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大傳(珍藏版)

張居正大傳(珍藏版)
定價:192
NT $ 167
  • 作者:朱東潤
  • 出版社: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2011-09-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12502524
  • ISBN13:9787512502529
  • 裝訂:軟精裝 / 372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張居正是明朝中期的重臣,他以非凡的魄力和智慧,整飭朝綱,鞏固國防,推行“一條鞭法”,使岌岌可危的明王朝重新獲得生機。本書講述了傳主如何從一個普通人直至位極人臣的故事,其中充滿了驚心動魄、紛繁蕪雜的官場斗爭。閱讀本書,讀者可以對傳主所置身的時代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亦會對張居正這位專制王朝的著名改革家有更深刻的理解。


朱東潤(1896—1988),江蘇泰興人。朱東潤早年留學英國,回國後曾在多所高校任教,是我國現代傳記文學的拓荒者。主要作品包括︰《陸游傳》《梅堯臣傳》《王守仁大傳》《張居正傳》等,其中《張居正傳》是學術大師朱東潤巔峰巨著。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荊州張秀才”
第二章 政治生活的開始
第三章 休假三年第四章
第四章 再投入政治漩渦
第五章 內閣中的混斗(上)
第六章 內閣中的混斗(下)
第七章 大政變
第八章 初步的建設(上)
第九章 初步的建設(下)
第十章 第一次打擊以後
第十一章 從奪情到歸葬
第十二章 元老的成功
第十三章 鞠躬盡瘁
第十四章 尾聲
附錄 隆慶、萬歷十六年間內閣七卿年表
 

二十余年以前,讀到鮑斯威爾的(約翰遜博士傳),我開始對于傳記文學感覺很大的興趣,但是對于文學的這個部門,作切實的研討,只是一九三九年以來的事。在那一年,我看到一般人對于傳記文學的觀念還是非常模糊,更談不到對于這類文學有什麼進展,于是決定替中國文學界做一番斬伐荊棘的工作。

宗旨既經決定,開始研讀。除了中國作品以外,對于西方文學,在傳記作品方面,我從勃路泰格的《名人傳》讀到現代作家的著作,在傳記理論方面,我從提阿梵特斯的《人格論》讀到莫洛亞的《傳記綜論》。當然,我的能力有限,所在地的書籍也有限,我只有盡我的力量在可能範圍以內前進。

在這幾年以內,陸續寫成的《中國傳記文學之進展》《傳記文學之前途》《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述論)
對于中國傳記文學的進展,總算勉強有些認識,但是認識過去,當然不是開導將來。佛家所謂“閱盡他寶,終非己分”,是一句顛撲不破的名言。要想為中國文學努力,專靠稱揚古人,敘述故籍,其結果只落得“閱盡他寶”,談不上繼往開來的工作。一般文學如此,傳記文學也是如此。所以決定實地寫一本傳記。這是一個嘗試,成功固然很好,失敗也可以給自己和別人一些警戒,實際也是一種成功。自己對于失敗,本來不感覺很大的威脅,何況現在無論如何都有相當的成就呢!

“寫作的目標決定,其次便是形式的問題。自己認定世界是整個的,文學是整個的,在近代的中國,傳記文學的意識,也許不免落後,但是在不久的將來,必然有把我們的意識激蕩向前、不容落伍的一日。史漢列傳的時代過去了,漢魏別傳的時代過去了,六代唐宋墓銘的時代過去了,宋代以後年譜的時代過去了,乃至比較好的作品,如朱熹《張魏公行狀》,黃斡《朱子行狀》的時代也過去了。橫在我們面前的,是西方三百年以來傳記文學的進展。我們對于古人的著作,要認識,要了解,要欣賞︰但是我們決不承認由古人支配我們的前途。古人支配今人,縱使有人主張,其實是一個不能忍受、不能想象的謬論。

西方三百年來傳記文學經過不斷的進展,在形式和內容方面,起了不小的變化,假如我們采取這一條路線,我們究竟采取哪一種方式呢?

