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與地方政府治理:西部地區的現實考量

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與地方政府治理:西部地區的現實考量
定價:216
NT $ 188
 

內容簡介

申振東和龍海波編著的《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與地方政府治理——西部地區的現實考量》結合貴州城鎮化建設和生態文明的實際,對貴陽市、畢節地區、黔東南州三個典型樣板的經驗進行了總結,分析了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現實困境與發展趨勢。基於生態文明城市與政治生態的共同價值向度,從職能結構變遷、主體結構變遷和組織結構變遷三個方面研究了生態文明城市對地方政府治理模式變遷的影響,進而提出了開放式治理模式的新框架及其適用領域。通過運用典型相關與Logistic回歸的分析工具,解釋了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與開放式治理的內在邏輯,並從民主、法治、文化三個維度對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創新的實現路徑進行了詮釋。
 

目錄

第一章 貴州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背景
第一節 新世紀時代危機的困頓
一 生態危機的凸顯與反思
二 生態與經濟的相斥與相容
第二節 國情與省情的特殊使命
一 生態發展的格外關注
二 生態建設的政治使命
第三節 貴州城鎮化道路發展的歷程
一 第一階段的基本情況和特點(1950~1978年)
二 第二階段的基本情況和特點(1979~1999年)
三 第三階段的基本情況和特點(2000~2010年)
第四節 生態文明建設的序幕:發現與覺醒
一 生態文明: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永恆規律
二 生態文明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
第二章 貴州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現實環境與發展趨勢
第一節 貴州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主要成效
一 典型樣板之一:貴陽市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基本經驗
二 典型樣板之二:畢節 綜合試驗區建設的基本經驗
三 典型樣板之三:黔東南生態文明建設試驗區建設的基本經驗
四 貴州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基本特點
第二節 貴州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存在的問題與矛盾
一 經濟總量小、城市輻射帶動能力較弱
二 生態環境脆弱、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突出
三 人均資源有限,環境的經濟人口承載力不足
四 多元化投入有限,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滯後
五 政府創新熱情高漲,公眾參與存在差距
第三節 貴州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發展趨勢
一 貴州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發展目標體系
二 發展趨勢之一:實現低碳發展的工業化道路
三 發展趨勢之二:實現綠色發展的可持續道路
四 發展趨勢之三:實現生態文明的城市化道路
第三章 生態文明城市與政治生態的價值向度
第一節 生態文明城市的價值框架:工具性價值的考量
一 生態文明城市的價值之一:綠色
二 生態文明城市的價值之二:包容
三 生態文明城市的價值之三:有序
第二節 政治生態的價值框架:工具性價值的考量
一 政治生態的價值之一:民主
二 政治生態的價值之二:善治
三 政治生態的價值之三:和諧
第三節 共同價值向度:目的性價值的考量
一 政治生態的中國語境:生態文明城市的適用
二 共同的目的性價值之一:自我實現
三 共同的目的性價值之二:可持續發展
第四章 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的結構性變遷
第一節 職能結構變遷:政府職能的衍生與調整
一 政治生態環境中政府職能轉變的緊迫性
二 城市發展模式轉變與政府職能的定位
三 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政府職能衍生
四 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政府職能調整
第二節 主體結構變遷:由傳統管制向多元治理轉變
一 傳統管制的政治生態土壤
二 傳統管制的現實困境與弊端
三 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多元治理
四 多元治理主體的責任歸屬
第三節 組織結構變遷:由官僚層級化向組織網格化轉變
一 官僚制組織結構的基本特點
二 城市化進程的新問題與組織變革
三 組織結構的演變發展趨勢及主導選擇
第五章 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創新:開放式治理的視角
第一節 地方政府治理的主要模式
一 社會組織共同治理
二 公眾參與治理
三 企業合作治理
第二節 開放式治理:一個新的分析框架
一 開放式治理的分析框架與特點
二 開放式治理的可能性與適用性
三 開放式治理的重點領域及運用
第六章 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與開放式治理的實證分析
第一節 生態文明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實際測度
一 生態文明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的理論構建
二 生態文明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的實證篩選
三 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實際測度——以西部12省市為例
第二節 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與開放式治理的內在關聯性
一 基於典型相關分析的基本概述
二 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與開放式治理的結構要素
三 實證分析過程與結果討論
第三節 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成效與開放式治理的邏輯
一 基於Logistic回歸分析的基本概述
二 實證分析過程與結果討論
第七章 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創新的實現路徑
第一節 治理模式創新的網絡路徑構建
一 開放式治理網絡框架構建的基本原則
二 開放式治理的網絡框架體系
三 開放式治理網絡框架的內在聯系
第二節 民主路徑:民主建設是開放式治理的內核
一 把握生態社會的利益需求,推進政治生態民主化
二 重視公民參與的渠道暢通,促進協商參與多元化
三 完善政府回應的披露機制,促進公共決策透明化
第三節 法治路徑:法治建設是開放式治理的基石
一 加快生態保護立法,強化生態建設的剛性約束
二 普及公民法治觀念,提升生態文明的群眾基礎
三 完善生態責任機制,凸顯制度設計的示范效應
第四節 文化路徑:文化建設是開放式治理的靈魂
一 培育公民生態意識,帶動綜合素養的提高
二 力促公民文化轉型,實現公民社會的跨越
三 塑造生態城市品牌,彰顯城市文化的魅力
第八章 結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調查問卷
後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