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業國際合作的綜合效應︰關于外資進入中國會展業的綜合研究

會展業國際合作的綜合效應︰關于外資進入中國會展業的綜合研究
定價:348
NT $ 104
  • 作者:潘文波
  •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1-1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2117291
  • ISBN13:9787802117297
  • 裝訂:平裝 / 285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2版
 

內容簡介

  《會展業國際合作的綜合效應︰關于外資進入中國會展業的綜合研究》廣泛運用經濟領域的國際分工理論、國際產業轉移理論、新國際貿易理論和跨國公司理論等相關理論,對中國展覽業的國際合作,特別是外資進入中國展覽業的背景、目的、特點和模式進行了系統的梳理與論述;而且以此為基礎,深入細致地研究了“廣州光亞法蘭克福展覽有限公司”的成功個案,既總結提煉出中外會展業合作中令人神往的“光亞模式”,也通過實證研究對國際合作的理論進行了檢驗與補充。


潘文波,湖南岳陽市人,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博士。廣州大學廣州發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廣東光亞照明研究院院長,廣州光亞展覽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光亞咨訊(香港)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廣州光亞法蘭克福展覽有限公司總經理。擔任廣州市羅崗區政協委員、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常務理事、廣東會議展覽業協會執行會長、廣州市會展業行業協會副會長等社會職務。
 

目錄

究優勢互補之理 求共進雙贏之道(代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意義
一、本書研究的背景
二、本書研究的意義
第二節 文獻綜述
一、國外相關文獻綜述
二、國內相關文獻綜述
第三節 本書結構與思路
第四節 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文獻分析
二、實地調研
三、歷史分析
四、定量與定性相結合
五、比較研究
六、案例分析
第二章 展覽業國際合作的基礎理論研究
第一節 與展覽業發展有關的基礎理論研究
一、產業聚集理論
二、新區域主義理論
第二節 國際合作的基礎理論研究
一、國際分工理論及其啟示
二、國際產業轉移理論及應用
三、新國際貿易理論及其應用
第三節 引進外資相關理論研究
一、引進外資對東道國影響的理論
二、跨國公司的基本理論
三、跨國並購理論
四、跨國公司控制合資企業理論
第三章 中國展覽業的發展及其國際合作
第一節 中國展覽業發展的背景
一、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加強
二、中國成功人世的契機
三、國內產業發展布局背景︰三大產業帶
第二節 中國展覽業發展概述
一、中國展覽業發展的歷史
二、中國展覽業的發展現狀
三、中國展覽業未來發展的展望
第三節 中國展覽業的國際合作
一、中國展覽業開展國際合作的背景
二、中國展覽業開展國際合作的過程與不足
第四章 國外展覽業發展的經驗及其在中國的發展
第一節 國外展覽業發展的歷史與趨勢
一、國外展覽業的歷史發展
二、國外展覽業發展的當代趨勢
第二節 國外展覽業發展概況、特色及其經驗
一、世界主要國家與地區展覽業發展概況
二、國外展覽會的辦展特色
三、國外展覽業的成功經驗與啟示
第三節 國外展覽業進入中國的進程及其影響
一、國外展覽業進入中國的過程與階段
二、國外展覽業進入中國的影響
第五章 外資進入中國展覽市場的模式研究
第一節 外資進入中國展覽業市場的時機選擇
一、展覽市場發展的推動
二、中國展覽產業的格局
三、外資準入政策逐步放開
第二節 外資進入中國展覽業市場的模式分析
一、設立代表處或辦事處模式
二、投資展覽場館建設
三、移植展覽品牌
四、建立合資展覽公司
五、參股經營合作辦展
六、設立獨資公司或單獨舉辦展覽會
七、並購與改造
第三節 外資進入中國展覽市場的“雙贏”機制分析
一、通過合作達到“雙贏”的理論分析
二、“雙贏”理論對中國展覽業發展的啟示
第六章 外資進入中國展覽業的個案研究
第一節 合作的基礎條件分析
一、發展的特點與優勢
二、發展制約因素分析
第二節 合作過程中的博弈
一、雙方合作的動機與目的
二、合作的時機與對象選擇
三、合作模式的選取
第三節 合作效益評估及“光亞模式”的啟示
一、合作效益評估
二、“光亞模式”對中國城市展覽業發展的啟示
第七章 外國展覽業進入中國市場的對策研究
第一節 政府的角色與對策
一、政府的角色與功能定位
二、政府的對策選擇
第二節 行業協會的角色與對策
一、行業協會的角色與功能定位
二、行業協會對策選擇
第三節 企業的角色與對策
一、企業的角色與功能定位
二、企業的對策選擇
結語
參考書目
 

