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物權法︰一個體系的發現

英美物權法︰一個體系的發現
定價:240
NT $ 209
  • 作者:吳一鳴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1-06-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208099707
  • ISBN13:9787208099708
  • 裝訂:平裝 / 339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由吳一鳴編著的《英美物權法》澄清了長期以來學界對于財產法和物權法關系的模糊認識,提出在英美法中存在著一個邊界清晰的物權法部門。作者認為,英美法系的物權法和大陸法系一樣,存在著以所有權為基礎的種類豐富的物權體系,存在著清晰的物權與債權之區分,存在著物權法定原則和公示公信原則;兩者的區別僅在于術語表達和少數具體制度的內容上,而這種差異並不足以影響兩者在體系構架上的同質性。這些事實的發現,對于重新正確認識英美法,推動兩大法系物權法的全面對話、比較研究和制度借鑒,具有重要的意義。
 

目錄

導論
一、問題的提出
二、研究思路與方法
三、文獻的使用
四、研究框架及基本觀點
上編 總論
第一章 物權法與財產法︰名實之辨
第一節 “物”與“財產(prooorty)”
一、“Real propert”與“不動產”
二、“Personal propert”與“動產”
三、財產分類結構的區別及思考
四、小結
第二節 英美法系中的《財產法》
一、英國1925年《財產法》
二、《加利福尼亞州民法典》之“財產法”編
三、美國其他州的《財產法》
四、小結
第三節 財產法與物權法︰一個位階問題
一、問題的提出
二、英美物權法的法律淵源
三、作為法律名稱的《財產法》和作為法律部門的“財產法”
四、關于《財產法》中的通則性內容
第四節 財產概念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新類型財產的保護
二、財產的壟斷性
三、余論︰關于財產法總則
第二章 英美法的物權結構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一、英美法中有沒有所有權?
二、英美法中是否存在一物一權原則?
三、英美法中所有權與他物權的關系如何?
四、小結
第二節 保有體制︰從不動產的所有到持有
第三節 地產權︰持有人所擁有的對象
第四節 Feesimple︰英美法所有權的回歸
一、Feesimple發展簡史
二、Feesimple︰術語釋義
三、Feesimple︰之內容及限制
四、從所有權的視角考察feesimple
第五節 “Ownership”在英美不動產法中的真實含義
第六節 如何理解英美法中的“雙重所有權”
第七節 英美法的物權結構
一、一物一權原則在英美法中的體現
二、英美法物權結構圖
第三章 英美法中的物權與債權之分
第一節 考察的標準及問題的確定
第二節 從租賃合同到租賃地產權
第三節 信托受益人權利性質的轉化
一、用益的產生及受益人的權利
二、受益人權利的對抗力的提升
三、衡平地產權對抗效力的後續發展
四、小結
第四節 限制性約據的物權化
一、限制性約據的功能
二、普通法對限制性約據對抗效力的提升
三、衡平法對限制性約據對抗效力的進一步提升
第五節 英美法物權與債權之區分帶來的啟示
一、物權與債權之區分是一種客觀需要
二、何種權利適合成為物權?
三、、對抗力並不能完全揭示物權的特性
四、完整地認識權利
第六節 英美法中的物權行為︰契據交付
一、問題的明確及術語的界定
二、從采邑授予到契據交付︰英美法“物權行為”的前世
今生
三、契據交付與物權行為的同質性︰以合意為標準
四、關于無因性︰形似還是神似?
五、兩個啟示
第四章 英美法中的物權法定原則
第一節 物權法定原則之基礎
一、通說及爭議
二、看不見的手︰物權法定原則的實踐基礎
第二節 Fee tail和settlement︰物權法定的英美法注釋
一、Feetail的產生及內容
二、Settlement︰feetail的高級形態
三、Feetail及settlement的制度缺陷
四、土地流動性的解放︰對fee tail和settlement的限制
五、物權法定︰一個輪回中的規律性事實
第三節 物權法定原則在當代英美法中的體現
一、從物權的種類考察
二、從物權的內容考察
第四節 一個大陸法系特色的問題︰如何認識信托中的權利
一、從信托的起源進行考察
二、從定序授予中終生地產權人的地位考察
三、從英國1925年立法目的的實現途徑考察
四、結論
第五節 余論︰物權體系的封閉性和開放性
第五章 英美法中的公信原則
第一節 公信原則之核心要素
一、交易效率與交易安全
二、公信原則與信賴利益保護
三、小結
第二節 英國的產權登記︰絕對公信力
一、英國不動產登記的雙軌體系︰以產權登記為中心
二、產權登記制度下的產權及負擔
三、絕對的公信力
四、優先利益的存在是否構成對公信力的侵蝕
第三節 美國契據登記制度之公信力
一、美國契據登記制度之運作機理
二、契據登記之公信力來源
三、美國不動產登記公信力之例外及其說明
四、小結
第四節 動產佔有的公信力
一、問題的相似性
二、可無效產權
三、佔有人的無權處分
四、結論
下編 分論
第六章 用益物權之一︰終生地產權
第一節 終生地產權簡史
第二節 終生地產權的定義及種類
一、定義
二、終生地產權的種類
第三節 終生地產權的內容
一、終生地產權人的主要權利
二、終生地產權人的主要義務
第四節 與大陸法系用益權之比較
一、不同的起點,相同的終點
二、法律地位或性質
三、存續期限
四、權利內容
五、權利轉讓
第七章 用益物權之二︰租賃地產權
第一節 租賃地產權結構
第二節 出租人的主要權利和義務
一、安寧享用之保證義務
二、安全和適用保證
三、不得妨礙租賃目的之實現
四、出租人的解除權
第三節 承租人的主要權利和義務
一、維護義務
二、支付租金的義務
第四節 租賃地產權的轉讓和分租
第五節 長期租賃、商業租賃和農業租賃
一、長期租賃
二、商業租賃
三、經營性農業租賃
第六節 租賃地產權的物權性
一、從租賃地產權發展過程考察
二、從權利登記的角度考察
三、從承租人地位角度考察
四、租契的合同化
五、小結
第八章 用益物權之三︰地役權和獲益權
第一節 英美法地役權概述
一、地役權定義
二、地役權的種類
三、英美地役權的特征
四、一個比較研究
第二節 英美法地役權分類
一、積極地役權和消極地役權
二、約定地役權和法定地役權
三、附屬地役權和獨立地役權
第三節 地役權的產生
一、明示方式
二、推定方式
三、時效取得
四、法定地役權
第四節 地役權的移轉和終止
一、地役權的移轉
二、地役權的終止
第五節 獲益權
一、基本概念
二、獲益權與地役權
三、基本類型
四、地役權規則準用
五、一個比較研究
第九章 抵押權
第一節 現代抵押權制度的形成
一、1926年之前英國的抵押制度
二、1926年之後英國的抵押制度
三、美國的抵押權
四、一個說明
第二節 抵押權人的主要權利
一、取消回贖權
二、出賣抵押物
三、佔有抵押物
四、委任抵押物的管理人
五、為抵押物投保
六、轉讓抵押權
七、再抵押
第三節 抵押人的主要權利
一、回贖權
二、對抵押物的佔有
三、在抵押物上設定租賃地產權
四、轉讓抵押物
余論
圖表索引
縮略語表
重要術語釋義
術語索引
參考文獻
後記
 

