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上學人文存‧趙逵夫卷

隴上學人文存‧趙逵夫卷
定價:288
NT $ 86
  • 作者:趙逵夫
  • 編者: 韓高年 編選
  • 出版社:甘肅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1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226039311
  • ISBN13:9787226039311
  • 裝訂:精裝 / 364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趙逵夫,男,漢族,1942年生,甘肅西和人。研究生學歷.西北師範大學文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重點培育學科“西北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帶頭人,“中國古代文學”省級精品課程負責人,西北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名譽所長,甘肅省先秦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甘肅省文聯副主席、省學位委員會副主任;《文學遺產》編委、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學術委員會委員;甘肅省中華文化促進會副主任,中國屈原學會名譽會長、中國詩經學會副會長、中國辭賦學會顧問;北京大學《儒藏精華編》編纂委員會委員。曾先後擔任甘肅省第八、幾、十屆人大常委會委員。

趙逵夫教授是我國當代著名的文史研究專家,在中國佔代文學、文化與古典文獻學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尤其在先秦文學與文化、詩賦研究上造詣深厚、影響巨大;其楚辭學研究更是成就卓著。同時,他還在西北地方文學與文化的研究、學科建設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貢獻,是海內外有重要影響的著名學者。

趙逵夫教授先後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藝研究》、《文史》、《中華文史論叢》、《文獻》、《中國文化》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出版(倔原與他的時代》、估典文獻論叢》、《屈騷探幽》、《中國文學編年史‧周秦卷》(主編兼主要作者)等專著;主編《詩賦研究叢書》(已出版20種),擔任大型叢書《詩經研究集成》和全國性學會的《濤經研究叢刊》、《中國楚辭學》(叢刊)的編委;為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作品選注》(先秦卷)主編兼主要作者。主持完成國家社科項目《先秦文學編年史》(商務印書館2010年版),該成果在2005年1月國家社科規劃辦組織的評審中被評為優秀項目(為甘肅省首個被評為優秀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06年被收入《國家社科基金文庫》。主持完成《先秦文論全編要詮》(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完成《全先秦文》項目,被列入《“十一五”國家古籍整理重點圖書出版規劃》;總主編《歷代賦評注》(包括先秦卷、漢代卷、魏晉卷、南北朝卷、唐五代卷、宋元卷、明清卷七部,共420萬字).2010年由巴蜀書社出版。

趙逵夫先生取得如此輝煌的學術成就,和他獨特的成長環境、個人的勤奮努力密不可分。

趙先生出生于一個傳統文化氛圍十分濃厚的家庭,家中藏書多,父親淹博文史,擅詩能文。良好的家庭氛圍使趙先生從小養成了喜好讀書的習慣,並且對文學創作與文史研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中學階段,已經讀了大量的古今小說和人民文學出版社所編《文學小叢書》中的中外文學名著,中華書局編
 

目錄

編選前言 韓高年
論《史記》的諷刺藝術及其對《儒林外史》的影響
形天神話鉤沉與研究
我國最早的歌舞劇《公莫舞》演出腳本研究
《離騷》的比喻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貌問題
周宣王中興功臣詩考論
從《天問》看共工、鯀、禹治水及其對中華文明的貢獻
《兩都賦》的創作背景、體制及影響
《紅樓夢》的構思與背景問題
漢水與西、禮兩縣的乞巧風俗
本乎天籟,出于性情——《莊子》美學內涵再議
論先秦寓言的成就
叔孫豹的辭令、詩學活動與美學精神——兼論春秋時代行人在先秦文學發展中的作用
論老子重生思想的源流與道教思想的孕育
先周歷史與牽牛傳說
詩的采集與《詩經》的成書
 

隴者甘肅,歷史悠久,文化醇厚。隴上學人,或生于斯長于斯的本地學者,或外來而其學術成就多產于甘肅者。學人是學術活動的主體,就《隴上學人文存》(以下簡稱《文存》)的選編範圍而言,我們這里所說的學術主要指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文存》精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甘肅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成就卓著的專家學者的代表性著作,每人輯為一卷,或標時代之識,或為學問之精,或開風氣之先,或補學科之白,均編者以為足以存當代而傳後世之作。《文存》力求以此叢集薈萃的方式,全面立體地展示新中國為甘肅學術文化發展提供的良好環境和隴上學人不負新時代期望而為我國人文社會科學事業做出的新貢獻,也力求呈現隴上學人所接續的先秦以來頗具地域特色的學根文脈。

隴原乃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人文學脈悠遠隆盛,純樸百姓崇文達理,文化氛圍日漸濃厚,學術土壤積久而沃,在科學文化特別是人文學術領域的探索可遠溯至伏羲時代,大地灣文化遺存、舉世無雙的甘肅彩陶、隴東早期周文化對農耕文明的貢獻、秦先祖掃六合以統一中國,奠定了甘肅在中國文化史上始源性和奠基性的重要地位;漢唐盛世,甘肅作為中西交通的要道,內承中華主體文化燻陶,外接經中亞而來的異域文明,風雲際會,相摩相蕩,得天獨厚而人才輩出,學術思想繁榮發達,為中華文明做出了重要貢獻。

