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世日本漢方醫學變遷研究

近世日本漢方醫學變遷研究
定價:167
NT $ 145
  • 作者:楊晶鑫
  • 出版社:吉林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09-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60166008
  • ISBN13:9787560166001
  • 裝訂:平裝 / 182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從源及流比較系統地將日本漢方醫學的發展脈絡介紹給讀者,並從社會、文化、宗教等各個角度出發,深入探討分析了近世時期日本漢方醫學各流派興起、形成、變化的原因,描述了漢方醫學運動變化的軌跡。這對于從事中醫學以及中日文化交流事業的讀者來說,都具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目錄

緒論
一、問題的提出
二、研究方法及創新
三、論文中有關概念的界定
四、研究現狀
第一章 漢方的起源與發展
第一節 奈良時期以前的日本醫學
一、朝鮮半島與中醫傳日
二、知聰赴日
第二節 飛鳥—奈良時代日本醫學
一、隋唐醫學對日本醫學的影響
二、中國唐代醫學對日本醫事及教育制度的影響
第三節 平安時期的日本醫學
一、中醫藥書籍流傳日本與日本醫學的雛形
二、《醫心方》的出現
第四節 鐮倉時代的日本醫學
一、宋版醫書的傳人
二、《頓醫抄》和《萬安方》
第二章 漢方醫學的興起
第一節 金元醫學對日本醫學的影響
一、金元時期的中國醫學
二、金元四大家
第二節 漢方醫學興起的歷史背景
一、明朝醫學的輸人
二、中日間直接的醫學交流
第三章 漢方醫學體系的形成
第一節 後世派醫學的形成
一、曲直瀨道三
二、後世派醫學的學術特點
三、啟迪院對日本醫學的影響
四、後世派醫學的歷史地位
第二節 後世派醫學的發展與變化
一、後世派醫學大發展的背景
二、後世派醫學的廣泛傳播
三、後世派醫學的變化
四、江戶時代初期漢籍醫書的和刻事業
五、醫學和儒學
第四章 漢方醫學的變革
第一節 古方派醫學的形成
一、古方派的崛起
二、古方派崛起的時代背景
第二節 古方派的學術特點
第三節 古方派醫家的主要醫學思想
一、名古屋玄醫與“貴陽賤陰”
二、後藤艮山與“一氣留滯論”
三、香川修庵與“儒醫一本論”
四、吉益東洞與“萬病一毒論”
五、吉益南涯與“氣血水學說”
六、古方派對日本醫學的影響
第五章 漢方醫學的新動向
第一節 折衷派的抬頭
一、折衷派的興起
二、折衷派的著名醫家及學術思想
第二節 蘭學的興起與西洋醫學的輸入
一、南蠻流醫學時代
二、蘭醫的傳人與發展
第三節 日本解剖學的開端
一、山脅東洋與《髒志》
二、《解體新書》的出版及其歷史意義
三、《解體新書》與漢學
四、杉田玄白與大(木夫見)玄澤的醫學觀
第四節 日本獨創的外科實驗業績
一、賀川流派產科
二、華岡流派外科
第六章 醫學考證學的成就
第一節 醫學考證派的興起
一、醫學考證派興起的文化歷史背景
二、醫學考證學的繁榮
第二節 日本考證醫學大師—森立之
一、森立之的考證學貢獻
二、對醫書回流中國的貢獻
第三節 多紀家族對考證學的貢獻
第四節 江戶醫學館
一、醫學館的醫學教育
二、醫學館官立化的意義
三、中國醫學典籍的回流
第七章 漢方醫學的衰敗與復興
第一節 漢方醫學的存續運動
一、導致漢方醫學衰敗的社會因素
二、漢醫社團的成立與漢醫救亡運動
第二節 漢方醫學的復興
一、漢方醫學復興的曙光
二、漢方醫學的全面復興
結論
參考文獻
後記
 

