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精要

管理學精要
定價:360
NT $ 313
 

內容簡介

本書提供了全面的、重點突出的以及便于閱讀的有效管理理論及實踐案例,旨在提升讀者在商業運營環境中的領導力。第一部分系統地對管理進行概述,介紹管理角色和管理工作的本質和重點、跨文化交流與管理以及管理道德問題。第二部分介紹計劃的整體框架結構、基本管理行為以及決策的關鍵點、盈虧分析、計劃評估技術和生產調度方法在制造業和服務業中的應用。第三部分介紹如何通過設計和職務安排來提高工作效率和客戶滿意度,從組織的角度進行論述崗位工作、組織文化的影響,如何應對組織變革以及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招聘、培訓和考核的方法。第四部分介紹不同的領導風格、領導個人特質對管理的影響.管理者如何對雇員進行激勵,管理過程中的交流與溝通方法,團隊建設技巧和信息科技及電子商務對管理的影響。第五部分介紹管理人員考核和控制的方法、如何通過財務制度進行控制、如何處理無效的管理方法。第六部分介紹如何通過個人職業習慣培養、時問管理技巧提升和個人壓力管理來提高個人綜合素質,從而提升管理效能。
 

目錄

第一部分 管理概要
 第1章 管理者的工作
 第2章 國際化管理和文化多樣性
第二部分 計劃
 第4章 計劃概要
 第5章 問題解決與決策
 第6章 計劃和決策的計量方法
第三部分 組織
 第7章 工作設計與工作計劃
 第8章 組織機構、文化和變革
 第9章 人事及人力資源管理
第四部分 領導
 第10章 領導力
 第11章 動機
 第12章 溝通
 第13章 團隊、集體及協作
第五部分 控制
 第14章 信息技術與電子商務
 第15章 控制概要
 第16章 管理無效執行行為
第六部分 個人有效管理
 第17章 提高個人的工作效率及壓力管理 
 

在我國高校,用英語或雙語教授專業課程(以下簡稱︰英/雙語教學)始于改革開放引進熱潮,歷經30年,雖發展不快,仍在緩慢推進。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後留學歸來的教育界學者們不僅引進了各學科先進的研究成果,也隨之引進了西方高校的教材。以清華大學出版社為領軍的國內出版社適時地引進了西方優秀教材的影印版,推動了一些高校開始在專業課程中開展英/雙語教學。2007年以來,國家教育質量工程專設的“國家高校雙語教學示範課程建設點”的評定項目被視為政府教育發展的政策風向標,正有力地推動著高校英/雙語教學的發展。

但對英/雙語教學的必要性,我國高校內部一直爭議不斷。爭議首先圍繞著中國人用英語教學的必要性。在公認英語是目前世界通用語言的前提下,英/雙語教學的必要性取決于我國高校師生是否有必要及時汲取世界最新的知識和研究成杲。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況且英/雙語教學省卻了翻譯過程,可以避免常見的信息減損和曲解問題。不過,信息發布者——教師的英語演講能力和信息接收者——學生的英語解讀能力不足又成為開展英/雙語教學的障礙。因而常見的反對意見是,開展英/雙語教學,課堂教學內容就會縮水,因為講授者和听眾都得花費精力和時間解譯內容。如此看來,我國開展英/雙語教學的高校教師必須應對挑戰,洞察在我國現有條件下用英文原版教材開展英/雙語教學的利和弊,並找到可行的揚長避短的路徑。

在經濟開放和全球化的大趨勢推動下,我國中小學英語教學分量加重,英語普及程度逐年提高,高校新生的英語基礎愈益扎實;教師的英語能力也隨著師資的新陳代謝而日見增強。這一趨勢無疑在為英歷雙語教學營造越來越有利的條件。盡管如此,不同于以英語為主要語言或官方語言的一些國家,英語在我國的普及率仍較低。在青少年中,英語的普及程度和英語應用能力還僅處于初級水平;高校中能用英語演講的教師尚屬少數,且熟練程度還有待大幅提高。這樣的師生英語基礎,使得英/雙語教學面臨巨大的挑戰。

