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世的憂思︰費孝通的經濟社會學思想

曠世的憂思︰費孝通的經濟社會學思想
定價:288
NT $ 251
  • 作者:劉豪興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10-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20809554X
  • ISBN13:9787208095540
  • 裝訂:平裝 / 387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費孝通是一位務實的思想大家,其學術風格獨樹一幟。經濟社會學思想是他學術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構成部分,一生投入最多,社會影響也最大。他憂國憂民,從實求知,以學術推動社會進步,終生致力于富民強國。他用腦和筆來參與近現代中國曠世難逢的大變局,忠實地記錄農民的生活,發現農民的創造,尋找農民從農業社會走向工業社會的出路,並以之作為自己應盡的“天職”。

本書勾勒出費孝通的經濟社會學思想地圖,以“志在富民”的思想為經,以中國百年現代化的問題為緯,思想邏輯分析與社會變遷的實地考察科學統一,嘗試性地構建了他的經濟社會學思想框架,資料豐富而翔實,是目前國內外費孝通研究的可喜成果。

本書研究團隊歷經10年的考察與研究,鮮明地概括了他一生從事中國社會特別是中國農村社會的經濟社會現象的研究實踐和卓越成就。費孝通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卓著的學術成就,驗證了他“科學的價值在于真正為人類服務”的人生原則,他的研究立足中國卻影響了世界。

劉豪興,復旦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長期對蘇南開弦弓村(江村)進行追蹤考察,學習和研究費孝通學術思想,發表有關論文數十篇、著作多部。
 

目錄


序二
前言
總論篇
第一章 學術價值觀︰“志在富民”
一、社會一員
二、“志在富民”
三、宏圖大略
第二章 經濟社會學研究方法︰“從實求知”
一、本土化的經濟社會學研究
二、方法論︰功能主義’
三、研究方法︰類型比較法與“文化成套”假設
四、研究規則與研究技術︰經驗研究與定量化分析
五、對話與融合︰世界視野中的費孝通
主題篇
第三章 費孝通經濟社會學思想的發端
一、悲觀與樂觀︰中國農村前景的歧見
二、鄉土社會及傳統農業經濟的現代轉化
三、祿村的傳統經濟
四、從傳統到現代過渡中的江村經濟
五、兩種經濟型式的比較
第四章 農村社會的根基︰人地關系”
一、研究概況
二、“過密化”︰中國的人地關系問題
三、土地制度的類型
四、土地所有權的轉移
五、破解人地矛盾的癥結
第五章 從傳統到現代︰農業發展思想
一、農業思想發展脈絡
二、農業地位觀︰“無農不穩”
三、農業發展觀︰規模化和現代化
四、工農業協調觀︰工農相輔
第六章 農村工業化︰“草根工業”的崛起
一、農村工業化問題的討論
二、農村工業化思想的提出
三、農村工業化思想的發展
第七章 城鎮化道路︰小城鎮建設思想
一、城鎮化道路的討論
二、小城鎮的地位
三、農村城鎮化的動力
四、以小城鎮為紐帶的城鄉協調發展
五、科學地推進中國城鎮化
第八章 全國一盤棋︰區域發展
一、區域發展研究概述
二、區域發展思想的演進
三、區域發展結構模型觀
四、行政區域與經濟區域
五、區域發展的新思考︰宏偉藍圖
第九章 破解區域發展失衡之一︰邊區開發
一、研究緣起
二、邊區開發的立腳點
三、東西合作的方針
四、邊區開發之路
五、邊區開發的生態問題
第十章 破解區域發展失衡之二︰中部崛起
一、中部崛起研究之路
二、中部崛起的基石︰“從農業中長出工業”
三、中部崛起的推動力︰加強區域協作
四、中部崛起的騰飛︰建設經濟走廊
第十一章 鄉土社會發展與世界經濟︰“鄉寰視野”
一、鄉土社會與世界經濟的聯系
二、“鄉寰視野”的緣起
三、鄉土社會的重構︰“
四、“鄉寰視野”的歷史觀
第十二章 鄉土重建︰農民身份的轉化
一、“中國農民的代言人”
二、農民社會地位的變遷
三、農民觀念的演進
四、農民面臨的挑戰與對策
模式篇
第十三章 蘇南模式
一、關于“模式”的概念
二、“蘇南模式”研究綜述
三、“蘇南模式”的產生與發展
四、產權制度改革與發展中的問題
五、“蘇南模式”的內涵特征
第十四章 溫州模式
一、溫州概況
二、“溫州模式”的歷史文化淵源與溫州人精神
三、中國市場經濟的演示
四、“溫州模式”的新發展
五、“溫州模式”的評價與討論
第十五章 珠江模式
一、研究綜述
二、珠江三角洲優越的區位、人文條件
三、“珠江模式”從“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
四、珠江模式的多樣性
五、“珠江模式”新興的簇群經濟
六、珠江模式的未來走勢
後記
 