最有名的著作當然是鮑斯威爾的作品。一部《約翰遜博士傳》成為家傳戶誦的文章。這里我們看到一位不修邊幅的博士,和他的許多朋友,我們听到他們討論文學,討論政治,乃至于討論栽樹蠰果一切零碎的小事。有時約翰遜來一次惡謔,捧腹大笑,剩得被嘲的鮑斯威爾抱怨自己的不幸。約翰遜笑也有,罵也有,但是他的學生葛立克趁先生不在的時候,描寫先生夫婦間的愛戀,躡手躡腳,更引起哄堂的狂歡。這是生活,因此這部著作成為不朽的作品。但是要寫成這樣一部作品,至少要作者和傳主在生活上有密切的關系,而後才有敘述的機會。至于作者文學上的修養和鮑斯威爾那種特有的精神,都是這類著作的必要條件。

另外一種是斯特拉哲的
那麼惟有談到第三個作法了。十九世紀中期以來的作品,常常是那樣地繁瑣和冗長,但是一切都有來歷、有證據。笨重確是有些笨重,然而這是磐石,我們要求磐石堅固可靠,便不能不承認磐石的笨重。十九世紀以來的作品使人厭棄的,不是它的笨重,而是取材的不知抉擇和持論的不能中肯。在這兩點,從斯特拉哲的著作里,我們可以得到啟示,可以學會許多的方法。莫洛亞攻擊這派的著作,認為他們抱定頌揚傳主的宗旨,因此他們所寫的作品,只是一種諛墓的文字,徒然博得遺族的歡心,而喪失文學的價值。這個議論,確然獲得我們的同情,傳記成為頌揚的文字,便喪失本身的價值,原是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

中國所需要的傳記文學,看來只是一種有來歷、有證據、不忌繁瑣、不事頌揚的作品。至于取材有抉擇,持論能中肯,這是有關作者修養的事。在作者著手的時候,沒有一個不抱如此的期望,但是能否達到這個目標,一切只能付之讀者的評判。孟子說過︰“智譬則巧也,聖譬則力也,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爾力也,其中非爾力也。”力的方面,我們應當努力;巧的方面,不一定是單憑努力可以辦到的事。

作法既經采取這一種,便得確定一個傳主。我曾經說過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一生。這一生的記載,在優良的傳記文學家的手里,都可以成為優良的著作。所以在下州小邑、窮鄉僻壤中,田夫野老、痴兒怨女的生活,都是傳記文學的題目。”這是一個理想的說法,事實上還有許多必要的限制。一個平常的人物,不能引起讀者的注意,所以作者對于這樣的傳主,惟有運用細膩的文學技巧,從人格分析方面著手,使讀者對于傳主的性格,感到深切的同情,然後始能了解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都有獨特的價值。不過我們所能細密認識的,只有最有限的幾個人,假如眼前不是替他們作傳的時候,在這方面,實際便無從著手。在西方文學里面,平常人物的傳記,還是非常地寥落,這是一個理由。

因此,只能從偉大人物著手。一九四一年的秋天,正是我彷徨不定的時候。中國歷史上的偉大人物不在少數,但是在著手的時候,許多困難來了。有的人的確偉大,但是他的偉大的場所不一定為我所了解。有的人的偉大是我所了解的,但是資料方面,不是少到無從探取,便是多到無從收拾。抗戰期間的圖書館,內部的損失和空虛,是盡人皆知的事實;抗戰期間的書生,生活的艱苦和困乏,也是盡人皆知的事實。所以在擇取傳主的時候,更有許多顧慮。其次,在下筆的時候,還得考慮寫作中的困難。傳主的時代太遠了,我們對于他的生活,永遠感覺到一層隔膜︰太近了,我們又常常因為生長在他的影響下面,對于他的一生,不能得到全面的認識。那一個秋天,我因為傳主的選擇,經過不少的痛苦。

最後才決定了張居正。中國歷史上的偉大人物雖多,但是像居正那樣劃時代的人物,實在數不上幾個。從隆慶六年到萬歷十年之中,這整整的十年,居正佔有政局的全面,再沒有第二個可和他比擬的人物。這個時期以前數十年,整個的政局是混亂,以後數十年,還是混亂.只有在這十年之中,比較清明的時代,中國在安定的狀態中,獲得一定程度的進展,一切都是居正的大功。他所以成為劃時代的人物者,其故在此。但是居正的一生,始終沒有得到世人的了解。“譽之者或過其實,毀之者或失其真”,是一句切實的批評。最善意的評論,比居正為伊、周,最惡意的評論,比居正為溫、莽。有的推為聖人,有的甚至斥為禽獸。其實居正既非伊、周,亦非溫、莽他固然不是禽獸,但是他也並不志在聖人。他只是張居正,一個受時代陶熔而同時又想陶熔時代的人物。

但是,許多困難的問題來了。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