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服飾卷

藝術中國‧服飾卷
定價:588
NT $ 512
  • 作者:夏燕靖
  •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03-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5067946
  • ISBN13:9787305067945
  • 裝訂:平裝 / 243頁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南京大學出版社畢五年之功精心貢獻

大型圖文彩色鑒藏版《藝術中國》[十卷本]

展示東方文化無比魅力

演繹中國藝術精彩華章

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初葉,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飽受帝國列強的侵略與內亂的苦難,一些期望通過學習西方來振興中華的有識之士,也同時把中國的文化、藝術歸結為落後、愚昧的根源。康有為1917年在其所著《萬木草堂藏畫目》中雲︰“中國畫學至國朝而衰弊極矣,豈止衰弊,至今郡邑無聞畫人者。其遺餘二三名宿,摹寫四王、二石之糟粕,枯筆數筆,味同嚼蠟,豈復能傳後,以與今歐美、日本競勝哉?——墨井寡傳,郎世寧乃出西法,它曰當有合中西而成大家者。日本人已力講之,當以郎世寧為太祖矣。”他希望中國畫發生變化,但是,這種美好的願望乃是以郎世寧、以西法為太祖的,從中不難看到在盲目崇拜西方的同時,中國傳統的繪畫藝術也倍受責難。類似這種典型的西方文化中心論,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十分流行,就連中國的方塊字也在打倒之列。上世紀50年代,這種思潮又與蘇聯的強勢文化宣傳聯系起來,以至談論中國的藝術,必須納入西方的藝術體系,甚至西方沒有的中國書法藝術不被認可為藝術,藝術理論界與專業藝術團體、藝術院校的標準也被西化,以至到今天仍多可看到這樣的影響。今天的中國日益強大,在復興中華的歷史進程中,人們越來越多地反思近代以來的各種思潮,也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中國5000年文明的偉大,對于中國藝術的關注和熱愛亦與日俱增。甚至可以說與文章開頭提到的20世紀崇洋的藝術思潮相比,發生了相當大的改變。

中國的藝術與中國的文明、文化相伴而生、源遠流長,又自成體系。如果與西方藝術比較,當然有著許多共同性,在今天的藝術中,有許多品種本身就是歷史上吸收外來文化而形成的,也就是說中國傳統藝術從來就具有海納百川的包容性。不過這種包容的結果都曾經有過“化”的過程,而最終化為有中國特色的藝術,這種特色使得中國藝術從原理、思想到品藻方式,從工具材料、表現手法、傳承手法、教育方式到文化功能都與西方藝術大相徑庭,這是中國歷史、文化、宗教與西方不同,並經過數千年長期積澱的結果。盡管今天的世界進入信息時代,地球村把世界不同的文化“超市化”、“標準化”,但扎根于中國5000年文明中的中國藝術,仍然融化在中國入的血液之中。因此欣賞中國藝術,就必須尊重中華民族的歷史性格、歷史傳統,否則就難以在本質上理解中國藝術精神之所在。

我們擬議這套叢書的目的不言自明,就是要在當前這個“現代化”進程中,抵御全球化浪潮對我國傳統藝術的沖擊,主張堅守本民族文化。因為我們堅信,只有是中國特色的藝術,才可能是世界的,才可能使其列于世界藝術之林。因此,本叢書以“藝術中國”為名,其主旨則是從中國立場出發,對中國傳統藝術進行一次巡禮,叢書各卷從中國傳統藝術各門類中,抽繹出具有代表性的藝術作品對之進行賞評,以凸顯中國傳統藝術的民族特征與魅力,同時也是為塑造現代中國之藝術品格提供有價值的精神基礎。