同時,在多數的中國高校課堂里,教學任務多被視為逐章講解某本教材的內容。本土中文教材通常是400~500頁的32開本,含理論框架、主要知識點、計算方法和習題,但案例和故事不在其中,多由教師在講解時添加,以演示和詮釋理論要點。迄今仍然普遍盛行的“填鴨式”、“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法側重于傳授知識,從多數評教指標可見,只要學生感覺教師講得精彩、有條理、能解惑,就算教學成功。

而引進的國外教材篇幅通常較長,16開大本,500~800頁。習慣于上述傳統教學法和評價標準的人們自然會產生一個疑問︰在有限的課時內,這麼厚的教材,怎麼講得完?其實,發達國家多數高校對學生閱讀量的要求遠遠大于我國高校(即使是中文課本和資料),名校更是如此。它們的教材不僅涵蓋理論框架和基本概念,而且富含長短不一、詳簡各異的演示性案例、故事和大量習題,總之它便于學生自學。課堂講解只佔一半課時,其余課時常被用于師生討論和互動。于是,教師的講解主要是勾勒理論框架,闡釋重點和難點,還需針對事先布置的閱讀資料和討論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可見,大厚本的教材適合于能力培訓教學法。兩者相輔相成,致力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他們必須大量閱讀和思考,才能在課堂上有上好的表現,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結果,他們的能力獲得了必要和切實的磨煉。

由此可見,英/雙語教學不只是教學語言的改變,它可以達到三重效用︰傳授專業知識;傳授英語知識;同時訓練專業方法和英語的應用技能。也因此,一些非英語國家的高校不惜成本,開展英/雙語教學,使用與之相配的教材。對我國高校來說,要想成功開展英/雙語教學,恐怕首先需要改變傳統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換言之,如果高校想要使教育、教學接近世界先進水準,用英文原版影印教材開展英/雙語教學是有效的途徑。

迄今為止,原版英文教材的缺點也很明顯。鑒于發達國家的作者是以其母國為背景,多數教材不涉及中國國情。教師必須在教學中緊密結合中國國情,提供相關案例、資料和思考討論題,適時引導師生思辨現有理論的普適性。激勵師生發現和創作適合我國國情的經濟學、管理學、營銷學規律。在我國作者編寫和出版足量的優質英文教材之前,這些額外的工作必須由開展英/雙語教學的教師來承擔。

古今中外,成才之士都樂于閱讀和探索,而這種氛圍卻在當今我國的大學校園里愈見淡化。加之中國學生相對薄弱的英語基礎,目前英/雙語教學仍面臨很大的挑戰︰“填鴨式”的講授與之相悖;僅靠課堂講授和互動也很難奏效。但如能培養學生閱讀和探索真理的興趣,並營造一個全方位的孵化溫床或生態環境,英/雙語教學是有望成功的。根據能力培育過程的所需,這個生態環境包含師生對教育、教學的共識,好學求知的柿餅風,富有挑戰和師生互動的課堂教學,從課外講座、項目操作到校園競賽等第二課堂活動,便于師生交流的校園互聯網等。

要做到這些,教師亟待與時俱進。隨著師資的年輕化和高學歷化,如今年輕教師的英語基礎更好。但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英語能力的進退取決于使用頻率的多寡,其實英/雙語教學過程既是加強英語使用、提高英語能力,也是汲取世界新知的最佳機會。不過,這一過程通常比用漢語教學的付出大得多,且因學生也需成倍地付出,英/雙語教學的課程不容易像漢語教學課程那樣容易在短期內獲得學生的好評。因此給予英/雙語教學的教師足夠的激勵成為生態環境的首要組成部分;缺乏對教師的足夠激勵,上述英/雙語教學的生態環境就無法營造。

誠然,在教育體制和環境不夠理想的情況下,教師和學生仍然有個人自訓和奮斗的條件。英語原版教材影印版在我國的出版和更新就是對英/雙語教學的及時支持。清華大學出版社近期又有一批英文原版影印教材出版,相信必將更進一步推動英/雙語教學的發展。如今,已有一些本土高校的教師與英語國家的教師合著英文教材;在可見的將來,還會有中國教師編寫發行到世界各地的英文教材。總之,及時用好英文原版影印教材,編寫優質的英文教材是我國高校教師的歷史責任。

願英/雙語教學的師資隊伍愈益壯大,願英/雙語教學更加有力地推動我國教學方法與國際接軌,願我國高校各級學生在英/雙語教學中受益良多,茁壯成長!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