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災‧人禍‧善行︰喀斯特環境下民國貴州經濟社會發展諸問題研究

天災‧人禍‧善行︰喀斯特環境下民國貴州經濟社會發展諸問題研究
定價:198
NT $ 59
  • 作者:歐陽恩良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1-04-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0494807
  • ISBN13:9787500494805
  • 裝訂:平裝 / 393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喀斯特地貌發育強烈、分布面積廣泛是貴州自然地理的一個突出特征,《天災人禍善行︰喀斯特環境下民國貴州經濟社會發展諸問題研究》即以這一特征為空間背景,以民國時期為時間範圍,重點探討喀斯特環境下的文化形態,及其與自然災害、民眾運動的內在聯系,具體內容包括︰喀斯特環境與貴州秘密社會的形成與發展、民國時期的貴州會道門、民國時期的貴州幫會、民國時期的貴州土匪、民國時期的貴州新生活運動、民國時期的貴州水旱災害與鄉村社會、民國時期的貴州自然災害與救濟體系、民國時期的貴州慈善事業等,通過對這些問題的研究,探索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其解決的途徑。


  歐陽恩良,1968年10月生,祖籍湖南隆回,歷史學博士,教授,貴州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國家清史編纂工程委托專家、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專家等。主持並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省哲社規劃項目、省長專項基金項目、省教育廳人文社科規劃項目等多項,出版有《中國秘密社會》(第四卷)、《中國秘密社會兩大系統比較研究》等學術專著4部,在《光明日報》(理論版)、《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國文化研究》、《文史哲》、《史學月刊》等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獲省部級優秀科研成果獎2項。
 

目錄

教門、幫會與土匪
 喀斯特環境與貴州秘密社會
  一 喀斯特地貌下的宗教意識與“皇帝”心態
  二 神鬼巫儺與貴州秘密社會的主體認同
  三 喀斯特生態與貴州秘密社會治理之困難
 民國時期的貴州會道門
  一 組織名目與地區分布
  二 群眾基礎與組織結構
  三 政治依附與權利博弈︰民國貴州會道門的政治依附性
  四 應變部署與取締處理
 民國時期的貴州幫會
  一 民國時期貴州幫會的生態環境
  二 貴州軍閥統治時期幫會的興衰
  三 抗日戰爭時期貴州幫會的膨脹
  四 解放戰爭時期貴州幫會的最後猖狂
 民國前期的貴州土匪(1912—1926)
  一 匪患如虎——民國前期貴州土匪概觀
  二 合力驅動——民國前期貴州土匪的生成機制
  三 官方之治匪、民間之防匪、輿論之弭匪
  結語
水旱災害與戰爭損失
 貴州水旱災害與鄉村社會(1912—1926)
  一 1912—1926年的貴州水旱災害
  二 水旱災害沖擊下的鄉村社會
  三 災荒時期鄉村民眾的精神世界
 1937年的貴州旱災與救濟
  一 1937年貴州旱災概況
  二 貴州政府采取的救濟措施
  三 民間救災團體及其救濟活動
  四 對1937年貴州旱災救濟的思考
 貴州抗戰損失初探
  一 抗戰時期貴州的戰略地位與日本對貴州的進攻
  二 貴州抗戰之直接損失
  三 貴州抗戰之間接損失
  結語
慈善與救濟
 抗戰時期的貴州慈善事業
  一 抗戰對貴州慈善事業的呼喚
  二 抗戰時期的貴州慈善機構
  三 抗戰時期貴州的慈善活動
  四 抗戰時期貴州慈善事業的特點與缺憾
 抗戰時期貴州的災荒賑濟——以積谷為中心的考察
  一 抗戰時期貴州的自然災害及其影響
  二 抗戰時期貴州積谷的來源與儲量
  三 積谷的支出與管理
  四 抗戰時期貴州的其他災害救治措施
  五 評價與反思
  結語
 民國時期的貴州新生活運動
  一 國民政府的新生活運動概述
  二 抗戰前的貴州新生活運動
  三 抗戰時期的貴州新生活運動
  四 抗戰後的貴州新生活運動
結語
後記
 

生態文明建設與石漠化治理是黨和國家的一個重要戰略部署。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生態文明”是中國共產黨繼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之後提出的又一文明形態,其基本內涵指的是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的文化倫理形態。“生態文明”的提出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一大飛躍,大大拓展了人類文明的含義和內容。

就喀斯特地區而言,生態文明建設與石漠化治理有十分緊密的內在關系。中國共產黨“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加強荒漠化石漠化治理,促進生態修復”。溫家寶總理也多次談到石漠化問題,如在200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防沙治沙、石漠化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在2008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繼續搞好天然林保護、防沙治沙、石漠化治理,落實退耕還林後續政策。”在200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加強石漠化、荒漠化治理,實施重點防護林、天然林保護和京津風沙源治理等生態建設工程。”根據黨和國家的戰略部署,2007年國務院批復了國家發改委等六部委《岩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規劃大綱( 2006-2015)》,提出在“十一五”期間,國家將加大投入,安排專項資金,在貴州、雲南、廣西、湖南、湖北、重慶、四川、廣東八省區、市選擇100個縣開展石漠化綜合治理試點工作。這標志著我國的石漠化治理工程正式提上了議事日程。

中國的石漠化問題雖然涉及貴州、雲南、廣西、湖南、湖北、重慶、四川、廣東八個省、市、區,但貴州省是全國石漠化面積最大、等級最齊、程度最深、危害最重的省份。目前,貴州省輕度以上石漠化面積達3. 31萬平方公里,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18. 8%,佔全國8省(市、區)石漠化總面積的26%。貴州省的石漠化面積比排第二位的雲南(2. 88萬平方公里)多15%,比排第三位的廣西(2. 38萬平方公里)多39%,而且貴州省的石漠化面積每年還以2% -3%的速度擴展,如不盡快治理,勢必對“兩江”(長江、珠江)下游地區的生態安全與經濟發展構成嚴重威脅。因此,在國務院確定的100個石漠化綜合治理試點縣中,貴州就有55個。

有效治理石漠化、促進喀斯特地區的生態文明建設,自然離不開自然科學,因為自然科學技術尤其是石漠化的防治工程技術是石漠化得到有效治理的基礎。但同樣離不開社會科學,因為理論與實踐都充分證明,石漠化之所以形成並日趨嚴重的原因非常復雜。除生產力不發達、科學技術水平落後等因素以外,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風俗習慣、思想意識與價值取向等對石漠化的形成與發展都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要有效治理石漠化就必須包括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在內的有關學科共同參與,既要充分發揮自然科學的作用,又要充分發揮人文社會科學的作用,二者缺一不可。我們編輯出版喀斯特生態文明系列研究叢書,其目的就是整合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學科優勢,為喀斯特地區的石漠化治理與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微薄之力,推動喀斯特生態文明研究的深入發展。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3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