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評傳(全二冊)

徐渭評傳(全二冊)
定價:384
NT $ 334
 

內容簡介

《徐渭評傳(套裝上下冊)》是一部全面系統地考述徐渭生平,研究徐渭文學、藝術、思想的學術著作。在研究方法上,有四個特點:一、注重學術與文藝思想及創作的綜合性研究。從文學、藝術的實踐中見其思想底蘊;從學術、思想的高度觀照文學、藝術創作。揭示貫穿徐渭人生以及諸文藝形式的思想內核。二、在文獻考稽的基礎上分析徐渭的思想內涵。三、從時代潮流的激盪交匯中透視徐渭的思想特色、文學藝術貢獻,厘定其歷史地位。四、從人生與藝文的互動中分析風格的成因。


周群,江蘇射陽人,1958年生。1978年2月考入江蘇阜寧師范學校,後考取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南京大學歷史系,獲得學士、碩士學位。1993年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現任南京大學中國思想家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劉基評傳》、《儒釋道與晚明文學思潮》、《袁宏道評傳》等,在海內外發表論文數十篇。

謝建華,江蘇常州人,1963年生。1988年南京大學中文系文藝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現正攻讀博士學位。曾撰編《筆走龍蛇的中同書法》、《明清中國畫大師研究叢書——唐寅》、《楷書大典》、《中國書法家全集——胡小石》等,並在全國、省級刊物發表論文十余篇。
 

目錄

《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序
導論 嘉靖到萬歷前期的政治與文學
一 嘉靖到萬歷前期的政治與「北虜南倭
二 復古派操持文柄的文壇
第一章 超軼不羈、才藝卓絕的憂憤人生
第一節 早年學履
第二節 越中十子
一、求師問道——學術的培養與學脈的承祧
二、越中十子及其同道交誼——藝術、人生的砥礪
第三節 戎幕生涯
第四節 病狂入獄
第五節 十年萍蹤
第六節 晚年寓居
第二章 致「中」為本的學術思想
第一節 「惕亦自然」的工夫論:《讀龍惕書》的學術指向
第二節 以「中」為本的方法論
第三節 詮解《參同契》方法蠡測
第三章 開啟晚明文學先聲的「真我說
第一節 「真我說」的內涵
一、「真我說」的文學本體論:「無一字不寫其胸膈
二、「真我說」的風格論:「性暢者其詞亮,性郁其詞沉
三、「真我說」的通變觀:「彼之古者,即我之今也
第二節 「真我說」的成因及歷史定位
第四章 匯通時代、人生、畫境的詩歌
第一節 時代、人生、畫境「一一皆達之於詩
一、時代:狀寫邊庭海隅
二、人生:抒寫「英雄失路,托足無門之悲
三、畫境:丹青水墨中的理想世界
第二節 亦庄亦奇的藝術風格
一、「有長吉之奇而暢其語」以成奇譎之姿
二、「奪工部之骨而脫其膚」而具沉雄之氣
三、「盡翻窠臼,自出手眼」的藝術探索
第五章 狀寫經世到頹放心路歷程的散文與駢文
第一節 經世之文:理想與現實撞擊下的靈魂呼號
第二節 小品文:頹放人生的寫照
第三節 形象奇峭的審美特征
第六章 戲曲理論與創作的完美互動:《四聲猿》與《南詞敘錄》
第一節 《四聲猿》寫作時間與題解
第二節 《狂鼓史》:寓亢庄痛快於鬼判
第三節 《翠鄉夢》:《首楞嚴經》的戲劇詮釋
第四節 《雌木蘭》、《女狀元》:世間好事屬女子的樂與悲
第五節 「自我作祖」的藝術探索及影響
第六節 《南詞敘錄》及其戲曲理論
第七章 「精奇偉傑」的書法藝術
第一節 遠宗晉人,近學宋明,走向表現的書學之路
一、楷書學自鍾王
二、行草書以宋明諸家為師
三、走向表現終成大師
第二節 既繼承傳統又富有新意的書論
一、書始執筆
二、主運筆
三、辯證統一的結體論
四、繼承傳統與大膽創新論
五、濃淡相間、燥潤相雜的用墨論
第三節 寫心、縱橫、天成的書法特色
一、董其昌的「平淡」與徐渭的「動盪」之比較
二、蒼勁中姿媚躍出的楷書
三、心與書同構的行草書
四、跌宕縱橫、奇險肆意的用筆
五、錯錯落落、渾然天成的章法
第八章 開一代畫風的水墨大寫意繪畫
第一節 習畫的時間和師從
一、有關徐渭習畫的時間問題
二、有關徐渭習畫的師從問題
第二節 大寫意繪畫理論觀
一、「本色自然」的繪畫理念
二、「不求形似求生韻」的造形觀念
三、「舍形而悅影」的創作方法論
第三節 張揚個性的水墨大寫意繪畫特色
一、善用比興,以情造境
二、橫塗縱抹的筆墨運用
三、以草書入畫達到書畫結合的極致
四、詩書畫印為一爐
索引
重要人名索引
重要文獻索引
重要詞語索引
後記
 

