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憲選擇中的自由與權威

立憲選擇中的自由與權威
定價:240
NT $ 209
  • 作者:姜峰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1-06-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11820999
  • ISBN13:9787511820990
  • 裝訂:平裝 / 284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立憲選擇中的自由與權威:聯邦黨人的政治與憲法思想》內容簡介︰經典著作的迷人魅力,常常讓我們感到無法抗拒,這不只是出于對古人思想的好奇,或者對當下喧囂生活的逃避,而是他們關心的論題總與當下密切相關。歷史的煙雲時聚時散,而他們對社會的理解卻沉澱為歷久彌新的思想。《立憲選擇中的自由與權威》認為聯邦黨人揭示了自由主義國家理論一個常被忽視的命題︰自由與權威不必狹路相逢,兩者是可以協調的。即使在“西方”國家,這也是一個有待實現的目標,而對于許多“左”“右”為難的威權政府而言,它的意義更加明顯,它可能有助于引導制度變遷走出在無政府與強權統治之間搖擺徘徊的困境。當形形色色的懷疑論調甚囂塵上之時,聯邦黨人的政治與立憲思想能夠有助于人們增強對于憲政民主的信心。
 

目錄


引論
一、《文集》的特征
二、聯邦黨人的思想
三、本研究的背景
四、本書的結構
第1章 立憲問題的提出
一、邦聯的軟弱
二、社會性壓迫
三、政治決策的效能缺陷
四、問題的原因
五、個人自由的公共屬性
小結

第2章 立憲的目的
一、強化政府權威
二、改善政府品質
三、優化決策過程
四、憲法約束的積極功能
小結

第3章 “深思熟慮和自由選擇”
一、政治科學
二、大環境︰歷史機緣
三、構造審議環境
小結

第4章 立憲設計的人性基礎
一、公民美德的衰落
二、“民主制的人類學基礎”
三、自利的正當性
四、個人選擇與公共選擇
小結

第5章 立憲設計的規範性原則
一、使私利服務于公益
二、防止做自己案件的法官
三、以野心對抗野心
四、控制和利用黨爭
五、減少制度挑戰良心的機會
小結

第6章 分權制衡的意蘊
一、兩種政府類型
二、集權的風險與誘惑
三、民主價值
四、政治審議
五、政府績效
小結

第7章 立法機關與代議制民主
一、兩類議會
二、才智
三、獨立性
四、任期
五、規模
六、院制
小結

第8章 “強有力的行政部門”
一、自由與專制的悖論
二、一人制行政首腦
三、選舉人團
四、否決權與制衡
小結

第9章 法院︰“危險最小的部門”
一、“限權憲法”
二、“危險最小的部門”
三、地位
四、知識
五、品德
六、司法審查的政治屬性
小結

第10章 “權利法案”問題
一、反聯邦黨人的看法
二、聯邦黨人的回應
三、權利法案的加入
四、民主與權利
小結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一︰永遠的《聯邦黨人文集》——文獻的視角
附錄二︰《聯邦黨人文集》各篇概要
附錄三︰《邦聯條例》
附錄四︰《美利堅合眾國憲法》
附錄五︰《聯邦黨人文集》商務版漢譯問題舉偶
 

經典著作的迷人魅力,常常讓我們感到無法抗拒,這不只是出于對古人思想的好奇,或者對當下喧囂生活的逃避,而是他們關心的論題總與當下密切相關。歷史的煙雲時聚時散,而他們對社會的理解卻沉澱為歷久彌新的思想。

《聯邦黨人文集》堪稱一本“偉大的舊書”,它雖然寫于兩百多年前,但仍能回應當代政治和憲法理論中的一些重要論爭,並可以提供有益的啟示。

首先,聯邦黨人回答了政治理論中的一個重要問題︰自由與權威的關系是零和博弈嗎?通過歷史地解決美國立憲面臨的問題,他們提供的一般性啟示是,通過改善政府的民主品質,賦予政府巨大的權威將是安全的和建設性的。在一個“祛魅”的時代——它並不一定以“現代”這個時間因素來指示,政府的權力必須源于人民,只有一個受到制度性的民意約束的政府,才能對人民的訴求保持敏感;政府也必須是強有力的,否則不能適應一個大而多樣化的社會對秩序、安寧和自由的要求。聯邦黨人揭示了自由主義國家理論一個常被忽視的命題︰自由與權威不必狹路相逢,兩者是可以協調的。即使在“西方”國家,這也是一個有待實現的目標,而對于許多“左”“右”為難的威權政府而言,它的意義更加明顯,它可能有助于引導者制度變遷走出在無政府與強權統治之間搖擺徘徊的困境。

其次,雖然“審議性民主”概念是當代的成果,但聯邦黨人最早提供了對其一些關鍵特征的理解,他們對民主制的解釋綜合了強調政府的民意合法性與改善決策效能的雙重努力。美國立憲設計中的三個部門及其相互關系,都旨在貫徹這一立場。就立法機關而言,與強調把政治過程視為簡單的個人偏好加以匯集的多元主義不同,聯邦黨人既尊重新興的自然權利觀念,又心懷對古典共和美德和公共利益的追求。就這一問題而言,聯邦黨人融匯了自由主義與共和主義兩大政治傳統。這一努力也可以從憲法對政府體制的整體安排上來理解。關于行政部門,在如何既確保政府的行動能力又保證公民自由的安全這一關鍵性困難上,聯邦黨人也作出了有益的解釋,並為建立現代總統制提供了重要經驗。在司法機關的設計上,聯邦黨人令人信服地闡明了司法獨立、憲法至上的原則,而在此基礎上建立的司法審查制度,為不同的價值訴求提供了制度性對話機會,它作為“憲政”的特征與多數主義民主構成了對峙,但它促進而非消解了民主價值。從政府各部門的關系來看,“分權制衡”原理體現了聯邦黨人對憲法反政治托拉斯屬性的理解,其對于保護個人權利、體現分工績效、促進政治審議的功能,顯示了在克服專斷體制的道德風險和技術性困難方面的明顯優勢。

最後,從立憲設計的方法論原則來看,聯邦黨人可謂當代制度主義的先驅。他們強調理性設計的作用,相信制度是可以經由“深思熟慮和自由選擇”來確定的,而不必消極地受“機遇和強力”的擺布。相較于形形色色的政治現實主義、國情論調、文化傳統決定論,他們對制度之獨立意義的強調有助于克服危險的犬儒主義心態。他們關于人性具有“美德”和“瑕垢”雙重屬性的認識,超越了政治理論中狹隘的人性善惡淪,為制度選擇留下了廣闊的空間。他們也沒有把民主制中的“多數派專制”這一固有風險歸因于人民多數的道德和才智低下,而是從個人進行公共選擇時面臨的普遍困境中尋找原因,這一看法對現代公共選擇理論有重要的啟示。民主制不需要徒勞地通過道德訓誡來實現,而可以轉向對作為人之行動的外部性約束的審慎選擇。

上述思想對中國可能尤具現實意義,當形形色色的懷疑論調甚囂塵上之時,聯邦黨人的政治與立憲思想能夠有助于人們增強對于憲政民主的信心。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