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社會與思想︰試論中國文化的核心

先秦社會與思想︰試論中國文化的核心
定價:216
NT $ 188
 

內容簡介

《先秦社會與思想︰試論中國文化的核心》主要涉及的是中國文化的核心形成期,即所謂“原中國”時代,其絕對年代是指公元前2000年前後到公元前200年前後,王朝是指夏、殷、周三代。本書企圖通過對照文獻史料和考古資料,描述出了這個時代的特征,並盡可能與當時的人站在一個地平線理解其諸問題。第一部分通過考察當時人的頭發的象征意義以及人同植物比較產生的認識感覺,並通過分析象征這些感覺的“世”字,解明了強固的祖先觀念和血族意識所規定的人們的生命觀和世界觀。在此基礎上,明確指出“天地長久”,即家族和國家的永存,才是人們最大的願望。第二部分對處于上述歷史狀況中的《老子》思想作了解讀。作者認為,春秋時代的統治階層廣泛存在著《老子》式處世思想,那是因為在當時的統治階級周圍,存在著參與政策決定的智囊,最重要的是當時的史官。他們在蓄積關于天、地、人的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逐漸發現了掌管萬物運行的“天道”。他們認為要想保持家族和國家的永存,必須基于天道進行統治及處世。而《老子》即從道的角度,整理編輯了當時智囊們的教訓、格言、警句,其內容是原中國統治階層的統治思想,即“天道”的相對化和集大成。
 

目錄

中文版序
導言 本書的目的與立場
第一節 先秦是個怎樣的時代我們應該如何理解?
第二節 關于史料
第一部 血族社會的世界觀
緒論
第一章 古代人與頭發
第一節 頭發與刑罰‧兵士俑的發型
第二節 頭發的作用
第三節 頭發的意義
第四節 原中國時期頭發的含義
小結
第二章 人與植物的類比認識
第一節 土毛‧不毛
第二節 文王孫子,本支百世
第三節 《詩經》與類比認識
小結
第三章 永存的血族
第一節 “世”字
第二節 生命的連鎖繼承
第三節 舜的子孫
第四節 血緣的長期存續與祭祀
第五節 世系‧世本
第六節 世的意識
第七節 不死鳥的陳國
第八節 延續祭祀的理由
小結
結語 專向戰國時代
第二部 《老子》思想的歷史研究
緒論
第一章 《老子》思想的本質及其背景
第一節 《老子》思想的本質
第二節 再讀“鄭伯克段于鄢”
第三節 普遍存在的《老子》處世思想
第四節 範氏一族的處世
第五節 統治階層的決策過程
小結
第二章 歷史與《老子》
第一節 什麼是歷史?
第二節 外族歷史的教訓
第三節 以史為鑒‧應尊之善
第四節 “敬”的處世
第五節 “敬”與《老子》
第六節 “敬”的具體化
第七節 歷史事實的抽象化與《老子》思想
第八節 普遍存在的《老子》思想
第三章 天道與道
第一節 何為史官?
第二節 道與《老子》
第三節 史官的直筆
第四節 從巫師到史官——夏啟及其子孫
小結
結語
後記
索引一 近現代研究者姓名索引
索引二 出土資料、文物、遺跡索引
索引三 關鍵詞索引
索引四 《老子》重要語句索引
譯後記
 

我所理解的歷史研究.是按如下順序深化的︰首先抱著某種模糊的問題意識面對史料,在對史料的讀解過程中.本來模糊的問題意識逐漸具體化,演變成某個特定的研究課題。下一個階段,按這個課題再查閱史料,尋找與課題有關的記載。在此基礎上,對照相關史料,進行綜合分析和研究,經過三思三省,最後得出一定的結論。通過這樣的方法,在研究幾個課題的過程中,如果能發現某種貫穿幾個課題,與時代的本質有關的什麼(更大的課題),則聚焦其中,集巾考察研究。同時再考察其前後時代的特征,由此則可更加深入接近該時代。

我是以《左傳》為研究對象的。我在上述研究過程中,發現了祖先,念牢固存在這個問題,最後達到的結論是用此概念可以規定春秋以前中國社會的歷史特征。在這個結論的基礎上,我努力想描繪出一個鮮明的春秋以前社會和戰國以後社會應有的狀態,並試圖進一步在此歷史狀況下讀解《老子》思想。這個研究的結果,就是現在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本書。

我恩師的恩師宇都宮清古先生一慣主張,與每個人都有自己獨有的人格一樣,一個時代也有它特有的人格,先生稱其為“時代格”,先生把追求這個時代格作為自己搞歷史研究的曰的並終生付諸實踐。我白己與字都宮先生的這個觀點完全共鳴,我也試圖用同樣的態度進行研究。在研究的時候,我盡可能著眼于構成社會最基本的東西,亦即不是社會關系互相對立的一面,而是親和的一面,盡最大可能抓住時代的特征,而且盡町能把自己投入到歷史的世界中去,以當時人的視線看當時的世界,並以在這種情況下得出的實際感受為核心,努力做到內在性的、共感性的理解該時代。但是我的這種主觀意圖具體發揮程度到底如何,現在只能期待讀者諸君判斷了。

話雖如此,值此中文版出版之際,我的內心還是充滿了一種極為矛盾的心情︰一方面我非常擔心自己的這本書是否能夠得到中國讀者的認可,另一方面我又衷心希望能夠得到中國讀者的認可。幾年前,在接到畏友朱淵清先生翻譯出版本書中文版稿約時,我對于把本書這種水平還不夠高的著作在中國出版,持很消極的態度。但是,後來改變我的這種想法,促使我決定翻譯出版的,是我想起大約只十年前我從中國留學歸國後,暫時未能發表論文時楊寬先生對我說的話。楊寬先生的教誨,激勵了我求教于大方的決心。

楊先生那時對我說,發表論文和著作,不僅僅是把自己的學問公之于眾,更重要的是求教于學界或讀書界,是接受方家批評指教的絕好機會。要多發表,多接受批評,把批評變成自己成長的食糧。因此,我衷心希望廣大中國專家學者和歷史愛好者以及一般讀者能對我接受朱先生的好意,听從楊先生的教誨出版的本書提出批評指正。

最後,我對山口大學何曉毅教授不厭其煩撥冗翻譯本書表示衷心感謝;同時對百忙中抽出寶貴時間審閱中文譯稿的東亞大學客座教授黃曉芬先生表示衷心感謝。

是為序。

高木智見
2010年12月12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