中國的傳統藝術,種類繁多,其間古樸精美的彩陶玉器、氣勢撼人的泥塑石雕,筆蛇龍走的行草書法,色彩絢爛的佛道壁畫,雄渾華滋的宋元山水,逸筆縱橫的寫意花鳥,如春蘭秋菊各擅其芳,一同綴出繁花似錦的中國氣象。進入本叢書視野的首批各卷側重于視覺藝術,包括繪畫卷、雕塑卷、書法卷、器具卷、服飾卷等,以後還將擴展到其他各藝術領域,如園林、音樂、舞蹈、戲劇、民間藝術等,其中亦包括那些瀕臨消失的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藝術形式,如刺繡、織錦、剪紙、皮影、木雕、竹雕、木版年畫、編制藝術以及各種與民俗、民族節令禮儀聯系在一起的民間藝術,這些民間藝術與詩、書、畫、印等傳統精英藝術一樣,皆蘊涵著中國人獨特的認知思維與藝術表現方式。因此,對一些因現代生活方式改變而逐漸遠離人們生活的藝術形式進行整理與介紹,也是本叢書計劃之中的一個目標。

之所以將這套出版物命名為“藝術中國”叢書,其初衷是要與一般的藝術史讀物有所區別,它不僅要求本叢書的作者能夠堅持中國藝術精神的獨立立場,同時,也盡可能地將關于藝術的研究視野擴展至更廣闊的文化領域,用更新穎的觀念、更豐富的視角、更多樣的形式來對之進行闡釋,力求使讀者能夠從中接受到更多的中國藝術信息。因此,本叢書的定位是面向大眾的通識讀物,借此給讀者提供一個全景式的藝術瀏覽平台,從各門類藝術的濫觴流變、歷史典故、流派風格、收藏鑒賞等多個面向調動讀者的閱讀愉悅,寓學于樂,寓樂于心,陶冶心性,培植情操。

文字與圖像結合的敘述方式即所謂“讀圖”業已成為時尚。反映在本叢書中,尤其重視近年來藝術考古的發掘和發現,利用新見的圖像資源,圖文並茂地傳遞中國藝術源遠流長的文化信息,以點帶面地將藝術史從作品史引申到它所胎息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空間,更有助于讀者從形象鮮明的感受中加深對藝術形式美的認識。在圖文編排體例上,本叢書仍然是以史為綱,以圖輔文,力求將圖像說史的視覺文化功能最大程度地釋放出來。此外,本叢書的編寫初衷十分樸素,我們倡導的寫作風格在恪守史學意義的基礎之上,追求雅訓與通俗並舉的敘述方式,尤其是推崇敘事的流暢和構思的新穎,使讀者在輕松的閱讀情境中觸及中國藝術精神的脈搏。同時,也期望本叢書成為眾多期待進入中國藝術門徑的人們的備覽讀物。

本書是《藝術中國‧服飾卷》。
 

目錄

序言 錦繡中華
第1章 遠古服飾
衣其羽皮
骨針縫衣
上古衣冠
絲綢衣料
裝扮飾物
第2章 夏商周服飾
冠冕幾度
先秦冠禮
夏代服飾
玄鳥後裔
拒穿周衣
第3章 春秋戰國、秦漢服飾
褒博衣冠
文質彬彬
被褐懷玉
胡服騎射
男左女右
秦服制度
戎裝生輝
曲裾深衣
褻衣肚兜
漢官朝服
漢代褲裝
第4章 魏晉南北朝服飾
奇服曠世
魏晉風度
錦綺朝服
斑讕紋樣
儒釋道服飾
第5章 隋唐五代服飾
華服傳世
詩意華章
霓裳羽衣
夜宴晚裝
胡服秀奇
花鈿黛眉
女子纏足
第6章 宋遼金夏服飾
通天冠服
朝服規制
文人衣裝
命婦服飾
宋女扮飾
布衣短褐
契丹袍服
女真裘衣
黨項衣裝
第7章 元代服飾
織金錦袍
冠服
元冠服制
百姓常數
第8章 明清服飾
蟒服鳳冠
衣冠禽獸
巾帽烏紗
明朝常服
清服易制
長袍馬褂
琵琶襟褂
旗髻旗袍
繡花雲肩
簪花襖裙
斗逢霞帔
紅樓服飾
第9章 近代服飾
中山國服
長衫西褲
短襖套裙
改良旗袍
學生衣裝
附錄一:我國歷代服飾演變脈絡圖說
附錄二:我國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飾圖說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錦繡中華

