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作為cdma網絡優化書籍,從原理到應用,全面、深入、細致地介紹cdma 1x及ev-do知識。本書重點介紹cdma原理及優化知識,涵蓋了cdma系統結構、cdma 1x原理及優化技術、cdma覆蓋及容量規劃、干擾優化、ev-do原理及優化技術、無線配套產品及優化方法等內容,全方位、多維度對網絡優化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其中ev-do原理以目前商用release a版本為主。

本書兼顧不同讀者的知識和經驗基礎,讀者閱讀本書時可結合《cdma2000網絡優化典型案例分析》一書,理論結合實際,加深理解。本書適合于在國內從事cdma網絡優化工作的讀者閱讀,同時對在國際從事cdma網絡優化工作的讀者也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目錄

第1章 CDMA系統簡介
1.1 CDMA技術介紹
1.1.1 CDMA介紹
1.1.2 CDMA頻譜劃分
1.1.3 cadma 2000標準化組織3GPP2
1.2 CDMA系統理論基礎
1.2.1 CDMA系統優點
1.2.2 CDMA系統關鍵技術
1.3 CDMA組網架構
1.3.1 CDMA系統架構
1.3.2 CDMA 1X網絡接口
1.3.3 EV-DO網絡接口
第2章 CDMA物理層關鍵技術介紹
2.1 CDMA系統通信模型
2.2 調制技術
2.2.1 數字調制技術簡介
2.2.2 CDMA系統數字調制技術
2.2.3 小結
2.3 編碼技術
2.3.1 編碼技術介紹
2.3.2 CDMA話音編碼
2.3.3 CDMA信道編碼
2.3.4 小結
2.4 rake接收技術
2.4.1 rake接收基本原理
2.4.2 rake接收實現方法
2.4.3 小結
2.5 CDMA 2000物理信道概述
2.5.1 pn碼與掩碼
2.5.2 CDMA 2000 1x物理信道
2.5.3 隨機接入信道控制
2.5.4 功率控制信道
第3章 CDMA 2000關鍵信令流程
3.1 cdma 2000關鍵信令流程概述
3.2 終端初始狀態
3.2.1 系統確定子狀態
3.2.2 導頻獲取子狀態
3.2.3 同步信道獲取子狀態
3.2.4 定時改變子狀態
3.3 終端空閑狀態
3.3.1 監听尋呼信道
3.3.2 登記
3.3.3 空閑切換
3.4 終端接入狀態
3.4.1 接入參數
3.4.2 接入過程
3.5 業務信道配置和協商
3.5.1 主叫接入流程
3.5.2 被叫接入流程
3.6 業務信道分配
3.6.1 前反向fch信令類型相關字段
3.6.2 前反向sch信令類型相關字段
3.7 業務信道軟切換
3.7.1 業務信道軟切換
3.7.2 動態軟切換門限
3.7.3 補充業務信道的軟切換
3.8 CDMA關鍵信令流程
3.8.1 主叫、被叫流程
3.8.2 切換流程
3.8.3 數據業務流程
第4章 CDMA覆蓋與容量規劃
4.1 容量概述
4.1.1 信道容量
4.1.2 CDMA處理增益及容量分析
4.2 覆蓋容量主要相關因素
4.2.1 陰影衰落余量以及覆蓋概率
4.2.2 軟切換增益
4.2.3 解調門限
4.2.4 反向負荷
4.2.5 噪聲系數
4.2.6 靈敏度
4.3 鏈路預算模型
4.3.1 前向鏈路預算
4.3.2 反向鏈路預算
4.4 容量規劃
4.4.1 前向容量規劃
4.4.2 反向容量規劃
4.5 前反向鏈路平衡
4.5.1 前反向容量平衡
4.5.2 前反向覆蓋平衡
4.6 蒙特卡羅仿真
4.6.1 仿真原理
4.6.2 利用仿真手段輔助網絡規劃優化
4.6.3 仿真分析方法舉例
4.6.4 ACP功能介紹
第5章 CDMA無線網絡優化
5.1 無線網絡優化流程簡介
5.1.1 無線網絡優化定義
5.1.2 無線網絡優化目標
5.1.3 無線網絡優化步驟以及工作流程
5.2 CDMA覆蓋優化
5.2.1 無線覆蓋優化流程
5.2.2 弱覆蓋問題優化
5.2.3 越區覆蓋問題優化
5.2.4 前反向鏈路不平衡問題優化
5.2.5 導頻污染問題優化
5.3 切換及鄰區優化
5.3.1 搜索窗優化
5.3.2 鄰區優化
5.4 硬切換優化
5.4.1 硬切換流程
5.4.2 硬切換算法的選擇
5.5 多載波優化
5.5.1 多載頻組網的需求
5.5.2 多載波組網需要解決的問題
5.5.3 多載波組網的關鍵技術
5.6 掉話性能優化
5.6.1 掉話控制機制
5.6.2 掉話思路分析
5.6.3 常見掉話問題分析
5.7 接入性能優化
5.7.1 移動台接入協議
5.7.2 接入信令流程
5.7.3 接入失敗原因及優化
5.8 直放站應用優化
5.8.1 直放站種類及指標
5.8.2 直放站主要應用場景
5.8.3 直放站干擾分析
5.8.4 直放站常見問題分析
第6章 干擾
6.1 干擾的分類
6.1.1 CDMA系統外部干擾
6.1.2 CDMA系統內部干擾
6.2 干擾對覆蓋的影響
6.2.1 外部干擾的等效計算
6.2.2 等效噪聲系數的計算
6.2.3 噪聲系數抬升對覆蓋半徑、覆蓋面積的影響
6.2.4 等效干擾對覆蓋半徑、覆蓋面積的影響
6.3 干擾對容量的影響
6.3.1 沒有外來干擾時的容量分析
6.3.2 存在外來干擾時的容量分析
6.3.3 補充說明
6.4 不同系統之間的干擾分析
6.4.1 互干擾計算數學模型
6.4.2 C網和G網的干擾分析
6.4.3 C網和其他系統間的干擾
6.5 干擾排查
第7章 EV-DO(hrpd)空中接口
7.1 概述
7.2 空中協議層
7.2.1 osi參考模型
7.2.2 at協議棧
7.2.3 Relase 0協議棧
7.2.4 Relese A增強型協議棧
7.3 物理和邏輯信道
7.4 下行物理信道結構
7.4.1 概述
7.4.2 導頻信道、MAC信道及控制信道
