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與文士

哲人與文士
定價:299
NT $ 260
  • 作者:楊天石
  • 出版日期:2011-04-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0082807
  • ISBN13:9787300082806
  • 裝訂:平裝 / 634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近代中國的百年期間,社會發生急遽而重大的變化,產生過許多哲人(思想家)和文士(作家)。他們紛紛探求救國、救亡之道,在不同程度上接受西方先進思想影響,力圖喚醒國人,振興中華,走民主與富強之路。本書以處于時代潮流和風口浪尖的重要人物及其思想為對象,立足于諸多罕見的珍貴史料,闡述在近代歷史上發生過重大作用的國粹主義、無政府主義和三民主義等重要思潮,探求理論得失及其經驗,同時評析龔自珍、林則徐、譚嗣同、梁啟超、、孫中山、章太炎、劉師培、魯迅、陳去病、柳亞子、錢玄同、胡適等人的思想和創作成就,從不同側面展開近代中國豐富、繽紛的歷史畫卷。南京臨時政府曇花一現,北洋軍閥統治中國,國民黨人繼續革命。作者利用在海內外精心訪求所得的大量未刊函電、文獻、檔案、力圖回答長期困擾史學界關于這一歷史時期的許多問題。
 

目錄

儒學在近代中國
戊戌維新以來的“國民國家”思想
關于宣南詩社
龔自珍的《明良》四論
龔自珍的戒詩與學佛
青史畢竟有是非
黃遵憲的生平、思想和創作
讀黃遵憲致王韜手札
海外偏留文字緣
黃遵憲與宮島慶一
譚嗣同的《獄中題壁》詩
孫中山與中國革命的前途
“取那善果,避那惡果”
孫中山思想的現代價值
國家統一,孫中山奮斗的偉大目標
“天下為公”,孫中山的偉大思想遺產
孫中山是平民知識分子革命家
蘇曼殊、陳獨秀譯本《慘世界》與中國早期的社會主義思潮
論辛亥革命前的國粹主義思潮
托爾斯泰《致一個中國人的信》
章太炎為何要砸拿破侖與華盛頓的頭
論《天義報》劉師培等人的無政府主義
《天義報》、《衡報》對“社會主義講習會”活動的報道
劉師培的平均奇想
劉師培的“水災共產主義”
釋“擠加納于清風,責三矢于牛入”
《斯巴達之魂》和中國近代拒俄運動
《自題小像》新探
《中國地質略論》的寫作年代和中國近代史上的護礦斗爭
讀《魯迅(中國地質略論>作意辨證》
魯迅早期的幾篇作品和《天義報》上署名“獨應”的文章
越社和南社
魯迅和越社新考
“咸與維新”的來歷
周氏三兄弟與留法勤工儉學運動
——近世名人未刊函電過眼錄
由“愛斯不難讀”說起
柳亞子與胡適
——關于中國詩歌變革方向的辯論及其他
柳亞子與國共合作
柳亞子不當新頑固
戰士的美學追求
——讀柳亞子詩《為人題詞集》
寧調元的生平、思想和作品
牡丹花前的特殊“批判會”
葉聖陶與放社
陳獨秀組織對泰戈爾的“圍攻”
——近世名人未刊函電過眼錄
振興中國文化的曲折尋求
——論辛亥前後至五四時期的錢玄同
論錢玄同思想
——以錢玄同未刊日記為主所作的研究
漢字“橫行”與錢玄同
錢玄同自揭老底
潘漢年與錢玄同
——近世名人未刊函電過眼錄
錢玄同與胡適
《錢玄同日記》(整體本)前言
溥儀出宮、胡適抗議及其論辯
《醒世姻緣傳》與胡適的“離婚”觀
——近世名人未刊函電過眼錄
胡適曾“充分的承認社會主義的主張”
——讀胡適日記
胡適抗議“反革命”罪名
——因北京大學復校引起的爭論
胡適與蔣介石的最初會見
——讀胡適日記
跋胡適、陳寅恪墨跡
——讀胡適日記
胡適撰寫的一篇白話碑文
胡適與楊杏佛
蔡東藩《中國歷代通俗演義》序
附錄︰
果真要改寫中國史嗎?
——陳潔如回憶錄的產生、遭遇及作偽舉證
一本大膽作偽的欺世之作
——評張秀章《蔣介石日記揭秘》
欺世之“書”與欺世之“辯”
——再評《蔣介石日記揭秘》及其編著者的答辯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金沖及

