大國向消費型大國的轉型,我國將進入消費主導時代。因此,擴大內需應該也必須作為第二次改革的重要目標。當前,有一個數據讓我們擔憂︰我國居民消費率由1981年的42.5%下降到2008年的35.3%。有人說這是由于投資太快,所以消費比率也降下來,但我們始終認為這是淺表層次的原因。消費率長期偏低且不斷走低,固然與投資過高有聯系,與城市化進程緩慢有聯系,但最終根源于傳統發展模式中的體制機制缺陷,尤其是國民收入分配方面的改革長期沒有破題。特別是我國將進入城市化加快發展的時代,城市作為現代經濟,特別是作為現代消費經濟的重要孵化器,城市化加快發展必然引起發展方式轉型的需求出現。面從新一輪經濟發展的制約來看,經濟轉型的落腳點,將是本世紀世界經濟的新生兒——低碳經濟。低碳經濟是一種新型發展模式。它不僅是本世紀人類最大規模的環境革命,而且也是一場深刻的經濟社會革命。後危機時代,低碳經濟將成為引領我國經濟結構調整乃至全球結構調整的重要驅動力。某種意義上說,它比以往的工業革命影響更為廣泛、意義更為重大。這里要特別強調的一點是,不管經濟怎麼轉型,都必須堅定不移地把市場化改革作為基本路徑。首先,要以市場化改革形成擴大國內投資需求的體制保障。進入後危機階段,我國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要延續一段時問。這些政策是否有效,最終取決于民間投資能否有效啟動。民間投資能否有效啟動,取決于能否有效地打破壟斷、為民營經濟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其次,隨著全球低碳經濟的發展,我國環境保護、新能源方面的投資潛力巨大,但如果資源環境要素沒有市場化,環境污染可以不支付成本、傳統能源價格偏低的狀況不改變,環境保護、新能源開發等投資就會受到遏制。為此,需要通過資源要素市場化、環境成本內部化的制度安排為擴大國內投資需求創造良好的環境。

利益格局大調整。李克強同志曾經在中國發展論壇上講過這樣一句話︰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難點在利益格局調整。經濟社會轉型,必然帶來利益格局調整。我國社會轉型進入利益分化和利益博弈的時代,社會矛盾凸顯將是一個常態。需要以協調基本利益關系為主線,構建利益表達的多元化渠道,建立利益關系協調機制。近些年來,我國地區、城鄉、行業、群體間的收入差距有所加大,分配格局失衡導致部分社會財富向少數人集中,收入差距已經逼近基尼系數標志的警戒“紅線”,由此帶來的諸多問題正日益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利益格局也到了必須調整的地步。事實上,調整利益格局,使財富不再是“二八”分配的倒三角,而是中產者佔大頭的“橄欖型”,一直被當作改革與轉型的理想目標。但是,由于市場逐利的慣性,以及個人財富增長的“馬太效應”,盡管我們采取了種種扶貧濟貧的舉措,但仍然難以改變現狀。因此,在第二次改革與轉型中,我們必須再出重手,再想妙招。那就是從社會資源與收入分配制度上人手,不再只是強調效率優先,而是與公平並重,並貫穿于一次、二次,甚至三次分配之中,尤其是在二次、三次分配中,更要突出向貧困群體傾斜。眾所周知,在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產生貧富差距懸殊現象,是個類似“哥德巴赫猜想”的世界性難題,如果我們能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找到破解之訣,我們將創造一個新的世界奇跡。

民生上程大拓展。改革也好,轉型也好,最終都要體現在民生方面。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莊嚴承諾︰要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這既是中國共產黨數十年努力奮斗要實現的目標,也是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如果連民生問題都解決不了,又何談“以人為本”?新世紀以來,我們加快了社會建設的步伐,提出了構建和諧社會,並把民生工程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中之重。公允地講,由于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過去底子太薄,在民生問題上欠債太多,想馬上出現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不太現實。但是,我們不能在這個問題上再延宕了,應該把投入的幅度加大、再加大,把工程規模拓展、再拓展,把民生難題破解加快、再加快!

政府職能大轉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關鍵在理順體制機制,關鍵的關鍵又在于以政府轉型為主線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從30多年來我國轉型與改革的歷程看,發展方式轉型關鍵取決于政府轉型,取決于公共服務型政府建設的重大突破。在新的歷史時期,政府職能轉變仍然是一個需要大突破的重要區域。我們認為,政府職能大轉變的突破點主要在五個方面︰一是在完善政府經濟職能上取得重要突破;二是在政府公共職責保障機制建設上取得重要突破;三是在以事業單位改革為重點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上取得重要突破;四是在改革調整行政權力結構上取得重要突破;五是在政府自身建設與改革上取得重要突破。

我們曾預測,以發展方式轉型為主線推進的第二次改革,將形成三重巨大的力量︰以市場化改革釋放轉變發展方式的活力,以社會體制改革形成轉變發展方式的動力,以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形成轉變發展方式的合力。如果在第二次改革與轉型中,能夠有效整合這“三重力”,轉變發展方式就不會成為政府的“獨角戲”。政府、市場、社會將在互補與合作的融洽關系中,相互促進,齊心協力把中國的發展推上一個更加輝煌的新階段。

我們期望,並將努力創造中國的新輝煌!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