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義烏叢書編纂委員會編纂出版夫人《義烏譚故》是一部關于義烏歷史與文化的百科全書。《義烏譚故》以豐富的資料、通俗的語言,娓娓敘述義烏有史以來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社會及人物等方面的掌故。或敘人生經歷、見聞雜事,記名人軼事、地方名流;或敘往昔交游、史海春秋,憶社會百態、往事逸聞;或道風土人情、地方物產,言地名來歷、神話傳說;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和濃郁的鄉土氣息。
 

目錄

總序
人物春秋
紅禊綠裾
朱之錫禮待賢士
朱之錫為一袋米折腰
俞不眉
矮三尺與矮一丈
耕田牛
土包子
徐僑急事急辦
元龍不信泥菩薩
超級偏科生
朱獻文的“三不”
“無以復加”的王□
天賜我活命
查魚知賢
愛書如命
吾謂耕者比我高
兩個大傻瓜
無底水桶
不昌、不棄、不諱
惜時如金
省錢做善事
什一在署,什九在外
人在首陽山
起草登基詔
日池
讀書有始有終
清水一杯送宗澤
伯棚
吳 和孩子
宗澤管物價
八只八哥和四條狗
“要我的血都行!”
稅吏賠牛
考叔叔
一座台燈
一幀合影
有用書生
三女兒是棉花
八粒花生米
不識時務
炒雞蛋
巧題點心店
拒住洋房
駱賓王的後代
慎可太公
櫻落山傳奇
陳達德父子開發北大荒
多借兩百元
恥不逮齋
吳神天降黑臉爺
王槐率民修蜀墅塘
春風化雨
兩粒高梁
朱肇虞餓肚皮買志書
不收版稅
奶媽莫徘徊
剪發延師
東首一
洗吾國恥
市井百態
穿女褲上課
笑迎紅衛兵抄家
寫得這麼凶
賣牙簽日賺
世行行長的破襪子
當典里
文人相嬉
南棗產地人
嚇跑強盜
生死之交
九豪腳一蹬
拆灶還泥
橋牌高手
碧珊
上海灘最好聞的氣體
飛狗院長
里兆
偷考
罵客人
大力士樓挺
強盜渡
壽星端茶
舞迷
吳 釣魚
兄妹宰鴨
塑料戒指
娓娓承歡
樓不延客書不借人
洗尿壺
甲乙堂
請拘高知縣
兩個冒失鬼
年初一賣柴
進貢石
何家槐送梨
搓斷草席筋
別“輕口薄皮”
榛籽葉遮鼻頭
諧音求吉俗
比手藝
討口封
“窮”與“禍”
城里親家和山里親家
豆腐太公造廳堂
牛頭人和
才女鳳姐
巧計治財主
伙計耘田
賭局也萬千
重獎長壽
傳家寶
老子和石子
上錯花轎嫁對郎
“十成”與“一百”
吹牛
千石太公拾狗糞
晴有晴的生意,落有落的生意
璧吐地買缸
理(禮)
酒與水
三姐妹巧過“相親關”
三姐妹相親
尋銅火熄蓋
尼姑和醉漢
最後的听眾
長辮換糖人
寶傘
教妻
吃毛鐵
肚饑難熬
文舉人賣字
頭一次搖撥浪鼓
縣委書記買鉛筆
雞毛換糖的故事
全國模範被攔在門外
“死”而復生的生意人
天下第一商
上海筆廠的總代理
尷尬的學習班
采花能手
逼夫從頭越
醫林拾粹
丹溪為病人請醫
婆婆子
駱小法掃地
開棺救人
不敢醫母病
秀才有“喜”
不會叫的青蛙
撿豆正胎
鷓鴣鳥
吐活蟲
六板四釘湯
明欺暗幫巧治傷
抱女透疹
三條螞蟥醫“對口”
棺材病
特藝珍產
江西水車
孟氏羹
火腿的來歷
大嶺梨
生姜糖
陳日升酒店與白字酒
覽勝搜古
古月橋
雞鳴山
飛來山與神仙吸壁
六寺塘
羊印城門
杜門書院
百尺樓
蜂崗嶺
“如在”碑
馬堰的傳說
逛樓
義烏兵與長天茶苑
黃巢箭發葛仙峰
九門八弄七橋
鵝峰山的傳說
和尚坑的來歷
藝苑叢談
以壁代桌
吃肉偏要大塊
吳章宣的名聯
紅專豈是天成
鳴鼓而攻
兄弟妙對
攔路答聯
巧對拒先生
五百羅漢
對聯充渡錢
一詩一聯拒賒賬
對聯
飲酒對課
紅鼻獅子
史海拾零
公雞下蛋
宗澤義釋岳飛
三杯亭
黃中輔怒填《滿庭芳》
只談魯迅
喻侃挺身救陳亮
釘鞋命案
培德堂
不回頭看
遣婢帖
革命的桃子革命的頭
宰相的過失
紅軍之起
掖垣偉議
胡子剃得太早了
三呼“渡河”
自來水筆
詠鵝塘
浙東人的老脾氣
嘲吳 
陳棍力排眾議
“復旦男子大學”
戚家軍草鋪路收復橫嶼
義烏兵挖渠得寶
義烏兵家屬智退敵兵
虎嘯潭龍舟競渡的來歷
煙草進河北
引種興農
洪武皇恩封顯佑伯
神話傳說
傅大士拄日
繡湖與大安寺塔
李唐
廿歲太婆
荊叟
海雲寺
槍旗岩
掛紙嶺
石膽汁
華溪
神力將楊文通
石小姐嫁“泥砂壺”
洪羅相公
馬干塘
自鶴送糧
望雲公兩次分家
宗澤茶壺
將軍殿
麒麟塘
駱母耙柴
朱懋芳兩國封王
端午燻藥渣
十錦洞
石人崗
削竹退倭寇
操太坪
王井和金井
西江橋傳說
癩頭想小姐
小西湖的傳說
老虎怕茅鋪
獨獅守花廳單龍抱石柱
四井
架桁分饅頭
牽牛少年當駙馬
無底螺螄
逢九做壽
龍潭
楊三三得寶
一毛不拔
田埂種豆
旗桿腳
和溪(氣)橋
炭火點炮
太陽山
下余山的故事
煙燻花廳
曬元寶
廿三里長社與銀生塘
熟火腿
笠帽廳和尚陽村
後樂和前樂
坐吃山空
西瓜坪的故事
主山大倌
皇封一箭高
楊六相公
三分雨
仙人洞、望傅石和神仙印
富神山當鋪
水鬼騙上塘
神佛嘸眼楮
父子公堂相認
搏虎英雄
白屁過錢塘江
只怕一個漏
仰科鄭傳說
銅牛人山
白衣觀音
青龍淚
銅山神臼
金腳鏈
毀塔盜寶
犀伯
王元寶傳奇
虎皮井的傳說
獨建會義橋
貓和虎
“食過咪”的典故
換糖人氣走呂洞賓
健小嘎浦江挑石灰
咬乳頭
寶衣
後記
 