究優勢互補之理求共進雙贏之道 馮崇義

潘文波此書是研究外資進入中國會展業的第一部著作,有開山之功。它廣泛運用經濟領域的國際分工理論、國際產業轉移理論、新國際貿易理論和跨國公司理論等相關理論,對中國展覽業的國際合作特別是外資進入中國展覽業的背景、目的、特點和模式進行了系統的梳理與論述;而且以此為基礎,深入細致地研究了“廣州光亞法蘭克福展覽有限公司”的成功個案,既總結提煉出中外會展業合作中令人神往的“光亞模式”,也通過實證研究對國際合作的理論進行了檢驗與補充。此書同時在理論和實證兩個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代表著學術界對全球化背景下中外服務行業國際合作韻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中國可以說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最大受益者。日益加速的經濟全球化徹底改變了中國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宏觀環境,為中國企業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之資源、全面參與國際競爭與分工創造了條件。因為熱烈擁抱生產要素和自然資源在全球範圍內優化配置的機緣,中國的制造業近水樓台先得月,使中國迅速崛起為“世界工廠”,舉世矚目。相比之下,服務業的中外合作,起步較晚、進展遲緩,個中緣由很值得研究。對這個領域進行理論概括,更是一片有待開墾的處女地。

比起制造業來,服務行業涉及更多的“軟件”,層次更高,運行規則更為復雜,因而服務業層面中國市場與國際市場全面接軌,難度本來就更大些。但是,中外國際合作領域從制造業拓進到服務行業,勢在必行。需要特別清醒的是,我們是從信誓旦旦要消滅“帝、修、反”的閉關鎖國環境和心態中走過來的,在殖民主義時代和冷戰時代所形成的慣性思維還佔據著不少人的頭腦。盡管“殖民掠奪”、“經濟侵略”等火藥味太濃的字眼已不再時尚,但一些人依舊沿著冷戰思維的舊路子,在評論正常的中外經濟往來時,“危害國家民族利益”、“威脅國家經濟安全”等準冷戰語言依舊不絕于耳。實際上,抱著那種消極態度和故有成見嘖嘖不休,不僅于事無補,適足以增加不必要的猜疑與摩擦,反倒真的損害民族利益。

平心而論,外資大量進入中國,確實改變了中國企業所面對的格局。用套話來表述,是“機遇與挑戰並存”。既然經濟全球化已是既成事實,既然經濟全球化已經成為中國經濟迅猛發展的主要動力,既然千百萬中國企業已經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大顯神通,國人有充分的理由以積極態度面對全球化的挑戰。事在人為,全球化所帶來的廣闊國際合作空間,對實業界的有識之士來說是風光無限的機遇,盡管在把握這種機遇時也必須承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壓力,在競爭中成長為強者。

潘文波正是從國際合作理論切人,以寬廣的全球眼光透視中國展覽業的現狀,提出並論證了一系列給人帶來啟迪的精闢見解。比如說,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資本、技術、管理的巨大缺口,而且這些缺口不可能在短時間依靠國內自行解決,因此在對外開放過程中從資本技術要素相對豐富的發達國家獲得這些要素就成為中國維持多年經濟快速增長的一條有效途徑;中國廣闊的市場已經成為國際跨國公司的必爭之地,跨國公司已經大舉進入,中國企業只有成功地找到對付跨國公司的因應之道才能生存發展;在經濟資源全速進行全球配置、國際分工的廣度和深度都在迅速加強的背景下,各國企業之間的合作與競爭也在同步增長;同行未必是冤家,同行業間的常規關系未必是你死我活的爭斗,與其魚死網破、兩敗俱傷,不如走一條更加美好的路,通過相互之間的有效合作和利益共享機制,在成本、信息、服務和市場銷售等方面共同發展,借助合作來提升整個行業的競爭力,共同促進整個行業的發展。所論富有創見,充滿悟性與睿智。

本書不是紙上談兵,其說服力來自扎實的實證案例。論及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人們會不約而同地將視線集中于核心競爭力。廣州光亞展覽公司與法蘭克福展覽公司以對等參股的方式進行合作,以優勢互補的方式聯手,促成核心競爭力迅速升級。作為老牌國際強手,法蘭克福展覽公司有十分完善的營銷網絡、高素質的人才隊伍、雄厚的資金實力和豐富的管理經驗;在中國環境中迅速崛起的光亞展覽公司,則深諳不易為外人所知的中國人文、經濟、法律、政治、文化等宏觀軟環境因素,而且對顧客、競爭者、分銷商、供應商等商業行情了如指掌,而且處理在中國舉辦大型展那些錯綜復雜而外商難以勝任的協調事宜得心應手、游刃有余。兩家公司以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拓市場的方式一舉實現有形與無形資產的優化組合與對接,同時發揮優勢也同時贏得機會和效益,從而使廣州國際照明展覽會一躍成為高度專業化的國際大品牌,成績斐然。

對于學術理論界來說,此書是不可多得的實證分析文本;對于會展業以及其他服務行業的業界人士,此書是相當于“武林秘籍”的經驗之談。

(作者系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國際研究學院教授、博導,天津南開大學兼職教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3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