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資本︰論文學經典的建構

文化資本︰論文學經典的建構
定價:270
NT $ 235
 

內容簡介

《文化資本》內容繁多的最後一章構成了本書的第三部分。在這一部分中,杰洛瑞從經典建構的具體事例分析轉向對美學史和當代狀況進行闡釋。他特別解說了在“價值的雙重活語”中美學和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區分,以及在維系這種聯合與分離時邏輯上所產生的哲學矛盾。杰洛瑞認為,要避免雙重話語陷入這種哲學困境,人們不能依靠某種更為精確的審美哲學,而是需要一種社會學,它既承認價值雙重話語,並且將這種雙重話語視為客觀的、歷史決定的社會現實。杰洛瑞此時再次求助于布迪厄,借用了後者在《區分》和《文化生產的場域》中的社會學審美批判,但又承認社會學方法存在著某種局限性,因為它無法將審美愉悅當作現實經驗,它必須把審美愉悅歸為某種維護社會利益的“托詞”。然而,盡管布迪厄的批判令其他人感到灰心,杰洛瑞還是能夠從中找到某種理想化的論述張力。杰洛瑞詳細闡述了布迪厄關于自律性和普遍性的言論,並在理想化的思考中展開了他自己的論述“實驗”。他考慮的是,假如獲取文學經典的條件被普遍化而不是作為優勢階級的文化形式受到維護的話,情況會如何變化。杰洛瑞指出,這樣的世界同樣存在著判別和差異,並且積聚文化資本的競爭也不會戛然而止。但在他的設想中,競爭可能會是“另一種競賽,失利者所面臨的後果將不再那麼可怕,這將是某種審美的競賽”。《文化資本》一書最終描繪了一幅“自在的審美主義”(an aestheticism un-bound)情景,它純粹是假設的,但卻極具說服力,這一情景目前已經取代了經典論爭的話語,並且極大地提升了文學研究的自我意識。我們可以這樣形容這本書︰閱讀了《文化資本》一書之後,讀者對文學學科的認識必將全然改觀,而目前只有很少的論著可以得到如此的美譽。
 

目錄

中文版序
前言
第一部分 批判
第一章 經典與非經典︰當前的爭論
第二部分 個案研究
第二章 緘默而無名的彌爾頓們︰格雷、華茲華斯以及俗語經典
第三章 意識形態和經典形式︰新的批評經典
第四章 理論之後的文學︰保羅‧德曼的教誨
第三部分 美學
第五章 價值話語︰從亞當‧斯密到芭芭拉‧霍恩斯坦‧史密斯
譯後記
 

約翰‧杰洛瑞的論著《文化資本——論文學經典的建構》在1993年出版後立即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這部著作深人評析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文化戰爭,重新界定了這場戰爭的發展方向,從而影響了美國學界圍繞文學價值、社會身份以及少數群體表述等問題的論戰。此次《文化資本》中文譯本的出版再次證明,這本書不僅在其出版初期具有重大意義,而� 一直影響著文學研究直至今日。《文化資本》為從事文學研究和具有文學專業知識的學者開啟了社會學探究的新領域。它追溯了“理論經典”的歷史淵源,記錄了“理論經典”作為文學經典必要補充的功能,而它本身也在“理論經典”中佔據了一席之地。

在經典論爭的語境中,以身份為基礎進行文化民主化的研究方法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文學院系中已經成為共識,而杰洛瑞的著作卻對此共識發起了挑戰。這種研究方法力求形成某種更為民主的社會,即面向女性、黑人、少數族裔、性別弱勢群體以及工人階級作家的作品“開放經典”,以此推動這些弱勢群體在社會和政治方面獲取平等。正如杰洛瑞所說,以身份為基礎的方法“在排他過程和遴選過程之間設想了某種同類性。在這種排他過程中,社會界定的少數群體被從權力行使或政治表述活動中排除;在遴選過程中,某些作品被尊奉為經典而其他作品則被指定為非經典”。當時人們普遍的設想是,如果文學大綱的建構變得更有“包容性”或者更具社會“代表性”的話,教授文學的人們就可以促進形成某種更為自由和進步的多元主義社會秩序。

杰洛瑞從未否認社會進步的重要性或緊迫性。杰洛瑞寫作《文化資本》之時也是布什總統第一屆執政期間,反對多元文化課程的保守勢力贏得了廣泛的支持,這種支持不僅步驟一致,而且給予了大學各種可觀的資助。盡管如此,我們還是不應該將杰洛瑞的《文化資本》視為這種反動勢力的一部分工作。杰洛瑞的目的既不是為傳統經典發起辯護,也不是貶低少數群體作家為美國文學所做的貢獻。他的觀點是,文化戰爭中的自由主義和保守主義勢力都誤解了文學課程與文學表述之間的關系;雙方都認為作者簡單地、直接地“代表”著社會群體,認為經典的“代表性”直接地對應于社會的代表性。在這一點上,左翼和右翼之間的唯一區別是,進步的學術人士認為,理想的包容性經典應該表述“社會差異的真實形象(一種真實的表述)”,而保守的評論家則認為,理想的包容性經典應該表述反精英的下層社會的真實形象。依據杰洛瑞的分析,以上的論爭雙方都卷人到某種“想象的”政治學中。這是一種“形象政治學”,它把課程遴選中的批判性解讀和評價的復雜任務簡單化了,認為這個任務只是從人們特定的政治優勢出發來選擇他們最想要的文化形象這樣一個簡單的過程。

與這種表述政治學形成對比的是,杰洛瑞以一種分配政治學來論述經典建構的問題。杰洛瑞借用法國社會學家皮埃爾‧布迪厄的論點,把文學知識歸類為某種“文化資本”的形式。文學知識指的是對文學經典的熟悉程度,即構成文學經典的文本有哪些,以及文學經典的典型內容有哪些。正如布迪厄在《區分》、《學術之人》以及《文化生產的場域》等著作中所指出的,某種文學知識或專業技能是值得擁有、值得追求、值得為之奮斗的,因為它可以轉變成某種財富或權力,並且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替代其他種類的財富或權力。此外,文化資本與其他種類的財富或權力一樣,都是不平等地進行分配和繼承的,因此,它也就成為社會利益的持久架構中的一部分。有些人享有家庭所提供的大量文化(以及/或者經濟)資本捐贈,他們帶著這樣的物質優勢進人學校體系,而這些人往往在畢業時會獲得更多的公認有價值的文化知識,以及更多的可以作為文化經濟中“硬通貨”的教育證明(包括成績、得分、學位、獲獎等等)。這樣一來,教育體系的主要社會目的就是再生產,它要確保它的學生等級(從“杰出的”哈佛博士生到“無望的”高中輟學生)以及它的學科等級(從備受推崇的法律和醫學專業到教育、酒店管理及社會工作等專業)與社會階級劃分在總體上保持一致。教育體系把社會上的富人和窮人之間的差別轉化為天才和愚人之間的差別、受教育者和未受教育者之間的差別、學者和文盲之間的差別、有教養者和無教養者之間的差別,並以此來維系富人和窮人之間的階級差別。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