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實驗室實驗已經成為經濟學家一個重要的數據來源。數以百計的雜志文章,幾十篇綜述和一些書籍說明了實驗室實驗在幫助我們理解商品和資產市場、產業組織、委員會和投票、法和規則、通貨膨脹、個體選擇、博弈論和許多其他制度和現象中發揮的作用。直到現在,現存文獻對于研究者實際設計和組織實驗指導甚少。

這本初級讀物是經濟學專業的學生和研究者可以得到的第一本有關實驗方法和技術的自成體系的書籍。作者涉及廣泛的概念問題並討論了基本原理,但是重點在于成功的實驗需要的具體步驟︰挑選一個有興趣並且重要的選題,創立一個實驗環境,選擇和激勵參與人,設計並進行實驗,收集和分析數據,報告結果——這些是關鍵任務。它會幫助初學者在組織實驗方面避免犯錯誤,增加實驗者的科學回報。


丹尼爾‧弗里德曼 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的經濟學教授,是《雙向拍賣市場︰制度、理論和證據))(1993)的合作者。 山姆‧桑德 卡耐基‧梅隆大學產業管理研究生院管理學和經濟學教授。
 

目錄

第1章引言
1.1 把經濟學當做一門實驗性的學科
1.2 科學進步之動力
1.3 數據來源
1.3.1 一些證據
1.4 實驗的目的
第2章 經濟學實驗的原理
2.1 現實與模型
2.2 受控的經濟環境
2.3 引致價值理論
2.4 平行規則
2.5 實際含義
2.6 應用︰哈耶克假設
第3章實驗設計
3.1 直接的實驗控制︰常數和處理變量
3.2 間接的控制︰隨機化
3.3 以實驗對象內的設計作為阻隔和隨機化的例子
3.4 其他有效的設計
3.5 實用的建議
3.5.1 慣有的干擾變量
3.5.2 變量的處理
3.5.3 實驗階段
3.6 應用︰新的 場規則
3.6.1 表現測試
3.6.2 發展測試
第4章 由人作為實驗對象
4.1 你的實驗對象應該是什麼樣的人?
4.1.1 學生
4.1.2 專業人員
4.1.3 教室實驗
4.1.4 性別
4.2 實驗對象對待風險的態度
4.3 要有多少實驗對象?
4.4 交易佣金和報酬
4.4.1 佣金
4.4.2 報酬
4.4.3 破產問題
4.5 指導語
4.5.1 目的
4.5.2 例子
4.5.3 保密性
4.5.4 現實的故事
4.5.5 一個實驗小節的時間長短
4.6 招納實驗對象和保存實驗對象的歷史
4.7 人類實驗對象委員會和道德規範
4.8 應用︰討價還價實驗一
第5章 實驗室的設備
5.1 在手工模式和電腦模式之間做出選擇
5.1.1 部分電腦化
5.2 手工實驗的設備
5.3 電腦化實驗室的設備
5.3.1 空間
5.3.2 布局
5.3.3 家具
5.3.4 硬件和通訊
5.3.5 軟件
5.4 隨機數的產生
5.5 應用︰貨幣世代交疊經濟的實驗
5.5.1 在一個簡單的0LG經濟中的均衡選擇
5.5.2 惡性通貨膨脹的貨幣經濟
5.5.3 “太陽黑子”經濟
第6章 進行實驗
6.1 實驗日志
6.2 初期的實驗
6.3 實驗組織
6.4 登記
6.5 操作者
6.6 監督者
6.7 指導語
6.8 處理實驗對象的疑問
6.9 演習期
6.10 市場實驗的手工模式
6.11 記錄數據
6.12 結束
6.13 實驗室中對無限期經濟的結束
……
第7章 數據分析
第8章 報告你的結果
第9章 實驗經濟學的興起
詞匯表
參考文獻
索引
 

經濟學作為一門經世致用之學,從其誕生之日起,就與復雜的社會經濟現實發生著持續的踫撞與融合,並不斷實現著自我的內省與創新。尤其在進人20世紀後,經濟學前期一百多年的發展,使得它此時已逐步具備了較為完整的邏輯體系和精湛的分析方法———座宏偉而不失精妙的新古典經濟學大廈燦然呈現于世人面前。這座美輪美奐的大廈,巧妙地構築于經濟理性與均衡分析兩塊假定基石之上,而經濟學有賴于此,也正式步人了規範化的研究軌道,從而開創了它對現實世界進行解釋與預測的新時代。

然而近幾十年來,隨著人類經濟活動的日趨復雜與多樣化,對經濟世界認識的深化自然亦伴隨其中,以新古典理論為核心的主流經濟學正受到來自現實經濟世界的各種沖擊與挑戰,並在對許多經濟現象的分析上喪失了傳統優勢。這些“異象”的存在構成了對主流經濟理論進行質疑的最初“標靶”。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行為經濟學應運而生,這也許是過去二十年內經濟學領域最有意義的創新之一。

什麼是行為經濟學?人們往往喜歡從事物發展的本源來對其進行定義。行為經濟學最初的產生動機是為了滿足解釋異象的目的,即從心理學中借用若干成熟結論和才既念來增強經濟理論的解釋力。因而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與主流經濟學相比,行為經濟學不過是在經濟學中引入心理學基本原理後的邊緣學科或分支流派。然而,行為經濟學近年來的一系列進展似乎正在昭示它與心理學的關系並不像人們初始所理解的那樣。如果把它簡單地定位為區別于主流理論的所謂“心理學的經濟學”,則與它內在的深刻變化不相對應。為了能夠對它與主流經濟學的關系做出科學準確的判斷,首先必須了解它是如何解決主流經濟學所無法解答的問題的。

主流經濟理論喪失優勢的原因在于,它所基于的理性選擇假定暗示著決策個體或群體具有行為的同質性(homogeneity)。這種假定由于忽略了真實世界普遍存在的事物之間的差異特征和不同條件下認識的差異性,導致了主流理論的適用性大打折扣,這也是它不能將“異象”納人解釋範圍的根本原因。為了解決這個根本性的問題,行為經濟學在歷經二十多年的發展後,已逐漸明晰了它對主流經濟學進行解構與重組的基本方向,那就是把個體行為的異質性(heterogeneity)納入經濟學的分析框架,並將理性假定下個體行為的同質性作為異質性行為的一種特例情形,從而在不失主流經濟學基本分析範式的前提下,增強其對新問題和新現象的解釋與預測能力。那麼,行為經濟學究竟是怎樣定義行為的異質性的?根據凱莫勒(Colin F.Camerer)2006年發表于《科學》雜志上的一篇文章中的觀點,我們認為,行為經濟學通過長期的探索,已經逐漸把行為的異質性濃縮為兩個基本假定︰其一,認為個體是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的;其二,認為個體不完全是利己主義(self-regarding)的,還具有一定的利他主義(other-regarding)。前者是指,個體可能無法對外部事件與他人行為形成完全正確的信念,或可能無法做出與信念相一致的正確選擇,而這將導致不同的個體或群體會形成異質的外部信念和行動;後者是指,個體在一定程度上會對他人的行為與行為結果進行評估,這意味著不同的個體或群體會對他人行為產生異質的價值判斷。在這兩個基本假定下,異質性行為可較好地被融人經濟分析體系之中。但是,任何基本假定都不可能是無本之木,它必須具有一定的客觀理論支持,而心理學恰恰為行為經濟學實現其異質性行為分析提供了這種理論跳板。這里還要說明一點,心理學的成果是揭示異質經濟行為較為成熟的理論與工具,但不是唯一的,我們也注意到神經科學、生態學等對經濟學的滲透。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