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舉要版本通義

古籍舉要版本通義
定價:132
NT $ 115
  • 作者:錢基博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1-1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3255838X
  • ISBN13:9787532558384
  • 裝訂:平裝 / 61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古籍舉要》乃錢基博教授鍾漢讀陳澧《東熟讀書記》時,常有申論,隨記成冊,署名《後東塾讀書記》。本書共分十七卷,主要內容包括︰孝經、論語、孟子、周易、尚書、詩、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小學、諸子、西漢、鄭學、三國、朱子。《版本通義》主要考證並研究了中國古代圖書版本,是錢基博撰寫的我國現代第一部版本學專著。該書寫于1930年,共分為四個部分——原始第一︰記述了上古至五代版本;歷史第二︰記述了宋元明清時期版本的沿革;讀本第三︰記述了四部要籍善本;餘記第四︰專記治版本的心得。錢基博在該書中較早地提出了“版本之學”的說法,並且開創性地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對版本學進行了專門系統的闡述,是繼葉德輝《書林清話》之後又一部版本學專著。
 

目錄

古籍舉要
版本通義
 

長夏無事,課從子鐘漢讀番禺陳澧蘭甫《東塾讀書記》,時有申論,隨記成冊。其中有相發者,有相難者,每卷得如干事,盡四十五日之力訖事。陳氏以東塾名其廬,而僕課子弟讀書之室,會在宅之東偏,遂以後東塾名吾室;而董理所記,都十七卷,署日《後東塾讀書記》,而古籍之精要者粗舉;以與陳《記》,合之則互為經緯,而分之則各成篇章,庶幾並行不廢雲。

陳氏何為而作《東塾讀書記》也?日以抹敝也。曷言以抹敝也?清儒喜言東漢許、鄭之學,至嘉、道之世,極熾而敝。于是專求古人名物制度訓詁書數,以博為量,以窺隙攻難為功,其甚者欲盡舍程朱而宗漢之士,枝之獵而去其根,細之*而遺其巨。物極必反,窮而思通,于是有西漢今文之學興。自武進莊存與方耕始治《公羊》,作《春秋正辭》,漸及群經。其為學務明微言大義,不專章句訓詁之末。一門並承其緒,其外孫劉逢祿申受及長洲宋翔鳳于庭復從而張之,海內風動,號為常州學派。一衍而為湖南之王閭運壬秋、四川之廖平季平。以《公羊》言禮制。又一衍而為廣東之康有為長素、梁啟超任公,以《春秋》言經世。此一派也。其又一派,則兼綜漢、宋,不為墨守,以為清學出朱子之道問學以上窺許、鄭,又謂漢儒亦明義理,力祛漢宋門戶之見。于是南海朱次琦子襄及陳澧開宗于粵,義烏朱一新鼎甫、定海黃以周元�同桴應于浙,前唱後喁,蔚成學風。二者之為學不同,而要歸于*漢學之碎則一。陳澧晚年著《東塾讀書記》二十五卷,其中卷十三《西漢》,卷十四《東漢》,卷十七《晉》,卷十八《南北朝隋》,卷十九《唐五代》,卷二十《宋》,卷二十二《遼金元》,卷二十三《明》,卷二十四《國朝》,卷二十五《通論》,凡十卷,則莧采漢晉以後諸儒粹言至論,有目無書。獨卷十三《西漢》補刊別行,而世所流傳者,通行本十五卷,乃尋求群經大義及其源流正變得失所在。遵鄭康成《六藝論》,以《孝經》為道之根源,六藝之總會,而冠于編;學《易》不信虞翻之說;學《禮》必求禮意;次考周秦諸子流派,抉其疵而取其醇;其次則表章鄭學、朱子,駢稱並贊,以明溝通漢、宋之旨,蓋隱比顧亭林之《日知錄》。然而有不同者。亭林之纂《日知錄》,旨在經世;而澧之為《讀書記》,專崇講學。亭林言經學即理學,將以實事求是,抹王學之空;而澧明漢學通宋學,欲以疏通致遠砭清儒之碎。前有自述一篇,中稱“讀鄭氏諸經注,以為鄭學有宗主,復有不同,中正無弊,勝于許氏《異義》、何氏《墨守》之學。讀《後漢書》,以為學漢儒之學,尤當學漢儒之行。讀朱子書,以為國朝考據之學,源出朱子,不可反詆朱子。尤好讀《孟子》,以為孟子所謂性善者,人性皆有善,荀、楊輩皆未知也。又著《漢儒通義》七卷,謂漢儒善言義理,無異于宋儒。宋儒輕蔑漢儒者,非也。近儒尊漢儒而不講義理,亦非也”。可以覘生平宗尚之所在焉。

