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流傳歐洲史

漢語流傳歐洲史
定價:216
NT $ 188
  • 作者:[意]卡薩齊 莎麗達
  • 出版社:學林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1-08-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48602030
  • ISBN13:9787548602033
  • 裝訂:平裝 / 216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漢語流傳歐洲史》是一部真正具有填補空白意義的著作。任何對漢語流傳歐洲的歷史狀況感興趣的人,只要借助這部資料翔實、條理清楚、分析細致的著作。

本書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更全面地了解歐洲學者在漢語研究領域的不懈探索和驚人成就,同時也能夠促使我們更理性地對待歐洲語言學和中國語言學之間的深切關系。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早期接觸一從十三世紀開始
第一節 文化框架
第二節 早期傳教士和旅游者的著作里對漢語的介紹
第二章 明朝以來歐洲人的初步語言學著作
第一節 詞匯學的著作
第二節 語音學的研究︰標音方式
第三節 中方的反應
第四節 結論
第三章 清朝時期的西方漢學
第一節 歷史語言學背景
第二節 雙語詞典
第四章 明清以來歐洲人的方言學研究
第一節 歐洲人所編著的研究中國各地方言的著作
第二節 法國人的漢語方言研究
第三節 英國人的方言研究
第五章 明清以來歐洲人的漢語語法研究
第一節 萬濟國的《官話語法》
第二節 衛匡國的《漢語語法》
第三節 馬若瑟的《漢語介紹》
第四節 巴耶爾的《漢語博覽》
第五節 傅爾蒙的《中國官話》
第六節 馬希曼的《中國言法》
第七節 馬禮遜的《通用漢語之法》
第八節 雷慕沙的《漢文啟蒙》
第九節 江沙維的《漢字文法》
第十節 巴贊的《漢語口語語法回憶錄》
第十一節 佩尼的《漢語口語和書面語》
第十二節 賈伯蓮的《漢語經緯》
第十三節 儒蓮的《漢文指南》
第十四節 羅存德的《漢語語法》
第十五節 在意大利出版的漢語語法書
第六章 十九世紀以來西方人編著的漢語教材
第一節 韋德的《語言自邇集》
第二節 于雅樂的《軼事、小故事和漢語口語妙語》
第三節 童文獻的《中文拉丁語會話》
第四節 阿貝爾‧德‧米歇爾的《中文寫作》
第五節 Mouillesaux de Bernieres的《公余瑣談》
第六節 夏德的《文件字句入門》
第七節 狄考文的《官話課本》
第八節 丁韙良的《速成漢語》
第七章 歐洲人對中華帝國各種非漢語語言的研究介紹
第一節 克拉普羅特的《滿文選集》
第二節 朗格列的《韃靼滿法字典》
第三節 德‧瑟西與維塔列的《蒙古語語法與詞匯》
第八章 清朝末期以後中文的歐洲語言語法書
第一節 中文拉丁語語法書
第二節 中文英語語法書
第三節 中文法語語法書
結語
附錄
一、人名索引
二、書名索引
 

漢語的歷史源遠流長,漢語的對外傳播史也堪稱悠久漫長。可以想像,商周秦漢王朝在征服異族、統一國家、拓展疆域的過.程中,必然伴隨著漢語的推廣和漢文化的傳播。魏晉至唐宋不僅是中國社會架構轉型的重要時期,也是中華文化主體生成的關鍵階段。幾乎在廣納外來語言和文化的同時,中國也向世界展示了本土語言文化的非凡魅力和持久張力。由于國力鼎盛、文化強勢,這一時期的漢語傳播力度無疑十分強勁。據史料記載,唐代居留中國的蕃民、胡商和胡奴不僅數量龐大,而且種族繁雜,這些人顯然是當時學習漢語、使用漢語、傳播漢語的生力軍。不過,當時的漢語傳播盡管聲勢赫赫,但波及範圍以今天的眼光來看,並不太廣,主要限于東亞、東南亞、中亞和西亞地區。另外,這個時期的漢語對外傳播似乎只是一種單純的語言傳習,我們幾乎看不到當時域外人士進行漢語分析的資料。史料顯示,漢魏六朝的佛經譯者大多是胡僧,但他們對梵語的特點往往津津樂道,而對漢語的特點則似乎有點漠然置之。

從元朝開始,隨著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持續升溫,漢語成了歐洲人視野中的一道獨特的語言風景,漢語的傳播也立時涌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巨浪。而首先掀起這股巨浪的力士不是別人,正是來自歐洲的傳教士。其實早在唐代,基督教就已與中華文化初步結緣。盛唐之際,被視為東方基督教(拜佔庭)一支的景教就飄然來到中土,並流行了約200余年。由于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等諸多環境因素的制約,景教並未在中國的社會肌體和文化形態中留下多少印跡。但是,透過留存至今的幾十篇漢語景教文典(頌文和經文),我們仍能感受到唐代漢語西傳的別樣風情。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歐洲對中國開展的傳教活動絕非唐代景教的復活或再版,它不僅極大地改變了近代中國的社會進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漢語的命運。

無論從哪一個角度看,歐洲的傳教士都不失為近代漢語傳播的開路先鋒和頭號功臣。在“將上帝的福音傳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神聖使命的感召下,一撥一撥的傳教士志願來到神秘的東方古國,開始了奇異的語言文化之旅。在傳教士之後,西方的商人、學者、冒險家和外交官也紛至沓來。他們出于種種的需要和目的,一再把關注的目光投射到漢語上,從而引發了漢語學習與研究的陣陣熱潮。在這陣陣熱潮的推動下,一批批的漢語教材和研究著作應運而生,承擔起了漢語傳播的歷史重任。由于歷史的變遷、語言的阻隔、用途的狹窄和傳布的限制,這些教材和著作在後來大多束之高閣,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以致國內外學界知之甚少,行將湮沒無聞,成為過眼雲煙。自上世紀末以來,尤其是跨入新世紀之後,隨著漢語國際推廣工作的重啟和深化,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開始重視起對漢語域外傳播史的研究,于是沉寂化為喧囂。在漢語域外傳播史中,漢語流傳歐洲的歷史雖然短暫卻極其紅火,影響也十分深遠。正因如此,近年來不少出版社紛紛將當年出自歐洲人之手的一些漢語教材和研究著作加以譯介出版,諸如瓦羅的《華語官話語法》、馬若瑟的《漢語札記》、雷慕薩的《漢文啟蒙》、馬禮遜的《通用漢言之法》、艾約瑟的《官話口語語法》、甲柏連孜的《漢文經緯》等。這種譯介工作雖極具價值和意義,但並不能勾勒出漢語在歐洲流傳的整個歷史進程,因而不無缺憾。就在人們糾結于這種缺憾之際,由卡薩齊(Giorgio Casacchia)教授和莎麗達(MariarosariaGianninoto)副教授共同編撰的《漢語流傳歐洲史》悄然問世了。

毫無疑問,《漢語流傳歐洲史》是一部真正具有填補空白意義的著作,任何對漢語流傳歐洲的歷史狀況感興趣的人,只要借助這部資料翔實、條理清楚、分析細致的著作,都至少可以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收益。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