自秦王政始置烏傷縣,義烏迄今已有兩千兩百多年歷史。古老的義烏大地,山川秀美、物華天寶,文教昌盛、地靈人杰。勤勞智慧的義烏人世世代代在此耕耘勞作,繁衍生息,改造山河,創造了燦爛的歷史文化。

由于獨特的地理環境及歷史原因,在義烏大地上產生了獨特的地方文化。她既是江南文化的組成部分,又具有自身鮮明的特征。

“勤耕好學,剛正勇為,誠信包容”是義烏精神;“崇文,尚武,善賈 ”是義烏民俗;義烏的民風則是“博納兼容,義利並重”。義烏精神及民風、民俗遂成為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文化之泓泓一脈,成了中國歷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頁。千百年來,義烏始終在傳承著文明,演繹著輝煌,從而使義烏這座小城艷光四射,魅力無限。

自古以來,特別是唐代之後,義烏學風漸盛,至有“小鄒魯”之稱。自宋以來,縣學、社學、書院及私塾等講學機構多有設立,而“蒞茲土者,莫不以學校為先務”。故士生其間,勤奮好學,蔚成風氣,學有成就,燁燁多名人。並且,輻射出巨大的文化能量,不僅本地名儒代有,在浩浩學海與宦海中大展宏圖,而且還活動過、寄寓過數不勝數的全國各地的文化名人,從文人學者到書家畫師,從能工巧匠到杏林名家,其生動活潑的文化創造與傳播,綿延不絕的文化承續與傳遞,從來沒有湮滅或消沉過。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領域里獨樹一桿頗具特色的義烏文化之幟,在優雅千載的儒風中誕生了許多屹立于中華民族之林的英杰。也正是文化底蘊的深厚與文化內涵的博大,造就了令人神往的義烏,使其作為中華文化淵藪的鮮明形象而歷久彌新。

