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與高層轉喻研究

語言與高層轉喻研究
定價:216
NT $ 188
  • 作者:陳香蘭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3-09-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1229135
  • ISBN13:9787301229132
  • 裝訂:254頁 / 普通級 / 1-1
 

內容簡介

主要研究文字表面難以觀察到的抽象的認知轉喻思維即商層轉喻。具體來說,從認知語用角度,研究語言現象尤其漢語現象中的高層轉喻。首先,我們將語境因素考慮其中,提出高層轉喻思維的總體模式,並對「What’s X doing Y」構式、現代漢語的間接拒絕、現代漢語疑問句的意義偏離、漢語伏應和「的」字結構這五種語言現象中的轉喻思維進行研究。研究發現,這五種語言現象都存在高層轉喻,但其高層轉喻有各自不同的認知特點,操作過程也有區別;另一方面,在不同語境下同一種語言現象的轉喻操作也會有變化,甚至有的轉喻思維常常受語境因素的制約,有無轉喻與語境有絕對的關系。

總之,這本《語言與高層轉喻研究》揭示了語言表達背后的轉喻思維機制,探討語境如何制約轉喻思維,解釋了一些傳統語法理論和言語行為理論難以解釋的語言現象,屬於認知理論前沿成果。

陳香蘭,北京大學博士后,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
 

目錄

第一章 引論
1.1 研究起因
1.2 研究層面與創新觀點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與路線

第二章 高層轉喻研究
2.1 高層轉喻與低層轉喻的分類
2.2 高層情景轉喻研究
2.2.1 場境理論
2.2.2 間接言語行為與高層轉喻
2.2.3 「what is N」構式與高層轉喻
2.2.4 「what’s x doing Y」構式與高層轉喻
2.3 語法轉喻研究
2.3.1 語法轉喻的界定
2.3.2 語法轉喻主要觀點
2.4 高層篇章轉喻

第三章 高層轉喻思維模式與基本觀點
3.1 高層轉喻思維模式
3.2 高層轉喻的認知語境觀
3.3 高層轉喻的情景語境限制觀
3.4 高層轉喻的多域操作觀
3.4.1 多個源域與一個目的域
3.4.2 一個源域與多個目的域
3.4.3 多域操作變體觀
3.5 高層轉喻推理觀
3.6 高層轉喻認知背景限制觀

第四章 高層轉喻與語境:「What’s X doing Y」構式限制性因素探討
4.1 「what’s X doing Y」構式的多樣解釋
4.1.1 Kay & Fil:lmore的觀點
4.1.2 Panther & Thornburg的觀點
4.1.3 Ruiz de Mendoza的觀點
4.2 轉喻操作模式的修正
4.3 「What’s x doing”和「what’s X doing Y」的異同與規約性
4.4 成分變化與「what’s x doing Y」構式
4.4.1 「doing」在不同語境下的功能
4.4.2 說話對象不同與構式義變化
4.4.3 子構式不同與構式義變化
4.5 情景語境與認知背景不同功能
4.6 「what’s x doing Y」構式的轉喻操作域
4.7 「what’s x doing Y」構式轉喻思維的限制規則

第五章 現代漢語間接拒絕言語行為與高層轉喻
5.1 拒絕言語行為重新分類
5.1.1 直接拒絕與間接拒絕
5.1.2 有言拒絕與無言拒絕
5.1.3 狹義拒絕與廣義拒絕
5.2 間接拒絕的特點
5.2.1 間接拒絕形式多樣
5.2.2 間接拒絕的意義偏離
5.2.3 言語行為類型與功能不一致
5.3 間接拒絕的高層轉喻思維
5.3.1 間接拒絕的部分代整體轉喻
5.3.2 間接拒絕的整體代部分轉喻
5.3.3 因果思維與高層轉喻
5.4 間接拒絕的高層轉喻限制因素
5.4.1 語境限制
5.4.2 認知背景限制
5.4.3 話語意圖限制
5.5 間接拒絕的轉喻多域操作
5.5.1 由間接到直接的多域轉喻操作
5.5.2 由直接到間接的多域轉喻操作

第六章 現代漢語疑問句意義偏離與高層轉喻
6.1 現代漢語疑問句研究及疑問句意義的復雜性
6.1.1 現代漢語疑問句研究
6.1.2 疑問句意義的復雜性
6.2 疑問句重新分類
6.2.1 疑問句分類觀點
6.2.2 疑問句研究范圍
6.3 疑問句意義偏離
6.3.1 意義偏離的界定
6.3.2 四種疑問句意義偏離的情況
6.3.3 強偏離與弱偏離
6.4 意義偏離與高層轉喻
6.4.1 同一話語多種意義偏離與高層轉喻
6.4.2 意義偏離與高層轉喻類型

第七章 轉喻與語篇:伏應與高層轉喻
7.1 照應與語篇
7.1.1 照應的相關研究
7.1.2 語篇照應的局限性
7.2 伏應的認知激活方式
7.2.1 同指伏應與轉喻思維
7.2.2 因果伏應與轉喻思維
7.3 「伏」「應」與高層轉喻
7.3.1 伏筆中的轉喻思維
7.3.2 應筆中的轉喻思維
7.4 伏應種類與高層轉喻思維
7.4.1 多伏筆一應筆與高層轉喻思維
7.4.2 多應筆一伏筆與高層轉喻思維
7.4.3 多線伏應與高層轉喻思維

第八章 「的」字結構的構式觀與高層轉喻思維
8.1 「的」字結構與構式
8.1.1 「的」字結構的語義特征
8.1.2 「的」字結構的形式特征
8.2 「的」字構式的轉喻思維機制
8.2.1 「的」字構式的轉喻思維模式
8.2.2 「的」字構式轉喻中「X」的特殊性
8.3 「的」字構式的轉喻類型
8.3.1 「領有者—領有物」轉喻
8.3.2 「地點—人/物」轉喻
8.3.3 「性狀—事物」轉喻
8.3.4 「施事+行為—對象」轉喻
8.3.5 「行為+受事—人」轉喻
8.3.6 「數量—事物」轉喻
8.3.7 「時間—事物」轉喻
8.3.8 「施事+行為+受事—事物」轉喻
8.3.9 「行為+性狀—事物」轉喻
8.4 「的」字構式的限制
8.4.1 「的」字構式的轉喻限制
8.4.2 「的」字構式的區別性、指稱性限制
8.4.3 「的」字構式內、外限制
8.4.4 「的」字構式的語境限制
8.5 「的」字構式的轉喻特例
8.6 「的」字結構語塊觀與語塊類型
8.6.1 單語塊「的」字構式
8.6.2 拼接語塊「的」字構式
8.6.3 復合語塊「的」字構式

第九章 結語
9.1 語言現象各章研究結論
9.2 五種語言現象的轉喻共性
9.3 研究局限與今后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索引
后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