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蘇文學及翻譯研究

俄蘇文學及翻譯研究
定價:258
NT $ 224
  • 作者:曾思藝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1-03-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0496052
  • ISBN13:9787500496052
  • 裝訂:平裝 / 313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俄蘇文學及翻譯研究》由曾思藝所著,包括四方面的內容︰一是俄國詩歌研究,分別對《伊戈爾遠征記》、茹科夫斯基的詩歌、屠格涅夫的散文詩、柯爾卓夫的詩歌提出了新看法;二是俄國小說研究,論述了普希金小說的詩性因素、果戈理怪誕的現實主義、屠格涅夫小說的哲理內涵、契訶夫小說的藝術風格、《靜靜的頓河》中主人公格里高力形象以及《舊式地主》、《尼基塔的童年》的思想內涵;三是頗為全面而簡要地介紹了17年間和新時期以來的俄蘇文學翻譯;四是俄蘇文學散論,就東正教的特點、俄國文學的特點、20世紀俄蘇現實主義的發展演變、俄國白銀時代現代主義詩歌在中國的譯介、屠格涅夫的《樹林和草原》和《幽會》、名劇《大雷雨》的主題及卡捷琳娜與卡巴諾娃形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目錄

第一章 俄國詩歌研究
第一節 反對個人英雄,宣揚集體團結,表現愛的力量
——《伊戈爾遠征記》的主題
第二節 生命的信仰
——茹科夫斯基的詩歌
第三節 回歸中的提升
——普希金的晚期童話詩
第四節 和諧寧靜的俄羅斯鄉村風景風情畫
——屠格涅夫散文詩《鄉村》賞析
第五節 頗具超前意識的反人類中心主義詩篇
——屠格涅夫散文詩《對話》賞析
第六節 樸實鮮活的俄羅斯農民之歌
——試論柯爾卓夫的農民詩歌
第二章 俄國小說研究
第一節 把詩歌的手法用于小說創作中
——普希金小說的詩性因素
第二節 怪誕的現實主義
——也談果戈理的現實主義
第三節 現代文明人矛盾心態的形象顯現
——試論《舊式地主》的雙重內蘊
第四節 人︰宿命的悲劇性存在
——屠格涅夫作品的哲學內涵及其根源
第五節 多元並存 自成一體
——也談契訶夫的藝術風格
第六節 童心的天地人性的世界
——《尼基塔的童年》譯序
第七節 歷史劇變時期追求獨立與自由的人性思考者
——也論格里高力形象
第三章 十七年間俄蘇文學的翻譯
第一節 從高潮轉向低谷
——十七年間俄蘇文學翻譯概述
第二節 契訶夫作品的著名翻譯者
——汝龍
第三節 果戈理、別林斯基作品的翻譯者
——滿濤
第四節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的最早全譯者
——韋叢蕪
第五節 燦爛眾星
——其他翻譯家的文學翻譯
第四章 新時期以來的俄蘇文學翻譯
第一節 全面、系統的翻譯
——新時期以來的俄蘇文學翻譯概述
第二節 普希金全集的翻譯者
——馮春
第三節 托爾斯泰、肖洛霍夫的出色翻譯者
——草嬰
第四節 甜蜜的苦役
——張鐵夫的文學翻譯
第五節 星光閃爍
——其他翻譯家的文學翻譯
第五章 俄蘇文學散論
第一節 扎根現實,奔向彼岸
——東正教的特點及其對俄國文學的影響
第二節 現實關注‧道德色彩‧人類視野
——俄國文學的特點
第三節 從多元到單一,從單一再到多元
——20世紀俄蘇現實主義概述
第四節 一部新穎、深刻的俄國文學簡史
——評任光宣主編《俄羅斯文學簡史》
第五節 從冷落走向熱潮
——俄國白銀時代現代主義詩歌在中國
第六節 略有瑕疵的詩意散文
——屠格涅夫《樹林和草原》賞析
第七節 自然美景中平凡的生活悲劇
——屠格涅夫《幽會》賞析
第八節 新舊沖突中無所適從者的悲劇
——也談《大雷雨》主題及卡捷琳娜、卡巴諾娃
形象
附錄 古米廖夫詩的回歸
後記
 