《無邪堂答問》五卷,義烏朱一新鼎甫撰。一新,光緒丙子恩科曹鴻勛榜下進士,累官陝西道監察御史,以疏劾內侍李蓮英,懿旨詰N責,降官主事。兩廣總督張之洞延為肇慶府端溪書院山長,尋入廣州,為廣雅書院山長,為定院規,先讀書而後考藝,重實行而屏華士;仿古專家之學,分經、史、理、文四者,延四分校主之。諸生人賦以日記冊,質疑問難,以次答焉,成就甚眾。因輯錄講論之詞,成《無邪堂答問》五卷。嘗謂進德莫先于居敬,修業莫先于窮理,窮理必兼學問、思辨。學問者,格致之事。思辨者,由致知以幾于誠正之博而反約;則居敬尤要。故院中生徒有聰穎尚新奇者,必導而返諸正大篤實。其論學術,謂“近世漢與宋分,文與學分,道與藝分。豈知聖門設教,但有本末先後之殊,初無文行與學術治術之別”。又以道、咸以來,士大夫好講西漢《公羊》之學,流弊至于蔑古荒經,因反復論難以正其失,至論西學、耶教、新疆、鐵路、吉林邊防數十條,亦復洞中竅會。傍晚納涼庭中,與諸兒論次及之,以為《答問》可配陳澧《東塾讀書記》。倘學者先讀陳《記》以端其向,繼之《答問》以博其趣,庶于學問有從入之途,不為拘虛門戶之見。兒子鐘書因言︰“《答問》與陳《記》同一兼綜漢、宋;若論識議閎通,文筆犀利,則陳《記》遠不如《答問》!”余告之曰︰“不然,陳君經生,樸實說理,學以淑身。朱生烈士,慷慨陳議,志在匡國。《答問》文筆議論,遠勝陳君,信如所論。然《答問》之體,適會多途,皆朱生當日應機作教,事無常準,《詩》、《書》互錯綜,經史相紛紜,義既不定于一方,學故難求其條貫。又其言皆有為而發,非于晚清學風史實,爛熟心胸,未易曉其端緒;不如陳君《讀書記》之部居別白,牖啟涂轍,論議盡欠雄駿,開示彌征平實。又賢聖應世,事跡多端,隨感而起,故為教不一。陳君宿學,但見戴學末流之嵬瑣,故欲救之以通,而于《公羊》有發揮,亡貶絕。朱生晚出,及見康氏今文之狂詭,更欲諷之于正,而于《公羊》多駁難,少贊揚。此其較也。”鐘書因言︰“見朱先生《佩弦齋文》,中有與康長素論學論書諸書,皆極銳發。”又謂︰“朱生自詡‘人稱其經學,而不知吾史學遠勝于經。”’大抵朱生持宋學以正漢學,蓋陳君之所同趣,而治經學以得史意,則陳君之所未到。又其較也。閉戶講學而有子弟能相送難,此亦吾生一樂。唯連日身體又劇不適,殊為美中不足耳。時在中華民國十九年八月,無錫錢基博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