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繁葉茂-西方古典音樂在中國

枝繁葉茂-西方古典音樂在中國
定價:120
NT $ 104
 

內容簡介

將通過與近代史事件、文化史和精神史的背景,來闡明西方音樂在中國的歷史是靠內在的能動性,並非所有音樂文化都有這種能使自己的音樂文化普遍化的能動性。為什麼中國音樂有時候能與西方音樂共生,有時候則否?

我的講述經常離開了狹義上的音樂史,但有一點應該是明確的:西方音樂在中國的這個發展過程開始了她的普遍化,盡管它有時總一再由於政治緣故或間隔停滯、或由各種最不同方式的文化對抗成為一種負擔。
 

目錄

前言

1.「外」和「中」——西方古典音樂在中國
時間模式:「中」和「外」之間的西方古典音樂在中國

2.「根」和「枝」——第一次鴉片戰爭直至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期間西方古典音樂在中國
「根」
「主干」:上海
題外話:上海市工部局樂隊的歷史、結構、綱領
「主干」和「分枝」:上海、哈爾濱、北京及各位音樂家的生活道路

3.「洋為中用」——西方古典音樂在共產主義的中國(1949年~1978年)
1949年后中國音樂的兩個階段
「文化」和文化大革命
樣板戲及其京劇的發展
折斷了的「枝」
多樣化在中國——歷史回顧
開始扎根:「新音樂」
延安精神
「洋為中用」
歌曲

4.明星的時刻——西方古典音樂在改革、開放(1978年)以后的中國
意識形態和實踐的差異-1978年后從縫隙間發展的西方古典音樂
西方古典音樂在中國及反思民族身份:愛國主義和民族聲譽
世界一體化——文化的差異
貝多芬回來了
公共精神的殿堂
新潮音樂
觸及思想與創新——世界音樂關聯域中的中國音樂(譚盾)
屋漏偏逢雨——中國音樂與市場經濟
「我」的新迷信
崇拜與冷眼——新星
新、老英雄模范

5.兩位西方古典音樂的傳播者——德理格和譚抒真
接近和陌生——中國歷史與外國人打交道
從皇宮到教會學校
德理格(1670年~1746年)
時異境遷:從德理格到譚抒真
譚抒真(1907年~2002年)
附錄:小提琴及其制作在中國

6.音樂是快樂——論中國音樂的「中國性」
新音樂的折衷主義、音樂的智慧、斷裂的認同
音樂里的中國智慧從何而來?
中國音樂的基本特性
音樂的意義
中國音樂的普遍性和「中國」性
文人音樂和鍾子期的故事

7.結束語

參考文獻
譯后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