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台佛教論

閩台佛教論
定價:192
NT $ 167
  • 作者:何綿山
  •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10-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2543215
  • ISBN13:9787802543218
  • 裝訂:平裝 / 346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對閩台佛教的一些嘗試性的探討。

全書共收錄相關論文十四篇,內容涉及︰福建佛教的發展與傳播;弘一大師與近代閩南佛教;虛雲法師與福州鼓山涌泉寺;圓瑛法師與閩台佛教;當代台灣佛教界對資金的吸納等。
 

目錄

總 序
福建佛教的發展與傳播
福建佛教的特點
弘一大師與近代閩南佛教
太虛法師與福建佛教
虛雲法師與福州鼓山涌泉寺
圓瑛法師與閩台佛教
福建寺院建築藝術
日據時期福州鼓山涌泉寺與台灣五大法派
台灣“人間佛教”初探
試論當代台灣佛教界對青少年教育的介入與影響
當代台灣佛教界對資金的吸納
試論台灣解嚴後佛教的多元化
台灣寺院的建築藝術
何綿山發表探討與閩台佛教有關的文章目錄
後記
《寶慶講寺叢書》已出書目
 

從佛法本身來說,教、理、行、證的修學次第,已經為佛弟子指明了修學的道路。但是,佛弟子因為自己的資質、喜好的不同,往往有所偏向,于是形成不同類型的佛法,有重義理、重實踐等區別。但是,作為佛弟子來說,義理的探討是為了將佛陀所要開示的真實事理,充分、完整地表達出來,如“阿毗達磨”雖然著重于論證“法”的自性、定義、關系等,但是其本意仍然在于“諦理的現觀”,最終歸于修證。那麼,重修證的佛教,主要是從利益眾生的角度,重視佛法的適應性、實效性,所以對事相的分別比較少,如初期大乘經典以“般若”、“三昧”、“解脫門”、“陀羅尼”、“菩提心”等作為中心,來表達從發趣、修行、證入的歷程。雖然存在著種種不同的側重,但都是佛法的根本,都是以義理知識與實踐經驗相結合為中心。中國佛教其實已經非常明顯地表明了這一點,如天台智者大師的教觀並重,這是中國佛教的優良傳統。《高僧傳》將古代僧人分為十科,其中翻譯、解義、讀誦便屬于義解門;而習禪、明律、感通、遺身、護法、興福,都是屬于實踐門;最後一科“雜科”則是指出家人的外學修養,旁及世間經書、治世語言、禮樂文章等,無不兼通。

但是,傳統意義的佛教義解,主要是注疏經、律、論,在“述而不作”中表達自己的理解與觀點,當然也有一些專門性的著作。而且,這些佛教義解僧,都是從自己的信仰與經驗出發,通過注疏、論著,來達到實踐與弘法的目的。南北朝佛教的興盛、隋唐佛教的輝煌,都與義解的繁榮是分不開的。而禪宗的發展則為中國佛教注入新的生命,重視主體的體認、自己身心的解脫、淨土法門的流行,激發了信仰佛教的感情,為佛教走入社會提供了方便。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隨著禪、淨的流行,在這種“簡單”、“不立文字”的潮流下,中國佛教徒逐漸失去探討高深佛理、考察繁瑣戒律的興趣。于是,中國佛教重視義理研究的優良傳統便喪失殆盡。

另一方面,佛學研究在佛教界之外卻成為一門世界性的學問。近代意義上的佛學研究,應該是開始于歐洲殖民主義者侵入亞洲地區,殖民者為了維護自己的殖民統治,必須要深入研究亞洲的宗教及其文化。于是,通過接觸梵文、巴利文等東方語言,開始了解佛教的理論,消化佛教的教義。在“理性主義”、“科學主義”思想的影響下,這些學者注重現代佛學研究的客觀性、純學術性,形成了佛學研究的現代傳統,于是佛教便成為一種學問——佛學。19世紀後期,日本佛教界開始運用西方的學術研究方法,從而推動了日本佛學研究的興盛與發達。隨著“西學東漸”、日本佛教對中國佛教的影響增強,中國開始有了近代意義上的佛學研究,這在當時中國佛教界引起很大的反響與回應,如《大乘起信論》、《楞嚴經》的辨偽,“大乘佛教非佛說”的討論,“佛教非宗教非哲學”之辯等。同時,佛教界受時代流行的學術方法的影響,尤其是以太虛大師為首的“人生佛教”運動,佛教理性主義思想的高揚都直接推動了佛教界從事佛學研究,其中以印順法師的成就最大。但是,相對來說,學術界則在佛學研究上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像呂激、陳垣、湯用彤等,皆為一代學術大師。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