歷史,拒絕遺忘,總要把自己行進的每一步,烙在山川大地上。

時間逝而不返,它帶走了壯景,淘盡了英雄,留下了無數文化勝跡和如峰的聖典。只有在經過無數教訓和挫折之後的今天,人們才逐漸認識到作為一個復雜系統的組成部分,城市的各要素所具有的種種不可替代的價值和功能,它們飽含著從過去傳遞下來的信息,而《義烏叢書》正是記錄這些信息的真實載體。

歷史是無法割斷的,許多古老的文化至今仍然在現實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當我們向現代化的目標邁進時,怎樣繼承古老文化的精華,剔除其封建糟粕,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建立社會主義新的文化格局,是一個擺在我們面前與物質生產同等重要的任務。

一位哲學家曾經說過,哲學就是懷著鄉愁的沖動去尋找失落的家園。今天,我們正處于一個重要的歷史性轉折時期,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也開始意識到,對民族民間文化源頭的追尋迫在眉睫,鑒于此,我們編纂出版《義烏叢書》,既有歷史意義,也有現實意義。概而言之,有三大作用︰

文化典籍的傳承保護 中華民族有著光輝燦爛的傳統文化,文化典籍中的善本古籍,是前人為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和歷史見證,極富文獻價值和文物價值。義烏也同樣,歷代文士迭出,著述充棟。這些歷經滄桑而幸存下來的“國之重寶”,或則出于保護的需要,基本封存于深閣大庫,利用率甚低;或則由于年代久遠,幾經戰亂,面臨圮毀,因此,亟待搶救。如今,《義烏叢書》編纂工作的啟動,為古籍的保護與使用找到結合點,通過影印整理,皇皇巨著撢除世紀風塵,使其化身千百,為學界所應用,為大眾所共享;同時,原本也可以得到保護。真可謂是兩全之策,是為民族文化續命,是為地方文化續脈。

傳統文化的現代創新在義烏歷史上,有許多人文典故值得挖掘,有許多可歌可泣的先進事跡值得記載。撥浪鼓文化需要傳承,孝義文化值得發揚,義烏兵文化應予光大。但由于歷史上的義烏是個農業縣,文化底蘊雖然深厚,載入史冊的卻寥若晨星。而深厚的歷史文化傳統能孕育和產生強大的文化力,能為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提供重要基礎,這種文化力所形成的精神力量深深熔鑄在城市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推動城市經濟和社會進步的內在動力。因而,《義烏叢書》編纂者堅持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相餃接,精品文化與大眾文化相兼顧,創作出義烏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文化系列叢書,既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也是物質文明建設的需要。

發展經驗的文化闡釋義烏經濟的發展,並非無源之水,元本之木。“參天之木,必有其根;環山之水,定有其源。”義烏發展的文化之源,義烏商業的源流之根,義烏文化圈的形成特質包括宋代事功學說對義烏“義利並重,無信不立”文化精神的影響,明代“義烏兵”對義烏“勇于開拓,敢冒風險”文化精神的影響,清代“敲糖幫”對義烏“善于經營,富于機變”文化精神的影響等。因而,如何用文化來解讀義烏,也成了《義烏叢書》的重要組成部分。

廣義的文化幾乎無所不包,狹義的文化基本限于觀念形態領域。從以上包含的內容可看出,《義烏叢書》對“文化”的界定,似乎介于廣、狹之間,凡學術思想、哲學原理、科技教育、文學藝術等多個類別與層次,均在修編範圍之內。

幾千年歲月蘊蓄了豐贍富饒的文化積澱。面對多姿多彩、浩瀚博大的義烏文化形態,我們感受到了其內在文化精神的律動。

保存歷史的記憶,保護歷史的延續性,保留人類文明發展的脈絡,是人類現代文明發展的需要。如今,守望歲月的長河,我們不能不呼吁,不要讓義烏失去記憶。

這也正是我們編纂出版《義烏叢書》的主旨與意義所在。

《義烏叢書》卷帙浩繁,她集史料性、知識性、文學性、可讀性、收藏性于一體,以翔實的史料、豐富的題材、新穎的編排,全景式地再現了江南 “小鄒魯”的清新佳景和禮儀之邦精深的內涵。走進她,就是走進時間的深處,走進澎湃著歷史的向往和時代的潮音的寶地,去領略一個時代的結束,去見證另一個時代的開始。宏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曾經是,也將永遠是義烏區域文化賡續綿延的基石,也是義烏繼續前進乃至走在全省、全國前列的力量。在建設國際商貿名城的進程中,搶救開發歷史文化遺產,掌握借鑒先哲遺留的豐碩成果,是全市文化學術界的共同期盼。因而,編纂這套叢書既是時代的召喚,也是時勢的需要。

謹為序。

中共義烏市委書記 黃志平 義烏市人民政府市長 何關華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3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