在最近三十年來中國近代史眾多研究工作者中,楊天石同志取得的成績是相當突出的。

為什麼他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我想有幾個原因。

第一,他極其重視發掘近代史中以往很少為研究工作者所了解的珍貴史料,特別是重要歷史人物的原始檔案,作為研究工作的出發點,因此他常能講出新話來。本來,史學工作者必然論從史出,這幾乎已成為絕大多數人的共識。我國著名史學家陳垣教授,曾提倡對史料要做到“竭澤而漁”。可是,從事近現代歷史研究的學者常有一種苦惱。和古代史不同,近現代史料浩如煙海,研究工作者根本談不上“竭澤而漁”,倒是常要“望洋興嘆”。在這種情況下,要能識別並發掘出前人沒有利用過的珍貴史料又談何容易。楊天石同志有兩個重要條件。一是勤奮。他不僅經常深入國內一些重要檔案館和圖書館,細心搜羅;還不知疲倦地奔走于美國、日本等許多國家以及台灣地區,披沙揀金。他有一本論文集的書名就叫《海外訪史錄》。此中甘苦,凡多少做過一點兒這類工作的人,大概都能領會到。二是有敏銳的識別力。這需要有扎實的功力和犀利的眼光,能夠分清什麼是沙和什麼是金。否則,再重要的史料放在那里,也可能因不認識它的價值而交臂失之。楊天石同志恰恰具有這兩個條件。

第二,他具有史學大師陳寅恪教授提倡的那種“問題意識”。他另一本論文集的書名叫《尋求歷史的謎底》,就可以說明這一點。研究工作,從它的本來意義來說,無非是要解開包括自己在內原來弄不清楚的謎團,尋求符合實際的答案。如果只是把一些歷史事實敘述得清清楚楚,卻沒有回答什麼人們原來感到迷惑的問題,這種著作或論文也有它的用處,但很難說是有較高價值的研究成果。楊天石同志善于從人們習以為常的舊說中發現疑點,提出問題,經過嚴密的論證,得出新的結論。他的論文《中山艦事件之謎》,運用可靠的原始檔案,對一個人們普遍關心而又不明其所以的問題,起了釋疑解惑的作用。我曾听胡喬木同志稱贊過這篇文章。

第三,他的文章思路清晰,明白曉暢,讀起來沒有沉悶的感覺,容易引人人勝。寫文章,是要給讀者看的,落筆時應該處處替讀者著想,而不是作者在那里白說白話。如果文字晦澀,思路不清,讓人看得十分吃力,甚至看不下去,再好的內容也難發揮作用。楊天石同志這個優點也是值得稱道的。

這三點,也許同樣是這部《文存》的特色。

這部《文存》中的文章,絕大部分有關國民黨和中華民國的歷史。這在某種程度上可說是一項開拓性的工作。在中國近代歷史上,國民黨曾經統治中國大陸絕大部分地區二十多年。它的種種活動和作為,在中國土地上留下了自己的烙印,有些還產生長遠的影響。中國共產黨曾同它兩度合作,一次是大革命,一次是抗日戰爭;又有兩次破裂,一次導致十年內戰,一次結束了國民黨政府在中國大陸的統治。作為歷史對象,作為了解中國近代國情的需要,我們對國民黨以及它對中國大陸統治的研究,實在太不夠了。不深入進行對它的研究,中國人在20世紀是怎樣走過來的,在不少方面就不容易說得清楚。就是從中國共產黨歷史的研究來說,如果不研究這個既是對手,又是兩度合作伙伴的國民黨,許多事情的認識也難以深入。

從事這樣一項開始性的又相當敏感的研究工作,誰都很難一下就做到什麼都說得準確無誤或能取得所有人的同意,引起一些爭議是自然的。我也不是在所有問題上和楊天石同志的看法都相同。記得有一次在美國,我對他《論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破裂》那篇文章也提出過商榷性的意見。這些,在學術研究工作中是正常的。

楊天石同志對國民黨和中華民國史研究的貢獻是值得重視的。許多問題,經過他的潛心研究,已把人們的認識向前推進了一步。有些問題,雖然存在爭議或有不同意見,也有助于人們對這些問題作進一步的深入思考。它對推進國民黨和中華民國史這門比較年輕的學科的研究,都是有益的。

2007年6月24日
于北京萬壽路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