隨著全球化的進展,保護文化生態,發揚各民族文化特色,比過去任何時候都顯得更為重要。正如著名學者恩伯特‧埃柯最近在歐中高層論壇上的發言“裂縫、熔爐,一種新的游戲”巾所提出的,在全球化的過程中不同文化不會像在熔爐中一樣,變成同一的“合金”,必須保護原有的文化生態,保持各自的文化基因,即原有的根本不同特點,形成不能復合,不相覆蓋的“裂縫”,才能在比較中互為“他者”,促進發展。因此,恩伯特‧埃柯認為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巾,對多元文化理解能力的培養應當在國家的政治議程上佔據重要位置,特別是教育應該從一開始就建立在多樣性的“對視”之上,他堅持的是一個全球化了的世界在未來要承擔的必不可缺的任務。

即將出版的“天津師範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叢書”在上述語境巾可說是開風氣之先,無論在理論或實踐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叢書第一輯將出版五本,其中呂超的《比較文學新視域︰城市異托邦》在福柯新空間理論的基礎上大大拓展了跨文化和跨學科研究的視野。所謂“異托邦”大體是指在不同空間的邊緣處或交叉處,會產生不同于原有空間的新的多變的不確定的空間,研究和言說這種新的空間,必須有特殊的方式方法,並將因此獲得新的哲學構思和新的哲學能力。呂超以英語長篇小說對北京和上海兩個城市不同時期的不同描寫所構成的張力為例,從精神氣質、城市空間和城市人三個方面剖析了老上海和老北京兩個異域空間的相異、交叉和重疊,很能發人深思。

孟昭毅等的《20世紀東方文學與中國文學》除對過去研究較多的日、韓、蒙古、朝鮮、越南等同文學進行了新的解讀外,對過去接觸較少的泰國、緬甸、新加坡、菲律賓、印尼等國家的文學都有所分析;特別是闢專章討論了南亞和西亞、北非各國當代文學與中國文學的關系。前者深入討論了中國文學與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文學的關系;後者包含了埃及、波斯、土耳其和其他阿拉伯國家的文學狀況,多是發前人所未發,帶來了過去人們較少關注,但對文化多元發展十分重要的新知識。

如果說孟昭毅等的《 20世紀東方文學與中國文學》是對當前東方文學現狀及其與中國文學的關系作了相當全面的“散點”研究,那麼,黎躍進的《東方現代民族主義文學思潮發展論>則是將150年來的東方文學作為一個地區性整體,進行了縱向的區域性歷史研究,特別是對這一區域的文化發展源流、現代民族主義文學的形成、啟蒙思潮的影響以及當代後殖民主義的展現都作了詳盡的探討。這種“區域史”的探討不僅是研究“已成事實”,而且是把重點放在文化交流過程中形成的種種新的空間的交叉上,通過“自我”與“他者”的互動,人物之間的交往和物質文化的交流等,進行動態的研究,為後來者提供了新的思考平台。

另外,曾艷兵的《價值重估︰西方文學經典》對一些重要的西方文學名著進行了新的現代詮釋;曾思藝的《俄蘇文學及翻譯研究》對俄蘇的詩歌、小說、文學翻譯也有新的論述,都能收開卷有益之功,值得一讀。

從書第二輯列入出版計劃的是趙利民的《對話與交流︰中國傳統文學與外國文學關系研究》、郝嵐的《世界文學與20世紀天津》、甘麗娟的《紀伯倫在中國的傳播與影響研究》、黎躍進的《多重對話︰比較文學專題研究》和孟昭毅的《外國戲劇經典文化闡釋》。這些著作也是各位作者在各自研究領域的新成果,相信這批成果對文化的多元對話和比較文學的學術研究將產生促進作用,大家拭目以待吧。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