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文化交流︰空間、疆界、遷移

東亞文化交流︰空間、疆界、遷移
定價:179
NT $ 156
  • 作者:徐興慶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2-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6178466X
  • ISBN13:9787561784662
  • 裝訂:平裝 / 209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徐興慶、陳明姿編著的這本《東亞文化交流︰空間‧疆界‧遷移》是台灣大學與日本神戶大學相關課題的聯合研究成果。其所收的11篇論文,在不同程度上與範圍內,探討了東亞文化交流圈中的“空間”、“疆界”與“遷移”等問題,特別是聚焦在東亞的港口作為跨界的“接觸空間”。


徐興慶,台灣省南投縣人,一九五六年生。東吳大學東方語文學學士、日本九州大學國史學研究所碩士、博士。曾任中國文化大學日本語文學系副教授、日本研究所所長。日本天理大學國際文化學部教授,九州大學訪問學人、關西大學訪問學人。現任台灣大學日本語文學系教授。 著有︰《近代中日思想交流史�研究》(2004)、《日本����台灣研究�查及���史的研究》(2001)、《我國的日本研究現況及其未來展望》(2000)、《近世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1992);編有《德川時代日本儒學史論集》(2004,合編)、《朱舜水集補遺》(1992)等書。 陳明姿,一九五二年生于台灣什中。輔大日本語文學系學士、日本東北大學碩士、博士。曾任輔仁大學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日本與文學系主任,現任台灣大學日本語文學系教授。曾任台灣日語教育學會理事長(2001—2003)。主要從事中日文學、文化之比較與研究。
 

目錄

序言 黃俊杰
東亞的全球化——族群與國族主義的交錯 佐佐木衛
平清盛中國外交政策與大輪田泊 高橋昌明
瀨戶內海和港都——15世紀中葉與兵庫相連接的港口 藤田裕嗣
殖民城市青島的文化摩擦及其時代特點 森紀子
帝國與殖民地的境界和越境——以釜關聯絡船和渡航證明書為中心 柳教烈
東亞的海洋世界與港口城市的歷史和文化 洪錫俊
近代廣東僑匯的民營方式——以潮汕為例 袁丁
王韜的日本經驗及其思想變遷 徐興慶
由漱石文學觀看日本近代新女性——以《草枕》等作品為主 範淑文
作為接觸空間的台南安平港——試論佐藤春夫《女誡扇綺譚》中的“錯過” (木通)口大(�右)
有吉佐和子的中國報告 陳明姿
跋 徐興慶
作者、譯者簡介
人名索引
 

《東亞文化交流:空間‧疆界‧遷移》這部書收錄的11篇論文,都是曾在2006年11月29—30日,由台灣大學“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劃與日本神戶大學“海港都市文化學之創成”研究計劃,合辦的同一名稱的國際研討會發表,並經作者修訂而定稿的文章。在結集出版之際,我樂于向讀者說明這部書的主題及相關課題。

參與台大“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劃的教師同仁,雖然以東亞經典及其價值理念作為研究的重點,但也常常將經典置于東亞文化交流史的脈絡中加以考量。本書編輯出版的原初目標,就是有心于拓展東亞文化交流史的視野。日本神戶大學佐佐術衛教授長期以來致力于“海港都市文化學”研究,成績斐然,他領導的研究計劃成員,來自日本史、西洋史、中國史、日本文學、中國文學、社會學與地理學等不同學科,他們與台大同仁的合作,確實有助于“東亞文化交流史”領域的開拓。

“東亞文化交流史”是“區域史”(regional history)研究中的重要領域,這不僅是因為在東亞歷史上出現如儒學、佛教、道家、神道等偉大的精神傳統與宗教信仰,出現源遠流長的漢字文化、中國傳統醫學等文化遺產,出現影響深遠的律令制等政治制度,更是因為最近十余年來東亞地區的快速崛起,《東洋經濟周刊》曾統計,自1996至2005年的十年之間,亞洲各國之間的航空旅客成長率是109%,遠超過全球跨洲的平均成長率60%、亞洲與北美間的67%、亞洲與歐洲之間的59%,以及歐洲各國之間的36%。東亞的崛起應是21世紀全球化時代可以預期的新趨勢。在東亞地區勇猛向前之際,迫切需要鑒往以知來,深入研究“東亞文化交流史”的經驗,汲取歷史的智慧。

作為“區域史”的“東亞文化交流史”,介于20世紀盛行的“國別史”(national history)與21世紀開始之際許多學者所提倡的“全球史”(global history)研究之間,既在“全球史”的視野中探討東亞文化圈的區域性特征,又盱衡東亞各國“國別史”的具體經驗,確實很能彰顯東亞文化史的共性與殊性。

這部書所編的論文,都在不同程度上與不同範圍內,涉及東亞文化交流圈中的“空間”、“疆界”與“遷移”等問題,特別是聚焦在東亞的港口作為跨界的“接觸空間”,探討不同文化在特定港口(如青島)的接觸與涵融,或“中心”(如帝國)與“邊陲”(如殖民地)的疆界與越界問題,或作為不同疆界之間的“媒介人物”(用楊聯升先生語,見楊聯升︰《中國文化中的媒介人物》,收入《大陸雜志史學叢書》第1輯第1冊《史學通論》,台北︰大陸雜志社,未著出版日期,頁243—250)如王韜或有吉佐和子等對“異己”的觀察。東亞文化交流史上這類跨界的交流活動以其跨越疆界的人物交流、經濟交流、政治互動而產生“解疆域化”的效應,有助于各種“社群”的再建構。東亞文化交流史的具體經驗對于21世紀全球化時代的新課題,如認同問題、外勞問題、族群問題、移民問題、多元文化互動問題,都具有深刻的歷史啟示,佐佐木衛教授所編的《越境��移動��������再構築》(東京:東方書店,2007年)一書,對上述問題就有所探討。

在東亞文化交流史上,各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從“解構”到“重構”的過程中,涉及諸多問題,有待進一步探索。舉例言之,東亞各國文化交流的史實顯示,各國之間基本上是在權力不對等、文化資源不對等的客觀條件之下展開交流活動,因而形成“中心”對“邊陲”的支配關系。但進一步來看,頻繁的交流活動與各國政經情勢的變動,卻又在“解疆域化”的過程中,對所謂“中心”可能產生某種“解構”性的沖擊,也可能使新的“中心”對新的“邊陲”造成新形態的宰制作用。凡此種種歷史現象不僅在經驗事實上饒富趣味,而且也潛藏著深刻的理論意趣。我衷心期待,這部書的出版標志著我們探討“東亞文化交流史”的起點。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