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生產的新模式︰當代社會科學與研究的動力學

知識生產的新模式︰當代社會科學與研究的動力學
定價:156
NT $ 136
 

內容簡介

  當代社會知識的生產模式(包括科學知識、社會知識和文化知識等)都在發生根本性變化。本書提出了知識生產模式變化的新觀點,即︰傳統的知識生產模式1是指基于牛頓模式的科學研究,以單學科研究為主,而知識生產模式2是指在應用環境中,利用交叉學科研究的方法,更加強調研究成果的績效和社會作業的知識生產模式。

本書分析了模式1和模式2的變化,如機制、觀念、實踐、政策等,討論如何制定和實施新的科學政策以適應新的知識生產模式。全書分為7個部分,約20萬字,包括︰知識生產的演進,知識的市場化和商業化,研究和教育的大眾化,人文科學的知識創新,企業創新中的競爭、合作與全球化,知識生產的制度化,知識生產的社會管理等內容。
 

目錄

導言
模式2 中知識生產的一些特征
模式2 的內在一致性
模式2 的一些意涵
第一章 知識生產的演進
概要
知識生產新模式的現象學
模式2知識生產的動力學
第二章 知識的市場化和商業化
概要
知識生產中的規模和範圍
動態競爭和知識生產
研究的商業化
新生產經濟學
知識的構架
質量控制的新維度
規模知識生產、範圍知識生產和知識生產新模式
第三章 研究和教育的大眾化
概要
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類型
同僚治理、管理主義和知識的分化
向知識產業的轉變
技術轉讓不斷變化的本質
第四章 以人文學科為例
概要
科學和人文學科中的模式2知識︰相似性與差異性
情境化和人文學科的意義
第五章 競爭、合作與全球化
概要
網絡企業、研發聯盟與企業網
信息技術範式
全球化的矛盾後果
第六章 機構重組
概要
功能多元化的張力
多元化的水平與方式
知識生產的新型組織化圖景
第七章 社會彌散式知識管理時代的到來
概要
科學和技術政策的三個階段
反思基本假設
彌散式知識生產的管理
未來的問題
術語表
擴展閱讀文獻
索引
譯者後記
 

現在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這本著作是集體合作的結晶,它凝結了我們過去數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們的宗旨是撰寫一本著作(一個前後一貫的文本,而非一系列章節),以探討知識生產方式的重大變遷。我們所研究的範圍不僅包括科學和技術,而且也囊括了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不過在最後成型的著作中,前者所佔的篇幅更多些。本書的指導性原則是,在傳統的、我們所熟知的知識生產模式之外,正在浮現出一種新的知識生產模式。這種新的知識生產模式影響非常廣泛,不僅影響生產什麼知識,還影響知識如何生產、知識探索所置身的情境、知識組織的方式、知識的獎勵體制、知識的質量監控機制等等。這些知識生產的社會特征在科學領域,例如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在自然科學領域,這些學科是良好知識生產的典範)中表現得非常清楚。由于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在努力地模仿自然科學,類似的社會系統也正在統治這些領域的知識生產。

為了有助于描述我們所觀察到的變化,我們區分出新的模式——模式2,以及更加熟悉的模式一…模式1。我們認為,盡管模式2沒有取代模式1,但模式2幾乎在所有方面都區別于模式1。模式2在應用的情境中運作,在這一情境中,問題並不是設定于學科框架中。它是跨學科的,而不是單一學科( mono-disciplinary)或多學科的( multidisciplinary)。模式2的知識生產在非等級的、異質的組織形式中進行,這些組織形式在本質上是短暫的、易變的,它們的制度化並不主要發生在大學結構之內。在模式2中,許許多多的行動者通過知識生產的過程密切互動,這意味著知識生產越來越傾向于社會問責。這些轉變帶來的結果之一就是模式2在判斷質量控制時,將采用更大範圍的質量標準。總的來說,知識生產變得更具有反思性,並且在最深刻的層面影響了“好科學”的定義。

顯然,當在推進這一研究計劃時,我們發現其他學者在其著作中已經闡述了模式2的一些觀念。我們對此表示感謝,並希望本書所提出的分析框架能夠將已有研究文獻的許多洞見整合到一起,這些文獻對知識生產的社會轉型進行了精彩的分析。模式2作為一種正在出現的新模式,其證據非常豐富,但散落各處,不易收集。而且,關于模式2的性質,其表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要想在俯瞰整個知識生產領域的基礎上,匯集適當的材料,精確地設立我們的研究假設的邊界,非啟動一個龐大的研究計劃不可,而我們現在所能支配的資源,遠遠不能滿足這一要求。因此,現階段我們放棄了這個雄心壯志,只想具體說明這個新模式及其主要特征,並說明它們如何影響了科學和工業界(以及一定程度上的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的知識生產,最後闡述這種新的知識生產模式對政策所提出的要求。為此,我們采用了散文式的寫作方式,試圖提出一些根本性的問題,這些問題有時候是爭議性的。我們試圖激發大家的探討和辯論,而非蓋棺定論,顯然,這是很難辦到的。至于我們是否如期完成了這些目標,則留待讀者諸君來評判了。不管評判的結果如何,我們仍然相信,對于那些試圖理解科學研究所發生的變化及其對主要知識生產機構的影響的人們來說,這里所提出的模式2的一些特征是富有啟發性的,而且是有用的。

很多組織和個人都參與到本書之中。首先要提到的是斯德哥爾摩的瑞典研究與規劃理事會(Swedish Council for Planning and Coordination of Research),他們設想了這一項目,並給予了三年多的資助。瑞典研究與規劃理事會,尤其是羅杰‧史文森(Roger Svensson)先生,在早期階段一直指導該項目的研究,並幫助挑選研究團隊的人員,確定本書的寫作風格。本書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在1990~1993年間進行的。在前兩年,我們仔細確定了研究項目的任務和內容,研究團隊的成員提交了論文的初稿。將這些論文整合為一個前後一貫的文本,這一工作是在第三年進行的,當時團隊中的作者邁克爾‧吉本斯( Michael Gibbons)正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休假。隨後,我們在幾次合作會議中踫面,逐行逐句地潤飾文稿,最終產生了這本著作。這其中蘊藏無窮樂趣,並使我們對在模式2中的工作有了親身的體驗。不過,我們不能讓讀者想象這是一個輕松的工作。將不同的觀點綜合起來,這總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我們科學政策研究中心的行政秘書蘇‧亞歷山大總是試圖將六位不同學者的觀點綜合起來,用合乎英文文法的、可以接受的形式呈現出來,而且還使我們每個人都同意。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