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譯叢(第十輯)

清史譯叢(第十輯)
定價:234
NT $ 204
 

內容簡介

《清史譯叢》將視具體情況,通過“專題研究”、“論著及文獻選譯”、“學術綜述”、“名家訪談”、“海外專稿”、“理論爭鳴”、“論點摘編”、“新書書評”等欄目,及時地將海外清史研究的最新動態介紹到國內來。《清史譯叢》是廣大清史研究者、愛好者共同的園地。

本書為《清史譯叢》第十輯。
 

目錄

序言
論著及文獻選譯
清朝與荷蘭的關系,1662—1690
乾隆時期的清王朝
出巡途中的乾隆——通往承德的帝國之路
清代幣場研究的成果與課題
全球史研究視野下的香港
國家、社區與廣東省鎮壓海盜的行動,1809—1810
英國議會文件有關英國強租香港新界資料選譯
法國外交檔案文獻有關義和團運動資料選譯
圖書評介
《叫街者:中國乞丐文化史》評介
階段成果
晚清至民國西方人在中國西南邊疆調研資料的編譯與研究
論點摘編
滿文檔案與新清史
晚清中西文明觀的形成——以1870年代後期至90年代初期為中心
新“美德”的傳播——晚清新式小學教科書中的“愛國”
命名物理學:晚清規劃一種近代科學領域輪廓的努力
James A.Millward etc.,ed.,New Qing Imperial History:The:Making of Inner Asian Empire at Qing Chengde
松浦章著《江戶時代唐船所見之日中文化交流》
 

在編纂清史時,“要有世界眼光,要把清史放到世界歷史的範疇中去分析、研究和評價。既要著眼中國歷史的發展,又要聯系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這是搞好清史編纂工作的重要原則之一。既要有高度的民族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繼承和弘揚中國史學的優秀傳統,又要有“世界性的眼光”,這是完成新世紀我國這項重大文化工程的切實保證。

馬克思說:“世界史不是過去一直存在的;作為世界史的歷史是結果。”大抵從15世紀、16世紀開始,直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形成了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正是在世界歷史發展的這個重要的轉折時期,清王朝在面對西方列強的特定歷史條件下,開始融入世界。研究纂修清史的基本原則和內容時,應高度重視清王朝社會發展的世界歷史背景。纂修清史要進行必要的理論準備,如何認識和體現出“世界性的眼光”,即是重要的理論準備之一,為此,我們需要加緊這方面的研究。

纂修清史,既是面向全體中國人的,也是面向全世界各國家、各民族的。在諸多文化體系中,只有中華文化連綿數千年,持續發展沒有中斷。這個事實本身就表明中華文化具有偉大的生命力、強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然而,這一切並不是自發地實現的,因為文化需要人來傳承。今天我們纂修清史,正是在繼承、發展和弘揚五千年悠久的中華文化。但是,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華傳統文化面臨著繼往開來、重鑄輝煌的挑戰。中國文化走向世界,與世界文化進行有效的對話、交流,這是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通過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交流、踫撞,中華民族文化將成為世界文化中具有獨特魅力的部分。我們今天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纂修清史,應清醒地認識到這一現實,積極探尋不同文化的“交匯點”,在纂修清史的過程中不僅能做到光大中華文化,而且能促進全球文明。

清史研究的中心在中國,優秀的清史專著,應該出自中國歷史學家之手,這是毫無疑義的。但是,這也不排斥了解和有選擇地汲取外國學者研究中的積極成果,及時地介紹和評析海外清史研究的學術思潮、前沿問題、熱點問題和重要成果,加強海內外清史研究學者的交流。

正是基于上述基本認識,經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批準,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編譯組決定編輯出版《清史譯叢》。該譯叢將視具體情況,通過“專題研究”、“論著及文獻選譯”、“學術綜述”、“名家訪談”、“海外專稿”、“理論爭鳴”、“論點摘編”、“新書書評”等欄目,及時地將海外清史研究的最新動態介紹到國內來。《清史譯叢》是廣大清史研究者、愛好者共同的園地,讓我們共同用辛勤的汗水澆灌她,使其在清史纂修工程中能夠作出更大的貢獻。

2004年1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