近代以來,甘肅相對于逐漸開放的東南沿海而言成為偏遠之地,反而少受戰亂影響,學術得以繼續繁榮。抗日戰爭期間作為大後方,接納了不少內地著名學府和學者,使隴上學術空前活躍。新中國成立之後,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專家學者更是為國家民族的新生而歡欣鼓舞,全力投入到祖國新的學術事業之中,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的研究成果,涌現出眾多知名專家,在歷史、文獻、文學、民族、考古、美學、宗教等領域的研究均居全國前列,影響廣泛而深遠。新中國成立之後,人文社會科學幾次對當代學術具有重大影響的爭鳴,不僅都有甘肅學者的聲音,而且在美學三大學派(客觀派、主觀派、關系派)、史學“五朵金花”(史學在新中國成立之後重點研究的歷史分期、土地制度史、農民戰爭史等五個方面的重點問題)等領域,隴上學人成為十分引人注目的代表性人物。改革開放以來,甘肅學者更是如魚得水,繼承並發揚了關隴學人既注重學理求索又崇尚經世致用的優良傳統,形成了甘肅學者新的風範。宋代西北學者張載有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此乃中華學人貫通古今、一脈相承的文化使命,其本質正是發源于隴原的《易》之生生不已的剛健精神,《文存》乃此一精神在現代隴上得到了大力弘揚與傳承的最佳證明。

《文存》啟動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之際,在選擇人編對象時,我們首先注重了兩個代表性︰一是代表性的學者,二是代表性的成果,欲以此構成一部個案式的甘肅當代學術史,亦以此傳先賢學術命脈,為後進立治學標桿。此議為我甘肅省社會科學院首倡,隨之得到政界主要領導、學界精英與社會各界廣泛認同與政府大力支持,此宏願因此而得以付諸實施。

為保證選編的權威性,編委會專門成立了由十幾位省內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著名學者組成的專家指導委員會,並通過召開專題會議研討、發放推薦表格和學術機構、個人舉薦等多種方式確定人選者。為使讀者對作者的學術成就、治學特色和重要貢獻有比較準確和全面的了解,在出版社選配業務精良的責任編輯的同時,編委會為每一卷配備了一位學術編輯,負責選編並撰寫前言。由于我院已經完成《甘肅省志‧社會科學志》(古代至1990年卷,1990至2000年卷)的編輯出版工作,為《文存》的選編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基本依據,加之同行專家對這一時期甘肅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的研究,使《文存》能夠比較充分地反映同期內甘肅人文社會科學的基本狀況。

我們的願望是堅持十年,《文存》年出十卷,到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之際達至百卷規模。若經努力此百卷終能完整問世,則從1949至2009年六十年間隴上學人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肅精神獻身學術、追求真理的軌跡和脈絡或可大體清晰。如此長卷宏圖實為新中國六十年間甘肅人文社會科學全部成果的一個縮影,亦為此期間甘肅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業績的一次全面檢閱,堪作後輩學者學習先賢的範本,是隴上學人獻給祖國母親的一份厚禮。此一理想若能實現,百卷巨著蔚為大觀,《文存》和它所承載的學術精神必可存于當代,傳之後世,隴上學人和學術亦可因此而無愧于我們所處的偉大時代,並有所報于生養我們的淳厚故土。

因我們眼界和學術水平的局限,選編過程中必定會出現未曾意料的問題,我們衷心期望讀者能夠及時教正,以使《文存》的後續選編工作日臻完善。

是為序。

範鵬 2009年12月26日
 

詳細資料

  • ISBN:9787226039311
  • 規格:精裝 / 364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大陸
 

目錄

編選前言 韓高年
論《史記》的諷刺藝術及其對《儒林外史》的影響
形天神話鉤沉與研究
我國最早的歌舞劇《公莫舞》演出腳本研究
《離騷》的比喻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貌問題
周宣王中興功臣詩考論
從《天問》看共工、鯀、禹治水及其對中華文明的貢獻
《兩都賦》的創作背景、體制及影響
《紅樓夢》的構思與背景問題
漢水與西、禮兩縣的乞巧風俗
本乎天籟,出于性情——《莊子》美學內涵再議
論先秦寓言的成就
叔孫豹的辭令、詩學活動與美學精神——兼論春秋時代行人在先秦文學發展中的作用
論老子重生思想的源流與道教思想的孕育
先周歷史與牽牛傳說
詩的采集與《詩經》的成書
 