錦繡,原本是指精美絕倫的絲織紋飾,後用來比喻美好形象之意。中華,自然是指稱中國。有意思的是,“華”古字又同“花”,原本也是指絲織物上的花卉紋樣。這麼一說,“錦繡中華”不僅是祖國壯麗山河的贊美之詞,而且也是形容衣著花色絢麗多彩之語。

服飾,是人類生存和社會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生活資料,在人類生活的三大支柱——衣、食、住中,“衣”被放在首位,只見其重要性。服飾,是服裝與飾件的並稱,這種衣著方式在人類“搴木茹皮以御風霜,絢發冒首以去靈雨”之初就已出現。從遠古算起,人類祖先的衣著歷史就有數萬年之久。據人類學家及考古學家的研究推測,地球上有人類的歷史約在200萬年前,當初人類體表覆蓋有濃密的體毛,以適應惡劣的生存環境。隨著人類演化,體毛逐漸退卻,開始裸露表皮。為了適應氣候的變化,保護身體不受風霜侵襲和野獸傷害,人類便想到利用自然原料達到保暖及預防傷害的目的,進而創造了服裝。關于服裝的起源之說有多種。諸如,羞恥說、裝飾說、宗教說等等,數不勝數。

至于說到我國服飾的淵源歷史,古書典籍中留有許多傳說。如說服裝發明,就像其他遠古事物創始一樣,照例要歸功于三皇五帝。戰國時的《呂氏春秋》、《世本》提到,皇帝、胡曹或伯余創造了衣裳。及稍晚的《淮南子》敘述更為具體︰“伯余之初作衣也,(糸炎)麻索縷,手經指掛,其成猶網羅;後世為之機杼勝復,以便其用,而民得以拚形御寒”。若依出土文物考察,我國服飾出現的源頭可以上溯到原始社會舊石器時代晚期,這表明其歷史已綿延數萬年之久。足見,中華民族的服飾藝術歷史悠久、積澱豐厚,是一部絢爛多彩的藝術史冊,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我國古代服飾藝術給今天帶來的文明影響和文化沖擊,促使我們更渴望了解它的歷史。

舊石器時代,采集和漁獵是人們的衣食之源。在北京周口店山頂洞人遺址中,發現有與服飾關系緊密的一枚魚骨制成的骨針和百余件鑽孔石、骨、貝、牙裝飾用品。這證實,在距今約1.8萬年前的山頂洞人生活時期,已開始使用骨針縫紉獸皮衣物,服飾由此發端。從這以後又有進展,距今約1萬年左右,進入新石器時代,原始手工紡織工藝為早期的服飾提供了新材料,厝毛、麻、葛以及絲織材料的出現,使服飾發生了根本變化,貫頭衣衫成為此時衣著的一大特點。

進入“鑄鼎象物”的夏商周時代,我國服裝的形制與服裝制度開始建立。首先,受周禮等級制度的影響,服裝形制,或者說著裝方式,表現出鮮明的等級觀念,“非其人不得服其服”成為一種與之適應的冠服制度,更成為倫理規範的象征;其次,由于周禮與宗教崇拜的融合,影響了服飾的基本內容和組成,如《尚書‧益稷》所載“十二章服”遂成為歷代帝王的服飾制度,而上衣下裳的分明,奠定了我國古代服飾的基本形制,並出現了冕服、弁服、袍服等形制,以及各種首飾、佩飾的裝扮,完成了我國上古時代服飾最基本的形制規則。並且,這一形制規則在其後的歷史朝代中雖有培養,但萬變不離其中。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