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魏斐德教授的史學名著《洪業——清朝開國史》,匠心獨具,把中國歷史上王朝循環中的一環——明清嬗代過程,作為運思課題。此書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民族、國防諸方面的宏大背景之中,對一個帝國如何最終陷入不可自拔的困境、另一個帝國又如何重建秩序走向強盛的過程,作了總體的解剖和透視。它使人看到,中華帝國的體制與秩序中天然包含著走向衷微的因素,而王朝更替則構成了重建秩序的機制與途徑;滿人入主,在此被視為一種重建秩序的特殊動因。


魏斐德,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歷史系哈斯基金教授、美國藝術科學院成員和美國哲學家協會會員。曾任美國國教育中國顧問、中國文明研究委員會主任、美利堅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學術交流委員會主任,以及美國學術協會委員會/美國社會科學研究院中國研究聯合委員會主任,還曾任美國社會科學院院長、美國歷史家協會會長、伯克利加州大學東亞研究院院長。除已發表的百余篇學術文章外,其著作還包括︰《大門外的陌生人》(1966)、《歷史與意志》(1973)、《中國帝制的衰亡》(1975)、《上海警察1927—1937》(1995)和《上海歹土》(1996)以及最新出版的《間諜王︰戴笠和中國特工》(2003)。
 

目錄

編者的話
導言
第一章 北部邊防
明朝的衛所制度
漢族邊民與滿族奴隸
努爾哈赤的崛起
吞並遼東
滿漢種族沖突
新式武器和進攻策略
努爾哈赤之死與皇太極之議和
第二章 崇禎朝廷
士大夫的社團
科舉生涯
溫體仁當政
復古派與邊防策略之爭
周延儒的榮與衰
第三章 滿族勢力的擴張
漢族合作者
大凌河之圍
祖大壽投降與復叛
邊民與海盜
皇太極稱帝
攻克松山
洪承疇之降
錦州的陷落
第四章 北京的陷落
李自成起兵問鼎
南遷之議
崇禎皇帝的末日
大順的臣民
合作者中的儒生士大夫
吳三桂
多爾袞決心介入
大舉南下
第五章 南京政權
史可法與軍閥
明朝的皇室貴族
皇位繼承危機
四鎮
黨爭復起
收復失地論和治國之道
順案
政治迫害
南京政府的困境
揚州的忠臣
和談
第六章 清朝統治的建立
地方合作者
山東的投降
北人與南人
清除明代弊政
部分改良
滿人的弊政
旗地與奴隸
滿人的種族分隔與社會控制政策
保衛京城
抵抗活動的再起
李自成的最後失敗
第七章 南京的陷落
勤王選擇
獻身與妥協
滿人渡河
童妃案
偽太子
左良玉兵變
進攻揚州
史可法與多爾袞
揚州十日屠
史可法功過評價
弘光帝出逃
南京的投降
大赦
改換門庭
第八章 江南的抵抗運動
鄉紳們的矛盾心理
江南地區的經濟分化
社會依附關系
階級矛盾
農奴暴動
合作恢復秩序
剃發令
地方抵抗運動
嘉定的崩潰
太湖義軍
第一次松江起義
遁世隱居
第九章 北方中國的地方控制
盂喬芳和陝西的初步平定
山地的“帶發”人
山東的清剿
地方官與胥吏
保甲制
有區別的恩赦
第十章 “危時計拙”
錢謙益與合作的污點
土國寶和太湖復明分子
溧陽、淮陽起義
1646年復明分子的失敗
陳子龍與松江兵變
兜捕文人學士
淮安之謀
清廷的猜疑
復明黨希望的復萌與破滅
萬壽祺和顧炎武
第十一章 北方的最後平定
榆園軍
劉澤清案件
1648年的回民起義
姜壤之亂
征服西部
陝西東南與漢水高地
山西山匪
總督、縉紳和鄉長
第十二章 多爾袞攝政
議政王大臣會議與內院
多爾袞專權
南北之爭
彈劾馮銓事件
滿漢兩頭政治
指控親王
文人關系網的重建
多爾袞的威福及其薨歿
第十三章 順治朝
皇帝親政
吏治改革
清洗都察院
抑制貴族
了結舊賬
吳偉業復興文學黨社的努力
皇帝與殉難者
索賄者與吏治腐敗
考課與朋黨
任珍案
仿效明初之制
矯枉過正︰朝服事件
對陳名夏的最後審判
第十四章 專制危機的一種解決形式
南明海軍的威脅
順治皇帝的南人臣僚
清廷專制與滿人至上
漢軍旗人的上層分子
清廷信用漢人的後果
鄭成功的進襲
社會與政治的均平
賦稅制度改革
朝廷對縉紳特權的打擊
第十五章 從明至清的忠君思想
最後的明朝忠臣
公德與良知
三藩之亂
範承謨的殉難
清朝的忠君思想
附錄
A.出仕兩朝的大臣
B.1644年的“貳臣”
C.地方政府中的旗人官員
中文、日文引書目錄
西文引書目錄
譯後記
 

中國曾經遺忘過世界,但世界卻並未因此而遺忘中國。令人嗟訝的是,20世紀60年代以後,就在中國越來越閉鎖的同時,世界各國的中國研究卻得到了越來越富于成果的發展。而到了中國門戶重開的今天,這種發展就把國內學界逼到了如此的窘境︰我們不僅必須放眼海外去認識世界,還必須放眼海外來重新認識中國;不僅必須向國內讀者適譯海外的西學,還必須向他們系統地介紹海外的中學。

這套書不可避免地會加深我們150年以來一直懷有的危機感和失落感,因為單是它的學術水準也足以提醒我們,中國文明在現時代所面對的絕不再是某個粗蠻不文的、很快就將被自己同化的、馬背上的戰勝者,而是一個高度發展了的、必將對自己的根本價值取向大大觸動的文明。可正因為這樣,借別人的眼光去獲得自知之明,又正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緊迫歷史使命,因為只要不跳出自家的文化圈子去透過強烈的反差反觀自身,中華文明就找不到進入其現代形態的入口。

當然,既是本著這樣的目的,我們就不能只從各家學說中篩選那些我們可以或者樂于接受的東西,否則我們的“篩子”本身就可能使讀者失去選擇、挑剔和批判的廣闊天地。我們的譯介畢竟還只是初步的嘗試,而我們所努力去做的,畢竟也只是和讀者一起去反復思索這些奉獻給大家的東西。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