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本介紹Creo Parametric 2.0 的完全自學手冊,內容安排由淺入深。全書共27 章,包括Creo Parametric 2.0入門、草圖繪制、實體特征、曲面設計、ISDX 曲面造型、零件工程圖、裝配操作、模型渲染、動畫、模具設計、EMX 模架設計、鈑金設計、數控編程、銑削加工、車削加工、后置處理等。本書內容全面,講解細致,並穿插大量的綜合范例。
本書作為自學手冊,在講解上通俗易懂,配合大量真實操作圖進行說明,使初學者能夠直觀、准確地進行操作,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本書每章都列舉了實例,讓讀者通過實踐鞏固所學的知識。隨書贈送的光盤中包含了大部分綜合范例的素材文件和效果文件,可以配合圖書進行學習。
本書有很強的實用性,可作為機械工程設計人員的Creo Parametric 2.0 自學教程和參考書籍,同時適合廣大Creo Parametric 2.0 初、中級讀者使用。
目錄
第1篇 基礎操作
第1章 CreoParametric2.0入門
1.1CreoParametric2.0軟件介紹2
1.1.1CreoParametric2.0簡介2
1.1.2CreoParametric2.0的特點2
1.1.3CreoParametric2.0的功能2
1.1.4Creo主要應用程序5
1.2CreoParametric2.0啟動與用戶界面7
1.2.1CreoParametric2.0啟動與退出7
1.2.2用戶界面簡介8
1.3參數設置12
1.3.1系統顏色設置12
1.3.2模型顯示設置13
1.3.3圖元顯示設置14
1.3.4草繪器設置14
1.3.5裝配設置15
1.3.6數據交換設置16
1.3.7界面設置17
1.4常用文件操作19
1.4.1新建文件19
1.4.2打開文件20
1.4.3保存文件22
1.4.4保存文件副本23
1.4.5備份文件23
1.4.6重命名文件24
1.4.7拭除文件24
1.4.8刪除文件24
1.5用戶工作目錄設置25
1.5.1通過「選擇工作目錄」
命令設置25
1.5.2在「文件打開」對話框中設置25
1.5.3在文件夾導航器中設置26
1.5.4通過快捷方式設置26
第2章 幾何模型顯示及視圖設置
2.1幾何模型的顯示方式29
2.2視圖操作30
2.2.1通過「視圖」工具欄進行視圖操作30
2.2.2通過鍵盤、鼠標組合控制幾何模型的
縮放、旋轉、平移30
2.3模型定向31
2.4層的設置及使用32
2.4.1層、層樹的概述和用途32
2.4.2管理圖層32
2.4.3層的類型33
2.4.4層的狀態33
2.5模型的顏色設置33
2.6系統顏色設置34
第3章 模型基准
3.1模型基准概述37
3.2創建基准平面37
3.3創建基准軸42
3.4創建基准點46
3.5創建基准曲線48
3.6基准特征的顯示與隱藏49
第2篇 零件繪圖基礎
第4章 平面草圖繪制
4.1草圖繪制的基礎知識51
4.1.1參數化的草圖51
4.1.2草圖保存51
4.2草繪工作界面介紹51
4.2.1進入草繪界面51
4.2.2草繪界面布局51
4.2.3「草繪」選項卡中各工具講解52
4.3基礎圖元繪制54
4.3.1繪制點54
4.3.2繪制線55
4.3.3繪制矩形56
4.3.4繪制圓57
4.3.5繪制弧59
4.3.6繪制橢圓60
4.4高級圖元繪制61
4.4.1繪制坐標系61
4.4.2繪制圓錐弧61
4.4.3繪制倒圓角62
4.4.4繪制樣條曲線63
4.4.5通過參照創建圖元64
4.4.6繪制文本65
4.4.7調色板的使用66
4.5草繪編輯工具66
4.5.1修剪編輯67
4.5.2鏡像編輯68
4.5.3移動、縮放與旋轉的編輯69
4.5.4復制和粘貼69
4.5.5刪除70
4.6人工尺寸標注70
4.6.1線性標注70
4.6.2半徑、直徑標注71
4.6.3角度標注71
4.6.4周長標注72
4.6.5尺寸修改72
4.7幾何約束73
4.7.1幾何約束類型73
4.7.2解決過度約束74
4.8綜合范例74
4.8.1范例1:支架平面草圖的繪制74
4.8.2范例2:六角螺母平面草圖的繪制76
4.8.3范例3:墊片平面草圖的繪制79
第5章 基礎實體特征
5.1實體特征的基礎知識85
5.1.1CreoParametric2.0的三維設計環境85
5.1.2實體建模的規律和方法85
5.1.3實體建模的一般流程86
5.2拉伸特征88
5.2.1拉伸特征的含義及應用88
5.2.2拉伸特征的啟動及特征選項的含義88
5.2.3拉伸特征的創建方法89
5.3旋轉特征89
5.3.1旋轉特征的含義及應用89
5.3.2旋轉特征的啟動及特征選項的含義90
5.3.3旋轉特征的創建方法90
5.4掃描特征91
5.4.1掃描特征的含義及應用91
5.4.2掃描特征的啟動及特征選項的含義91
5.4.3掃描特征的創建方法93
5.4.4螺旋掃描特征93
