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高中甫︰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所研究員,著名翻譯家。1957年畢業于北京大學西語系。著有《德國偉大詩人——歌德》、《歌德接受史》、《德國文學簡史》(與人合撰)等,編有《歌德精選集》、《歌德繪畫》、《茨威格文集》(七卷本)、《二十世紀外國短篇小說編年選》(五卷十冊)、《瓦格納戲劇全集》、《卡夫卡精選集》等。譯有《親和力》、《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馬勒——未來的同時代人》、《古希臘神話與傳說》(與人合譯)、《萊辛寓言》、《海涅評傳》、《瓦格納回憶錄——我的生平》(與人合譯)、《情系蒙特卡羅》等。
 

目錄


一次斗爭的描述
公路上的孩子們

衣服
過路人
倚窗眺望
商人
路遇
鄉間婚事籌備
歸途
揭開一個騙子的面具
單身漢的不幸
突然的散步
決心
判決
變形記
萬里長城建造時
在游放地
鄉村教師(巨鼴)
法的門前
一個夢
老光棍布魯姆費爾德
獵人格拉庫斯
視察礦區
騎桶者

豺狗和阿拉伯人
新律師
在馬戲場頂層樓座上
陳舊的一頁
敲門
鄰居
一個雜種
致科學院的報告
家長的憂慮
十一個兒子
殺兄
一場常見的混亂
塞壬們的緘默
鄉村醫生
普羅米修斯
新燈
在閣樓上
城徽
舵手
禿鷹
歸來
小寓言
陀螺

同伙
考驗
最初的憂傷
饑餓藝術家
放棄吧!
夫妻
關于譬喻
一個矮小的女人
地洞
女歌手約瑟芬(耗子民族)
墓中做客
猶太教堂里的“寵物”
誤入荊棘叢
 

卡夫卡,其人不可做尋常觀。

弗朗茨‧卡夫卡,這位世界現代文學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的偉大作家,就其生活經歷而言,也許除了三次訂婚三次解除婚約,終生未婚之外,可謂是再平常不過了。一八八三年他生于奧匈帝國的布拉格,是一個猶太商人之子;小學畢業後升入布拉格一所國立德語文科中學;一九○一年進入布拉格大學德語部,攻讀法律,選修德語文學和藝術史;一九○六年被授法學博士,翌年在一家保險公司任職;自一九○八年起供職于一家半官方的工人工傷事故保險公司;一九一七年患肺病,一九二二年因病離職,一九二四年病逝,終年只有四十一歲。這便是他短暫而普通的一生,既沒有做出什麼驚心動魄的英雄業績,也沒有過駭世驚俗的舉動;既非春風得意亦非窮困潦倒;既非一帆風順,亦非顛沛流離。從形而下來看,一常人也。但若從精神層次來進行觀察卻迥然不同,這是一個充滿了矛盾和沖突,痛苦和磨難,孤獨和憤懣的內心世界。他在給一度熾烈愛過的女友密倫娜的信中用這樣的字句概括了他的一生︰“我走過的三十八載旅程,飽含著辛酸,充滿著坎坷。”

卡夫卡是一個猶太人,他不屬于基督教世界,而他作為一個猶太人卻又對猶太教義持異議;作為一個說德語的人,他不完全是捷克人;作為一個捷克人,他又是奧匈帝國的臣民;作為一個白領人,他不屬于資產階級;而作為一個資產者的兒子卻又不屬于勞動者;作為一個職員,他認為自己是一個作家;可作為一個作家,他既無法完全從事創作也不珍惜他的作品。正如他是一個二元帝國的臣民一樣,他內心是一個二元的世界。這也就決定了卡夫卡性格上的矛盾性和兩重性;無歸屬感,陌生感、孤獨感、恐懼感便成為這樣一種性格的衍化物。

他是猶太人,生于布拉格,說的是德語,是奧匈帝國的臣民;猶太民族,斯拉夫民族,德意志民族的成分都混雜于一身,這就使他成了一個多重的無歸屬感的人,成了一個永遠流浪的猶太人,成了一個沒有祖國的人。他在致密倫娜的信中稱自已是莫名其妙地流浪在一個莫名其妙的骯髒的世界上。在另一封同樣是致密倫娜的信中,他沉痛地寫道:“……可是他(指卡夫卡自己)沒有祖國,因此他什麼也不能拋棄,而必須經常想著如何去尋找一個祖國,或者創造一個祖國。”

在這個他認為是莫名其妙的世界里,在他誕生的布拉格,在他的家里,他把自己看作是一個異鄉人。他在敞露心扉的日記里(一九一三年八月二十一日)寫道︰“現在,我在自己家里,在那些最親近的,最充滿愛撫的人們中間,比一個陌生人還要陌生。”這種人生體驗和生活感受,不僅流露在他的雜感、書信、日記中,更見于他的作品。《失蹤的人》中主人公羅斯曼之在美國,《判決》中主人公本德曼之對父親,《變形記》中主人公薩姆沙之在家庭莫不如是。在這些藝術形象身上,陌生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表達。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