目下,法律從業者日增,相關研究成果不計其數,“文庫”、“文叢”林林總總。不過,若以法學成果出版機構的地域而論,學術影響力的北重南輕現象似乎毋庸諱言。進一步直言之,位于京城的各大出版社統領了當今中國的法律出版業。而自開埠以來,上海曾是中國出版業的重鎮和中心;二十世紀前半葉,在上海問世的法學成果更是雄踞半壁江山。曾經的輝煌,在同時代難覓相匹敵者。其中的許多學術著作,作為我們探究中國近代法律變遷軌跡及梳理法律學術史所無法忽略的重要參考,至今仍惠澤學界。而現在上海人民出版社策劃出版此“法律‧社會‧歷史文叢”的主要動因,即是為了接承曾產生過眾多經典法學論著的這一上海之“地氣”。

“法律‧社會‧歷史文叢”的基本定位是精致、高品位的法學學術論叢,匯集的是有著濃厚的社會人文關懷和恢弘的歷史視野的真正學術人對于法律問題進行認真思考和用心研究的成果。

一方面,就選題而言,是開放的、多元的,不計是否聯系實際,更不問是否對當下中國“有用”。王國維先生在
另一方面,就著者而言,無論前輩還是新銳,研究時都應持有寧靜的心境。法律問題的研究者,幾乎不可能不人世。不過,真正學術人卻一定要脫俗,他應有道義上的擔當,有對于“道”與“義”的超然追求,有學者的清醒和人格的清高,有高于世俗的“烏托邦”學術理想。研究者經常是,也應該是寂寞的,孤獨的,甚至是無聊的,在寧靜中,晨鐘暮鼓,研習揣摩。寧靜不是封閉和停滯,更不是自絕于世、閉門造車,而是時刻關注世態萬象、理性探求真諦的一種心境。“非寧靜無以致遠”,在當下略顯嘈雜的境況下,這一古訓尤有警醒之意。寧靜的心境,是治學的一種境界,對于研究法律問題者言,則更甚。沒有寧靜的心境,無論先進還是後學,都將不可能產生具有思想和智慧的成果,不可能有真正的學術擔當,而有的可能卻是淺薄的末策,媚俗的迎合。

再一方面,就著作而言,最理想的是,著者基于好奇和興趣確定了選題,在寧靜的心境中,沉潛往復,從容含玩,並堅守圓融通博且富有個性的治學門徑和學術規範,最終水到渠成。著作可能帶給著者以學位、職稱及學術聲譽,但這些本身卻不能被異化為著書立說的終極目標。因此,上乘的學術作品,需要“慢慢”,而不能“急燒”,研究者也只有在“慢煨”中才能享受探知求真的樂趣,感受從事學術研究的尊嚴,歸根結底,這才是真正學術人的追求。大而言之,也唯有如此,學術成果才能傳承文明,啟迪智慧,而這,才是學術研究的根本趣旨。“通古今之變,識中西之長,成一家之言”,這是唐德剛先生所享有的盛譽,也應是衡量當今學術水準的最高標桿,雖然難以企及,但是,我們將心懷敬畏,努力使各部論著在“成一家之言”方面有所建樹,並確保文叢的精致與品位。

二十世紀的前十年已成歷史,現在啟動“法律‧社會‧歷史文叢”,已難言還有天時。但是,借上海法學出版曾豐碩顯赫之“地氣”、續養成數輩馳騁法界英才之傳統,本文叢的策劃人、著者、編輯及所有參與者精誠合作,地利人和,集思廣益,持之以恆,終會有所成就。我們希望,本文叢將以其精致和品位在林林總總的叢書中獨樹一幟,以贏得獨具慧眼的同道和讀者的賞識、鼓勵和支持。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