5.5混合特征95
5.5.1混合特征的含義及應用95
5.5.2混合特征的啟動及特征選項的含義95
5.5.3混合特征的創建方法96
5.6綜合范例98
5.6.1范例1:手柄模型的創建98
5.6.2范例2:茶壺模型的創建102
第6章 特征的工程修飾
6.1孔特征109
6.1.1孔的定位方式109
6.1.2簡單孔的創建111
6.1.3異形孔的創建111
6.1.4標准孔的創建112
6.2倒圓角特征112
6.2.1倒圓角特征的含義及應用112
6.2.2倒圓角特征的啟動及特征選項的含義112
6.2.3倒圓角特征的創建方法113
6.3倒角特征114
6.3.1倒角特征的含義及應用114
6.3.2邊倒角特征的啟動及創建114
6.3.3拐角倒角特征的啟動及創建115
6.4殼特征116
6.4.1殼特征的含義及應用116
6.4.2殼特征的啟動及創建116
6.5筋特征118
6.5.1筋特征的含義及應用118
6.5.2軌跡筋特征的啟動及創建118
6.5.3輪廓筋特征的啟動及創建119
6.6拔模特征120
6.6.1拔模特征的含義及應用120
6.6.2一般拔模特征的啟動及創建120
6.6.3可變拖動方向拔模特征的啟動及創建122
6.7綜合范例:基座模型的創建125
第7章 實體特征操作
7.1特征修改131
7.2重定義特征131
7.3插入特征133
7.4特征排序134
7.5特征的刪除、隱含及隱藏135
7.5.1特征間的父子關系135
7.5.2特征刪除135
7.5.3特征隱含136
7.5.4特征隱藏137
7.6復制特征137
7.6.1新參考復制139
7.6.2相同參考復制141
7.6.3鏡像復制142
7.6.4移動復制143
7.7陣列特征144
7.7.1陣列特征的含義及應用144
7.7.2陣列特征的啟動及陣列特征的類型145
7.7.3尺寸陣列特征的創建方法146
7.7.4方向陣列特征的創建方法147
7.7.5軸陣列特征的創建方法148
7.7.6填充陣列特征的創建方法148
7.7.7表陣列特征的創建方法150
7.7.8參考陣列特征的創建方法150
7.8特征成組151
第3篇 曲線曲面設計
第8章 曲面設計概述
8.1曲面設計的發展歷程153
8.2曲面設計的現狀與發展趨勢153
8.3曲面設計的數學概念154
8.3.1曲線的數學表達方式155
8.3.2曲面的數學表達方式156
8.4基准曲線156
8.4.1「通過點」曲線156
8.4.2來自方程的曲線158
8.4.3來自橫截面的曲線160
8.5相交曲線161
8.5.1由曲面生成曲線161
8.5.2由曲線生成曲線161
8.6投影曲線162
8.7包絡曲線163
8.8偏移曲線163
8.9修剪曲線164
8.10綜合范例165
8.10.1范例1:繪制熱水壺輪廓165
8.10.2范例2:繪制曲線面構架167
8.10.3范例3:繪制自行車車座構架169
第9章 曲面基礎控制
9.1曲面復制173
9.2曲面鏡像174
9.3曲面修剪174
9.4曲面合並175
9.5曲面偏移176
9.5.1標准偏移特征176
9.5.2具有拔模特征176
9.5.3展開特征177
9.5.4替換曲面特征177
9.6曲面延伸178
9.7綜合范例179
9.7.1范例1:繪制熱水壺形狀179
9.7.2范例2:偏移曲面與鏡像曲面180
9.7.3范例3:曲面鏡像、偏移及合並182
第10章 高級曲面控制
10.1創建螺旋掃描曲面186
10.1.1創建恆定螺距的螺旋掃描曲面186
10.1.2創建可變螺距的螺旋掃描曲面187
10.2創建邊界混合曲面189
10.2.1單向邊界混合曲面189
10.2.2雙向邊界混合曲面190
10.2.3設置邊界約束條件191
10.2.4定義控制點192
10.2.5定義影響曲線193
10.3將切面混合到曲面193
10.3.1建立由曲線驅動的相切拔模曲面193
10.3.2由邊線建立外部混合相切曲面195
10.3.3由邊線建立內部混合相切曲面196
10.4曲面自由形狀與實體自由形狀197
10.4.1曲面自由形狀197
10.4.2實體自由形狀199
10.5創建展平面組201
10.5.1在默認狀態下展平面201
10.5.2自定義放置展平面組202
10.6曲面與實體的轉化203
10.6.1曲面轉化為實體203
10.6.2實體轉化成曲面204
10.7綜合范例205
10.7.1范例1:繪制電熨斗形狀205
10.7.2范例2:繪制電話聽筒模型215
第11章 使用ISDX創建造型曲面
11.1模塊簡介226
11.2界面介紹226
11.3創建造型曲線227
11.3.1造型曲線基礎概念227
11.3.2創建一般造型曲線228
11.4創建圓和圓弧229
11.5通過投影創建COS曲線229
11.6通過相交曲面創建COS曲線230
11.7偏移曲線231
11.8來自基准的曲線232
11.9來自曲面的曲線232
11.10編輯造型曲線233
11.10.1編輯曲線點或控制點233
11.10.2改變軟點類型233