近代未啟之前,日本之于中國,可謂傾心向學之至。從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到文化風俗方面幾乎無所不及,甚至在醫學方面亦有中國醫學的滲入。楊晶鑫博士即將付梓的《近世日本漢方醫學變遷研究》,即是日本醫學史上日本吸收和發展漢方醫學的研究成果。同吸收中國其它方面的先進成果一樣,日本在吸收中國漢方醫學方面不僅是自古已然,而且亦具日本在吸收外來文明時的自身特色。即是說︰“就日本漢方醫學本身而言,其對中國醫學並非一味模仿,而是在結合了本國的實際情況下逐步發展而成。”

“日本傳統的漢方醫學,源自中國古代醫學,其不僅在學術理論體系方面,而且在治療實踐方面,和中國的中醫藥學都有著一脈相承、不可分割的聯系”。據中國醫學史書所載,早在南北朝時期,南朝人“知聰即攜《明堂圖》及醫藥書籍164卷到日本”。迨至隋朝,隨日使小野妹子來隋的留學生福因,曾在中國學醫達15年之久,他歸國之時,中國王朝已經改朝換代,進入大唐武德年間。與其一起歸國的藥師惠日,曾任遣唐副使,據《續日本紀》所載,惠日本是日本雄略天皇朝自百濟移居日本的德來五世孫,因其在中國學習醫術,故賜姓藥師。兩人歸國時,從中國帶去了大批醫書。日本不僅派人到中國學醫,帶回中國的醫書,還“移植了中國醫學的整體框架”。再經對金元醫學和明代醫學的吸收,近世日本漢方醫學的基礎便完全培育起來。

近世時期,日本漢方醫學形成了4個主要的學術流派,即“後世派”、“古方派”、“折衷派”和“考證派”。這4大醫學流派各具特色,“後世派”在日本漢方醫學的承上啟下,“古方派”對中國古典醫籍精髓的運用,“折衷派”在吸收中國醫學同時亦接納蘭醫的兼容並蓄,“考證派”的求真與綜合,共同描繪了一幅豐富多彩的日本漢方醫學圖畫。這4大醫學流派的發生、發展、壯大與相互間的爭鳴過程,不僅映襯出中國漢醫學對日本醫學文化的影響,同時也體現了日本近世漢方醫學蓬勃發展的具體歷程。其中不少日本醫家的學說與臨床經驗對我國醫學也產生過積極影響,給我們以良好的借鑒。

“漢方醫學在形成發展的過程中,從名稱到內涵不斷體現出日益日本化的轉變,這些變化在近世最為明顯,而且表現得最為強烈”。近世漢方醫學的繁榮除與醫學技術本身高度發展密切相關之外,還與當時日本的國策、社會狀況、中日間的交流情況等等諸多外在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

將醫學史作為歷史學的一個分支時間很短,而且撰寫醫學史的大都是醫生,醫學史研究也主要側重于“內史”研究,即醫學科學技術本身發展的歷史,歷史學者鮮有從外在因素方面涉獵醫學史的研究。如此,當我們涉及醫學史研究時,醫學文化便易受到忽視。其實,整個醫學史的研究範疇應該更加寬泛,不能只重視醫學技術專業而忽略了文化整體的洞見,本書作者楊晶鑫博士正是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才選擇這一題目作為她的博士論文。而在寫作過程中,為查找資料和掌握日本的研究狀況,曾東渡扶桑,居日近年,利用其本科、碩士所學專業——日本語之長,經過選擇與甄別,收集了大量日文史料。本書是在博士論文的基礎上,經過數度增刪,費時兩載,方成今日之稿。

本書從源及流比較系統地將日本漢方醫學的發展脈絡介紹給讀者,並從社會、文化、宗教等各個角度出發,深入探討分析了近世時期日本漢方醫學各流派興起、形成、變化的原因,描述了漢方醫學運動變化的軌跡。這對于從事中醫學以及中日文化交流事業的讀者來說,都具有一定的參考作用,故值得一讀。

楊博士囑我作序,于我可謂自不量力,然奈于師生之情,卻又不得不為之,只好塞責數語。是為序。

庚寅甲申 草于陋室

陳景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