7.4.3 前向業務信道
7.5 上行物理信道結構
7.5.1 概述
7.5.2 接入信道
7.5.3 上行業務信道
7.6 下行業務信道的數據傳輸
7.6.1 數據傳輸因素
7.6.2 Release A調度算法
7.7 上行業務信道的數據傳輸
7.7.1 概述
7.7.2 控制信道MAC
7.7.3 接入信道MAC
7.7.4 反向業務信道MAC
7.8 release 0關鍵技術
7.8.1 時分復用
7.8.2 自適應調制編碼
7.8.3 HARQ
7.8.4 多用戶調度
7.8.5 速率控制
7.8.6 功率控制
7.8.7 虛擬軟切換
7.9 EV-DO Release A增強
7.9.1 1x EV-DO Release A特點
7.9.2 EV-DO Release A信道結構
7.9.3 CDMA 2000 1x EV-DO Release A關鍵技術
7.9.4 數據與話音業務並發能力的支持
7.9.5 對ios的影響
第8章 EV-DO Release A的關鍵信令流程和EV-DO Release A與CDMA 2000互操作流程
8.1 EV-DO呼叫信令流程
8.1.1 會話與連接
8.1.2 會話配置協商流程
8.1.3 會話保活
8.1.4 會話釋放
8.1.5 建立連接
8.1.6 連接釋放
8.1.7 軟切換
8.1.8 硬切換
8.1.9 接入鑒權
8.1.10 位置更新
8.2 EV-DO和CDMA 2000互操作
8.2.1 1x DO互操作原則
8.2.2 混合終端開機選網
8.2.3 雙模終端開機選網
8.2.4 互操作流程
第9章 EV-DO無線網絡優化
9.1 概述
9.2 ev-do無線網絡優化流程
9.2.1 第一階段——基礎優化階段
9.2.2 第二階段——數據分析及專題優化方案制定階段
9.2.3 第三階段——專題優化與問題排查階段
9.2.4 第四階段——項目總結及匯報階段
9.3 EV-DO連接建立成功率優化
9.3.1 EV-DO無線連接建立失敗分析要點
9.3.2 無線連接建立失敗排查分析流程
9.4 EV-DO掉線率優化
9.4.1 EV-DO無線側掉話機制
9.4.2 EV-DO掉話問題分析流程
9.4.3 EV-DO掉話優化案例
9.4.4 小結
9.5 EV-DO時延指標優化
9.5.1 空口建鏈時長優化
9.5.2 PPP建鏈時長優化
9.5.3 用戶面數據分組傳送時長優化
9.6 EV-DO吞吐量優化
9.6.1 故障排查
9.6.2 前向速率優化
9.6.3 反向速率優化
9.7 EV-DO多載波優化
9.7.1 雙載波網絡中心小區負荷均衡
9.7.2 雙載波臨界小區換頻切換成功率優化
9.7.3 雙載波臨界小區呼叫建立成功率優化
第10章 天饋系統技術及應用
10.1 基站天線技術及應用
10.1.1 基站天線的主要參數及其對網絡性能的影響分析
10.1.2 基站天線的分類與選用
10.1.3 基站天線問題的定位與影響
10.2 特型天線的使用(雙向可調天線)
10.2.1 二維可調天線
10.2.2 一體化隱蔽天線
10.2.3 一體化耦合輻射單元
10.3 無源器件
10.3.1 無源器件的分類
10.3.2 無源器件的主要參數指標
10.3.3 無源器件問題的定位與影響
第11章 無線延伸覆蓋增強系統技術及應用
11.1 直放站
11.1.1 直放站在現網中的作用
11.1.2 直放站類型及應用
11.1.3 直放站遠程監控系統
11.1.4 直放站的應用場景
11.1.5 直放站應用原則
11.2 數字射頻拉遠技術
11.2.1 數字射頻拉遠系統原理
11.2.2 數字射頻拉遠系統特點
11.2.3 數字射頻拉遠系統應用場景及解決方案
11.3 塔頂放大器
11.3.1 塔頂放大器原理
11.3.2 塔頂放大器的特點
11.3.3 塔頂放大器的應用價值
11.3.4 塔頂放大器的應用原則與應用場景
11.4 tbs多載波基站延伸系統
11.4.1 TBS的技術原理
11.4.2 MCPA技術介紹
11.4.3 TBS的特點
11.4.4 TBS的應用原則與應用場景
11.5 微波拉遠系統
11.5.1 微波拉遠系統原理
11.5.2 微波拉遠系統的特點
11.5.3 微波拉遠系統的應用價值
11.5.4 微波拉遠系統的應用原則與應用場景
11.6 無線延伸覆蓋應用優化
11.6.1 功率預留
11.6.2 直放站噪聲優化
11.6.3 搜索窗口參數的優化
11.6.4 直放站鄰區列表的優化
11.6.5 PN規劃
第12章 室分系統
12.1 室內分布系統概述
12.1.1 室內分布系統的概念和作用
12.1.2 室內分布系統的組成
12.2 室分系統設計原則
12.2.1 CDMA 1X/EV-DO室內分布系統建設原則
12.2.2 CDMA 1X/EV-DO室內分布系統設計原則
12.2.3 系統設計指標要求
12.3 室分系統的信號分布方式
12.4 室分系統器件的使用
12.4.1 無源器件的使用和改造原則
12.4.2 天線類型
12.4.3 其他
12.5 室內覆蓋規劃設計
12.5.1 室內覆蓋規劃設計總體思路
12.5.2 天線口功率設計
12.5.3 容量規劃
12.5.4 電梯覆蓋設計
12.5.5 地下室覆蓋設計
12.5.6 室內分布系統切換區設置及泄漏控制
12.5.7 室內分布系統設計實例
12.6 室分系統與宏基站的干擾協調
12.6.1 室內外協同覆蓋思路
12.6.2 優化方案設計原則
12.6.3 分區和pn碼規劃
12.6.4 頻率規劃
12.6.5 容量規劃
12.6.6 室內外協同覆蓋模型
12.6.7 切換分析
12.6.8 基站參數優化
12.7 多系統室內分布共建共享
12.7.1 多系統室內分布共建共享定義和優勢
12.7.2 多系統合路的電磁干擾對共建的影響
12.7.3 室內分布天饋系統器件對共建的影響
12.8 室分系統中WLAN的優化
12.8.1 無線覆蓋
12.8.2 容量規劃
縮略語
參考文獻
 

