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草崇原》三卷,約始撰于康熙十三年(1674),著有張志聰歿而書未成,後由弟子高世(木式)續成。

此書摘錄《本草綱目》中本經藥233味(另有附品56種),作『祟原』之論。藥分上中下三品,從藥物性味、生成、陰陽五行屬性、形色等人手,結合主治疾病之機理,闡明功效,崇本求原,對徐大椿、陳修園等醫家影響頗大。

《本草崇原》是一部注釋《神農本草經》的藥學專著,作者張志聰在書中創立了五運六氣之原、明陰陽消長之理的藥氣理論,闡明藥性,解釋詳備,尤其重視格物用藥原則。因此,運氣的觀點是本書的最大特點,也是張氏作此書的最大成就。當之無愧為《本經》以來第一位窺其門徑、登堂入室者。

五運六氣、陰陽消長為基礎的藥氣理論是張氏所倡導的,而氣化、陰陽正是藥物形色氣味的總結,是治病用藥的關鍵,是《本經》核心,也是《本草經典論著十人書》所著重體現和闡釋的。
 

目錄

本草崇原

卷上 本經上品
人參
甘草
黃(�氏)
白術
蒼術 附
薯蕷
石斛
酸棗仁
大棗
芡實
蓮實
蓮花 附
蓮蕊須 附
蓮房 附
蓮薏 附
荷葉 附
荷鼻 附
薏苡仁
大麻仁
巨勝子
赤箭
干地黃
麥門冬
天門冬
葳蕤
牛膝
杜仲
枸杞
枸杞苗 附
地骨皮 附
枸杞子 附
女貞實
五加皮
肉蓯蓉
巴戟天
五味子
蛇床子
……
卷中 本經中品
卷下 本經下品

醫學要訣‧草訣
法象
神農本經上品
神農本經中品
神農本經下品
 

《神農本草經》或日《本經》,被列為中醫四大經典之一,與《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齊名,為學醫者不可不讀之中藥書籍,其重要性可見一斑。但是因為其文艱意澀,讀者多很難通讀記誦全文,即使閱讀完全書也談不上理解,更不要說融會貫通、學以致用了。這造成現在很多學習中醫者不讀《本經》,而是用一些後世醫家的相關本草書籍,或是《傷寒論》及《溫病條辨》之類理法方藥具備的書籍代替,更有甚者認為一本現代的《中藥學》即可應付臨床。

正如張志聰所言︰“《本經》詞古義深,難于窺測,後人纂集藥性,不明本經,但言某藥治某病,某病須某藥,不探其原,只言其治。”這種從個人主觀認識上著手的各抒己見,也造成了歷代絕大部分與
但是,追根溯源,《神農本草經》應該是一本著眼于臨床實踐,教人用藥治病的醫藥書籍,而不是現在大多數人所誤解的單純講藥的古代中藥書。雖然《本經》寫的都是單味藥及其功效主治,但若是對其序言部分仔細研讀,則不難發現,序言中反復強調了辨證用藥原則——用藥需首辨陰陽。具體而言,則是指藥物的形色氣味,這在後面還會有具體的論述。序言中還對“大病”作了詳盡的舉例。若是有心也不難發現,書中三百六十五種藥物的主治多是圍繞這些大病而言。也就是說,同一疾病名稱,可見于
不揣冒昧,我們認為《本經》實際上講述的就是單方治病,是我們先人祖祖輩輩養生保健、防病治病的經驗總結。正是有了這些單方證,才有了後來與《本經》一脈相承的《伊尹湯液經》和《傷寒雜病論》。可以說,張仲景《傷寒論》復方證中各藥物用途很大程度上來源于《神農本草經》中的方證理論,即皇甫謐《甲乙經序》謂“是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農之經”,仲景廣湯液而有傷寒。

有學者提出將《傷寒雜病論》與《內經》、《難經》隔開,並再次指出《傷寒雜病論》之六經非《內》、《難》之六經,並提出了中醫的“神農學派”。即《傷寒》方證源于神農時代,《本經》標志了經方的起源。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