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的十大基本原則︰新聞從業者須知和公眾的期待

新聞的十大基本原則︰新聞從業者須知和公眾的期待
定價:180
NT $ 157
 

內容簡介

除了技術發展以外,美國2001年發生的“9‧11”事件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數百萬人上網瀏覽新聞,聚集組成全國性的社區,為討論國家未來發展方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人們對互聯網的依賴迅速飆升,達到了新的高度,並且還在繼續增強。公民參與政治對話和社會對話,促進了“公民新聞”概念的出現。該運動的早期倡導者很早前就預見到,將來任何人都能制造和發布信息。

傳統媒體面臨的另一個挑戰來自雅虎和谷歌這樣的新聞集成商,它們發布的新聞並不是自己的原創內容,只是轉載全世界傳統新聞機構的新聞。雖然大多數博客和個人日記相去不遠,但是其中一些博主卻成為美國各政治群體的意見領袖。


比爾‧科瓦齊(Bill Kovach),熱心新聞工作者委員會的主席,曾任《亞特蘭大憲章報》(Attlan Journal Constitution)編輯和《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華盛頓分社社長。

湯姆‧羅森斯蒂爾(Tom Rosenstiel),卓越新聞項目的負責人,曾任《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的媒體評論員和《新聞周刊》(Newsweek)國會記者團團長。他和科瓦齊合作過兩部著作。
 

目錄

導論
第1章 新聞工作的目的是什麼?
第2章 真實︰首要且最令人困惑的原則
第3章 新聞工作者為誰服務
第4章 經過核實的新聞
第5章 保持獨立
第6章 監督權力並為無聲者發言
第7章 作為公共論壇的新聞
第8章 引人人勝且息息相關
第9章 全面均衡
第10章 對良心負責
第11章 公民的權利與義務
致謝
澤後記
 

當我們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時,世界仍處于一百多年來變化最劇烈的時代。沒有哪個國家的變遷比中國更加巨大。二十多年來,她一直被公認為全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

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來自于社會、經濟和政治組織方面的根本變革。經濟增長也創造了巨大的信息流,使成長之中的中產階級能夠進一步深入地參與公共事務。中國目前這一代新聞工作者是這個變革過程的重要環節,他們既是觀察者,同時也是參與者。

我們希望本書的中文版能夠幫助新一代新聞工作者應對目前的新科技給他們的工作帶來的各種挑戰。

數字攝影、無線技術、電話、掌上電腦(PDA)和其他便攜式電子設備使計算機、相機和音樂播放器的功能每天都在增加,價格也變得更加便宜。隨著更多人掌握這些技術,網絡新貴們找到了整合這些創新的途徑。早在2002年,人們已經可以在互聯網上發布自己的文字、照片、音頻和視頻。

除了技術發展以外,美國2001年發生的“9‧11”事件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數百萬人上網瀏覽新聞,聚集組成全國性的社區,為討論國家未來發展方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人們對互聯網的依賴迅速飆升,達到了新的高度,並且還在繼續增強。公民參與政治對話和社會對話,促進了“公民新聞”概念的出現。該運動的早期倡導者很早前就預見到,將來任何人都能制造和發布信息。

傳統媒體面臨的另一個挑戰來自雅虎和谷歌這樣的新聞集成商,它們發布的新聞並不是自己的原創內容,只是轉載全世界傳統新聞機構的新聞。雖然大多數博客和個人日記相去不遠,但是其中一些博主卻成為美國各政治群體的意見領袖。

2004年,博客在總統初選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同一年,兩位在佛羅里達州聖彼得堡波因特學院(the Poynter Institute)結識的青年記者制作了一段10分鐘的視頻,想象了2014年的媒體發展情況。這段視頻預言,未來佔統治地位的是谷歌開發的一種叫EPIC的衍牛產品,它可以“根據每個用戶的選擇、消費習慣,興趣、個人背景、社會網絡調整產品,生產出屬于消費者自己的內容組合”。目前,大多數新聞工作者認為這一幕完全有可能變成現實。

這些新技術帶來的變化削弱了19世紀以來美國生產新聞的經濟組織的實力。它們面臨的挑戰是能否創造新的經濟模式,為不斷增加的新網絡受眾提供服務。

當然.我們也看到了一些令人充滿希望的信號。2005年,BBC在報道7月倫敦炸彈襲擊事件時,出色地利用了市民的力量,播出業余人士拍攝的視頻、目擊者的講述和用手機拍攝的照片。就在兒周後,當卡特里娜颶風襲擊新奧爾良時,美國新聞機構證明它們也能提供定期更新的信息,並使用公民制作的內容。在傳統媒體之外,公民聚集在專為突發事件設立的網絡聊天室里,不斷更新消息。他們收集來自不同渠道的信息,互相編輯對方的內容,訂正錯誤,增加報道深度。

同樣地,中國的新聞工作者在2008年5月也使用了當時能夠利用的技術,報道了發生在四川的大地震。他們使用各種硬新聞和特稿體裁,連續多天報道了人員傷亡的新聞和震後情況。他們不僅向全世界提供了地震和災後的信息,而且通過公民的現場目擊,就災後政府的反應提出各種問題。

由于幾乎任何人都有能力制造和傳播文字、視頻和音頻,用戶對從其他資源獲得的內容也產生了個人定制的需求,希望把它們都保存在某個網站上或通過軟件進行管理。這些或增或減的變化說明,新聞越來越不像精心準備的演講,而是更接近于任何人都能自由發言的對話。

技術也不斷在媒體和公民之間制造緊張關系。新聞工作者受到了博主們嚴格的審查監督,許多組織正努力做到既把網絡業務整合到新聞編輯部的工作之中,同時又不降低報道和信息核實的標準。

中文版的《新聞的十大基本原則》試圖捕捉這些發展所造成的影響。其中之一就是目前的新聞界不僅要適應新的競爭環境,還必須理解並適應近來越來越被放大的公民的聲音。公民不僅是新聞的消費者,也是新聞的制作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互聯網的互動特征使新聞實踐受到公眾更嚴格的監督。透明的核實方法成為區別新聞和以一己私利為目的的傳播的重要手段。新聞工作與公民之間互動關系的發展,讓我們確信,公民所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的增加導致出現了一個新的基本原則——公民的權利與義務。它同時有助于我們理解其他各項原則,這些原則使得新聞工作的價值更加重要。

在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之際,新聞工作者必須更深入和具有創造性地反思自己在做什麼、如何去做以及知情的民眾有什麼重要意義。本書所記錄的聲音,以及為了對這些聲音做出補充而做的研究說明,今天的新聞工作者正在回到一百多年前新聞工作者重新定義新世紀的新聞工作時所冥思苦想的問題。

我們希望,《新聞的十大基本原則》中文版邀請中國的新聞工作者在這一討論中加入他們富有啟發意義的聲音和經驗。

比爾‧科瓦齊、湯姆‧羅森斯蒂爾
2009年4月,華盛頓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