從西南聯大到清華、北大,費孝通一直是我非常欽佩的老師。他辭世已四年,但他那帶著濃厚的蘇州口音的普通話,仍不時地縈繞在我的耳邊。他始終站在中國社會學發展史的最前列。一生著作宏富,中英文作品加在一起達900余部(篇),700余萬字。這里擬分為兩個主要方面來作些簡要的回憶。

一、中國社會學重建的組織者和

學科發展的學術帶頭人

費孝通是中國社會學重建的組織者和學科發展的學術帶頭人。

中國社會學研究會,後易名為“中國社會學會”,從1979年3月到1990年8月的11年間的兩屆理事會,以費孝通為會長的中國社會學會為中國社會學的重建做了大量工作,主要有︰(1)費孝通提出了重建社會學的指導思想,他多次明確指出,在新形勢和新問題面前社會學不是個恢復問題,而是個重新建立的問題。這個認識十分重要。重建我國的社會學必須有明確的指導思想,指導思想就是馬克思主義。我們要建立的無疑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新中國的社會學。這是一個艱巨的歷程,我們必須知難而進,共同努力奮斗,以盡快建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新中國的社會學。(2)參與制定並協調全國“六五”、“七五”社會學科研規劃。(3)發展地方社會學會和社會學科研機構。(4)培訓社會學師資和專業人才,協助高等院校建立社會學系。(5)組織編寫社會學教材。(6)參與舉辦全國性的社會學學術研討會。(7)開展國際學術交流。

費孝通不僅是中國社會學重建的組織者,也是社會學重建多年來學科發展上的學術帶頭人。他從自身的古稀之年到耄耋之年,也即從 世紀80年代以後,他自認為是他意外得到的“第二次學術生命”。他每年用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各地奔波,越是窮地方,越是要去,除了台灣省和西藏自治區外,幾乎跑遍全國。在此期間,從他的研究成果來看,他是中國社會學學科發展上當之無愧的學術帶頭人。檢閱一下,約可分為下述四個方面︰

1.小城鎮研究的新開拓和城鄉關系研究的新發展。

在1981年冬費孝通四訪江村時,接觸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農村急劇變化中的許多新問題。例如大城市人口膨脹、農村過剩勞動力沒有出路,而小城鎮人口增加不多,可以成為農村過剩勞動力的“蓄水池”。他認為小城鎮問題不是孤立的,必須把它放在廣闊的城鄉關系中進行研究。1983年5、6月,在吳江深入調查後,寫出了《小城鎮 大問題》的開山名篇。文章針對農村剛剛完成土地聯產承包,下一步該怎樣走的難題上解決了建設小城鎮的方向性問題。從此小城鎮研究走出江蘇,走向全國,蜚聲中外,成為一個重要的國際性課題。

小城鎮的發展與鄉鎮企業的突起一而二、二而一,密不可分。十多年來,一方面在理論研究上碩果累累,另一方面也大大促進了小城鎮和鄉鎮企業的蓬勃發展,成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鍵性問題。小城鎮的研究價值就在于它是未來的起步,而今後的變化則是它的延續。從“小城鎮→中等城市一大城市”,是它的延伸;從“鄉鎮企業→區域經濟→外向型經濟”,也是它的延伸;從“農民一工人一企業家”,又是它的延伸;從“沿海→中部’西北部地區開發”,更是它的延伸。但歸ˋ總一個更深層次的論題,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城鄉關系的新發展。中國新型的城鄉關系,不同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城市剝削農村,城鄉對立的關系、工農對立的關系;中國新型的城鄉關系也不同于經濟體制改革之前的城鄉隔離、工農分離的關系。新型的城鄉關系是城鄉結合、城鄉一體化、城鄉共同繁榮的關系,是能夠保證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新課題。費孝通帶領著年輕人開闢了這條研究大道,可以說才勝利地走完了初期的道路。他自己總是說,這不過是一篇大文章的“破題”和“開路”工作。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