隴者甘肅,歷史悠久,文化醇厚。隴上學人,或生于斯長于斯的本地學者,或外來而其學術成就多產于甘肅者。學人是學術活動的主體,就《隴上學人文存》(以下簡稱《文存》)的選編範圍而言,我們這里所說的學術主要指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文存》精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甘肅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成就卓著的專家學者的代表性著作,每人輯為一卷,或標時代之識,或為學問之精,或開風氣之先,或補學科之白,均編者以為足以存當代而傳後世之作。《文存》力求以此叢集薈萃的方式,全面立體地展示新中國為甘肅學術文化發展提供的良好環境和隴上學人不負新時代期望而為我國人文社會科學事業做出的新貢獻,也力求呈現隴上學人所接續的先秦以來頗具地域特色的學根文脈。

隴原乃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人文學脈悠遠隆盛,純樸百姓崇文達理,文化氛圍日漸濃厚,學術土壤積久而沃,在科學文化特別是人文學術領域的探索可遠溯至伏羲時代,大地灣文化遺存、舉世無雙的甘肅彩陶、隴東早期周文化對農耕文明的貢獻、秦先祖掃六合以統一中國,奠定了甘肅在中國文化史上始源性和奠基性的重要地位;漢唐盛世,甘肅作為中西交通的要道,內承中華主體文化燻陶,外接經中亞而來的異域文明,風雲際會,相摩相蕩,得天獨厚而人才輩出,學術思想繁榮發達,為中華文明做出了重要貢獻。

近代以來,甘肅相對于逐漸開放的東南沿海而言成為偏遠之地,反而少受戰亂影響,學術得以繼續繁榮。抗日戰爭期間作為大後方,接納了不少內地著名學府和學者,使隴上學術空前活躍。新中國成立之後,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專家學者更是為國家民族的新生而歡欣鼓舞,全力投入到祖國新的學術事業之中,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的研究成果,涌現出眾多知名專家,在歷史、文獻、文學、民族、考古、美學、宗教等領域的研究均居全國前列,影響廣泛而深遠。新中國成立之後,人文社會科學幾次對當代學術具有重大影響的爭鳴,不僅都有甘肅學者的聲音,而且在美學三大學派(客觀派、主觀派、關系派)、史學“五朵金花”(史學在新中國成立之後重點研究的歷史分期、土地制度史、農民戰爭史等五個方面的重點問題)等領域,隴上學人成為十分引人注目的代表性人物。改革開放以來,甘肅學者更是如魚得水,繼承並發揚了關隴學人既注重學理求索又崇尚經世致用的優良傳統,形成了甘肅學者新的風範。宋代西北學者張載有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此乃中華學人貫通古今、一脈相承的文化使命,其本質正是發源于隴原的《易》之生生不已的剛健精神,《文存》乃此一精神在現代隴上得到了大力弘揚與傳承的最佳證明。

《文存》啟動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之際,在選擇人編對象時,我們首先注重了兩個代表性︰一是代表性的學者,二是代表性的成果,欲以此構成一部個案式的甘肅當代學術史,亦以此傳先賢學術命脈,為後進立治學標桿。此議為我甘肅省社會科學院首倡,隨之得到政界主要領導、學界精英與社會各界廣泛認同與政府大力支持,此宏願因此而得以付諸實施。

為保證選編的權威性,編委會專門成立了由十幾位省內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著名學者組成的專家指導委員會,並通過召開專題會議研討、發放推薦表格和學術機構、個人舉薦等多種方式確定人選者。為使讀者對作者的學術成就、治學特色和重要貢獻有比較準確和全面的了解,在出版社選配業務精良的責任編輯的同時,編委會為每一卷配備了一位學術編輯,負責選編並撰寫前言。由于我院已經完成《甘肅省志‧社會科學志》(古代至1990年卷,1990至2000年卷)的編輯出版工作,為《文存》的選編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基本依據,加之同行專家對這一時期甘肅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的研究,使《文存》能夠比較充分地反映同期內甘肅人文社會科學的基本狀況。

我們的願望是堅持十年,《文存》年出十卷,到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之際達至百卷規模。若經努力此百卷終能完整問世,則從1949至2009年六十年間隴上學人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肅精神獻身學術、追求真理的軌跡和脈絡或可大體清晰。如此長卷宏圖實為新中國六十年間甘肅人文社會科學全部成果的一個縮影,亦為此期間甘肅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業績的一次全面檢閱,堪作後輩學者學習先賢的範本,是隴上學人獻給祖國母親的一份厚禮。此一理想若能實現,百卷巨著蔚為大觀,《文存》和它所承載的學術精神必可存于當代,傳之後世,隴上學人和學術亦可因此而無愧于我們所處的偉大時代,並有所報于生養我們的淳厚故土。

因我們眼界和學術水平的局限,選編過程中必定會出現未曾意料的問題,我們衷心期望讀者能夠及時教正,以使《文存》的後續選編工作日臻完善。

是為序。

範鵬 2009年12月26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3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