偉大的中華民族在長達五千年連綿不斷的曲折發展過程中,像滾滾東流的長江那樣,以磅礴之勢,沖破了重重險阻,奔騰向前,現在更以嶄新面貌,雄姿英發,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奇跡。產生這一奇跡有諸多原因,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勤勞、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活動、社會活動、思維活動和對外交往以及抗擊外來侵略過程中,逐漸創造、積累、發展了具有以生生不息的內在思想活力為核心的優秀傳統思想文化。這是一種偉大、堅強的精神支柱,是我們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力之所在,是歷史留給我們所有海內外炎黃子孫引以自豪的無價之寶。

當然,和各國各種不同傳統思想文化一樣,在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傳統中,也是既有精華,又有糟粕,因而全盤肯定或全盤否定,不對;一知半解、信口開河或裹足不前、漠然置之,也不對。鄭重而嚴肅的態度應該是對它進行實事求是的科學的研究和分析,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繼承和弘揚這份瑰寶,振興中華,造福人類。人類歷史發展的連續性,就是在不斷去粗取精、繼往開來和改革創新過程中實現的。繼往是為了開來,開來不能離開繼往。民族虛無主義和復古主義,都是違背歷史發展的辯證規律的。

現在我們國家正處在一個新的繼往開來邁向四化的關鍵時刻。繼往就是繼民族優秀傳統之往,開來就是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來。對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從廣度和深度上進行系統研究,實現去粗取精的要求,正是繼往開來必須完成的緊迫任務。我認為這是中國各族人民,首先是文化界、學術界、理論界義不容辭的光榮職責。但面對這一時間上長達五千年,內容上涉及人文科學、自然科學等各個領域的傳統思想文化,將從何著手呢?毛澤東同志早在1938年就說過:「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這是很有遠見而又切合實際的英明建議。從孔子到孫中山這兩千余年是中國歷史上思想文化最豐富的時期,如果總結了這段歷史,也就基本上總結了五千年傳統思想文化的主要內容。當然,基本上不等於全部。孔子以前和孫中山以後的情況,可以另行研究。因此,我認為首先最好是在時間上從孔子開始到孫中山為止,方法上采取《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的形式作為實現這一任務的開端。這就是從這段歷史的各個時期、各個領域和各個學科(包括文、史、哲、經、教、農、工、醫、政治等等)有傑出成就的人物中,遴選二百余人作為傳主(一般為一人一傳,少數為二人或二人以上合傳),通過對每個傳主的評述,從各個側面展現那些在不同時期、不同領域中有代表性人物的思想活力和業績,從而以微見著、由具體到一般地勾勒出這段歷史中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總體面貌,揭示其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的主要內涵,以利於開門見山、引人入勝地批判繼承、古為今用,也為進一步全面系統地總結中國傳統思想文化打下基礎。自從毛澤東同志提出上引建議後,半個世紀以來,不少專家學者已從各個方面作了許多工作,但對全面完成這個任務來說還遠遠不夠,還要在深度和廣度上繼續努力。作為「拋磚引玉」,本《叢書》只是這個繼續努力所應完成的工作的一部分。《叢書》凡二百部,約四千萬言,自1990年開始陸續出版,爭取十到十五年全部出齊。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