目前通過3G技術給移動用戶提供高速和豐富的多媒體業務已成為現實。隨著對移動高速載體的QoS控制和管理的需要,3G通信技術標準己演進了多個版本,靈活性、效率和復雜度也隨技術的更新和演進有大幅提高。從傳統的網絡架構到下一代網絡架構的演進和發展,以及新的無線空口技術的不斷出現,使得業界對網絡和無線理論技術、設計和優化技術知識的需求更加迫切。

cdma 2000技術是一種有代表性的3G技術。CDMA技術在1995年被商用後,在北美、南美和亞洲等地得到了迅速推廣和應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大陸、中國香港、韓國、日本、美國都已建有CDMA商用網絡。自2008年起,CDMA網絡在中國得到了長足發展,網絡覆蓋日益完善,移動業務豐富多彩,移動終端種類眾多,拉動移動用戶數量超過1億,使中國電信無線網絡成為世界上最大的CDMA網絡。

隨著CDMA用戶數迅猛的增長及應用業務日益多樣化,如何在有限的網絡資源下,最大限度提升網絡性能,提高服務質量,改善用戶體驗,已成為業界關注的重點和網絡發展的驅動力。

考慮目前全面、深入且較新的CDMA網優書籍的匱乏,為提升業界CDMA網絡優化工程師的技術水平,中國電信集團公司的多位專家組織編寫了《cdma2000網絡優化原理與實踐》一書。本書作者長期從事CDMA網絡規劃及優化的研究工作,不僅具有比較扎實的理論基礎,也具有比較豐富的實踐經驗。本書的內容涵蓋了CDMA原理、關鍵技術、優化案例等多個方而,內容翔實全面,敘述深入淺出,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可讀性。相信本書能夠使讀者全面系統地了解CDMA網絡優化技術,為推動CDMA網絡優化工作的持續發展提供幫助。

韋樂平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