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挑戰了以往有關中國與西方之關系的思考。根據兩位作者的看法,不能假設未來那個現代化了的中國從本質上也將是西方的;同樣,不能假設惟有向美國式的自由民主轉型,作為個體的中國人才有增進人權和自由的希望。

本書認為,有可能逐漸主導21世紀全球文化的中國,將不會是一個屬于日漸粗俗之個體的社會,也不會是西文企業家已經開始在夢想的網景或麥當勞的主題公園。相對于目前大多數西言人的懷疑而言,中國人有可能維持遠為豐富的傳統特征,並將在很大程度上依據自己的條件進入現代世界。


郝大維(David Hall),安樂哲(Roger Ames)前者為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哲學教授,已故;後者為夏威夷大學漢學和比較哲學教授。兩人數十年來通力合作,對中國哲學與文化進行解釋性研讀,並利用其研讀成果重新翻譯了數種中國經典文本。此外,兩人還把這種對中國文化的經典理解,帶入了對迅速變化之中國的未來預期。
 

目錄

致謝
導言 西方的一種視野
一 浪漫主義.實用主義和文化差異
二 現代化.全球化與種族優越感
三 一個論題及三川謬論
第一編 中國與現代化
第一章 “現代性”源自西方
一 政治.經濟與文化
二 “現代性”的種種含義
三 處于危機中的現代性
第二章 順應現代性
一 順應的方式
二 西方化和東方化
第二編 民主的各種文化
第三章 以權利為基礎的自由主義之不恰當
一 以權利為基礎的自由主義
二 帶有權利的個人
三 權利的地位與內容
四 自由.自主和平等
第四章 約翰‧杜威的民主
一 民主的偶然性
二 一個溝通的共同體
三 民主的個人
四 傳統.睿智與體育
五 杜威與以權利為基礎的自由主義
第五章 儒學與實用主義
一 杜威在中國
二 共享的界緣
三 若干共通性
第三編 先賢的民主
第六章 儒家民主:一對矛盾的字眼嗎?
一 民主化的活力
二 中國民主之古典來源
三 杜威與孔子論共同體
第七章 中國式的個人
一 共同體個人的古典根源
二 個人與社會和諧
三 人的焦點/場域模式
第八章 儀規在一個溝通的共同體中所起的作用
一 共同體的美學組織
二 既非個人主義,亦非集體主義
三 法律.憲法與共同體
第九章 共同體的人權起源
一 是權利還是慣儀
二 社群社會環境中的人權
三 一種新的論說
參考書目
附錄一 安樂哲論文一篇
1.儒學與杜威的實用主義:一種對話
2.此生之道:創生力之真義
附錄二 紀念郝大維文章三篇
1.理查德‧羅蒂:浪漫主義者.智者和體系哲學家
2.南樂山:文化哲學家郝大維
3.約瑟夫‧格倫治:“齊物之論”——以此紀念郝大維
校後記
 

中國曾經遺忘過世界,但世界卻並未因此而遺忘中國。令人嗟呀的是,60年代以後,就在中國越來越閉鎖的同時,世界各國的中國研究卻得到了越來越富于成果的發展。而到了中國門戶重開的今天,這種發展就把國內學界逼到了如此的窘境︰我們不僅必須放眼海外去認識世界,還必須放眼海外來重新認識中國;不僅必須向國內讀者移譯海外的西學,還必須向他們系統地介紹海外的中學。

這套書不可避免地會加深我們150年以來一直懷有的危機感和失落感,因為單是它的學術水準也足以提醒我們,中國文明在現時代所面對的決不再是某個粗蠻不文的、很快就將被自己同化的、馬背上的戰勝者,而是一個高度發展了的、必將對自己的根本價值取向大大觸動的文明。可正因為這樣,借別人的眼光去獲得自知之明,又正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緊迫歷史使命,因為只要不跳出自家的文化圈子去透過強烈的反差反觀自身,中華文明就找不到進入其現代形態的入口。

當然,既是本著這樣的目的,我們就不能只從各家學說中篩選那些我們可以或者樂于接受的東西,否則我們的“篩子”本身就可能使讀者失去選擇、挑剔和批判的廣闊天地。我們的譯介畢竟還只是初步的嘗試,而我們所努力去做的,畢竟也只是和讀者一起去反復思索這些奉獻給大家的東西。

劉東
1988年秋于北京西八間房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