11.10.3改變曲線類型234
11.10.4設置相切條件234
11.10.5增加造型曲線上的內部點235
11.10.6刪除造型曲線上的點236
11.10.7刪除造型曲線236
11.10.8分割或合成造型曲線236
11.11創建造型曲面237
11.11.1創建邊界曲面237
11.11.2創建放樣曲面237
11.11.3創建混合曲面238
第4篇 工程繪圖
第12章 零件工程圖
12.1工程圖概述240
12.1.1進入工程圖模塊240
12.1.2工程圖的視圖類型241
12.2工程制圖標准242
12.2.1投影視角242
12.2.2繪圖單位242
12.2.3圖紙圖框242
12.2.4繪圖比例243
12.2.5繪圖線條243
12.3工程圖的相關配置文件244
12.3.1工程圖配置文件244
12.3.2config.pro配置文件245
12.4工程圖繪制的一般流程245
12.5創建視圖246
12.5.1創建主視圖246
12.5.2創建投影視圖247
12.5.3創建立體視圖248
12.5.4創建局部視圖249
12.5.5創建破斷視圖250
12.6創建剖視圖250
12.6.1創建全剖視圖250
12.6.2創建半剖視圖252
12.6.3創建局部剖視圖253
12.6.4創建轉正剖視圖254
12.6.5創建展開剖視圖256
12.7視圖操作257
12.7.1移動視圖257
12.7.2刪除視圖257
12.7.3設置視圖狀態257
12.7.4設置視圖顯示方式258
12.7.5設置視圖比例260
12.7.6視圖對齊260
12.8尺寸標注261
12.8.1顯示驅動尺寸261
12.8.2創建人工尺寸262
12.8.3編輯尺寸264
12.8.4清除尺寸265
12.9公差標注267
12.10文本標注269
12.11表格271
12.12設計工程圖模板272
12.12.1設計工程圖模板的操作步驟272
12.12.2使用工程圖模板的操作步驟277
12.13綜合范例:繪制殼體工程圖277
第5篇 裝配
第13章 裝配概述與基礎操作
13.1裝配功能簡介286
13.1.1進入裝配環境286
13.1.2裝配窗口簡介286
13.1.3裝配的概念和基本術語287
13.1.4裝配樹的顯示287
13.2裝配的創建過程288
13.2.1自底向上裝配288
13.2.2自頂向下裝配288
13.3插入元件288
13.4元件移動289
13.5添加約束291
13.5.1重合291
13.5.2平行293
13.5.3角度294
13.5.4距離295
13.5.5法向297
13.6重復放置零件297
13.7鏡像零件299
13.8陣列零件299
13.9綜合范例:虎鉗裝配過程300
第14章 裝配高級操作
14.1連接裝配310
14.1.1銷釘310
14.1.2滑動桿311
14.1.3圓柱312
14.1.4平面313
14.1.5球314
14.1.6焊接315
14.2撓性裝配316
14.2.1定義撓性零件316
14.2.2撓性零件裝配317
14.3布局圖裝配320
14.3.1建立布局文件320
14.3.2繪制布局圖320
14.3.3利用布局對零件進行參數控制322
14.3.4利用布局圖實現產品自動裝配324
14.4骨架模型裝配325
14.4.1建立骨架模型325
14.4.2參考骨架模型在組件中創建零件327
14.5綜合范例:繪制電視遙控器外殼329
第6篇 渲染及動畫
第15章 模型渲染
15.1渲染概述335
15.2設置模型外觀335
15.2.1功能區336
15.2.2我的外觀區336
15.2.3模型外觀區336
15.2.4外觀庫區336
15.2.5自定義外觀區336
15.2.6賦予模型對象材質的一般步驟340
15.3場景設置341
15.4房間設置341
15.4.1工具條342
15.4.2房間外觀工具盒343
15.4.3屬性工具盒343
15.5光源344
15.5.1光源的種類345
15.5.2「光源」選項卡345
15.5.3工具條346
15.5.4光源調色板346
15.5.5設置光源屬性346
15.6效果349
15.7設置模型透視圖350
15.8渲染設置351
15.8.1Photolux渲染器參數設置351
15.8.2PhotoRender渲染器參數設置353
15.9生成渲染圖片354
15.10綜合范例:不銹鋼禮品渲染354
第16章 動畫
16.1動畫概述360
16.1.1CreoParametric2.0中動畫
常用關鍵術語360
16.1.2進入動畫模塊360
16.2動畫創建的方法361
16.2.1定義動畫361
16.2.2定義主體361
16.2.3創建拖動363
16.2.4「關鍵幀序列」對話框365
16.2.5「關鍵幀序列(定義)」對話框365
16.2.6主體鎖定368
16.2.7建立事件368
16.2.8建立定時視圖369
16.2.9建立定時透明370
16.2.10建立定時樣式372
16.2.11動畫設置373
16.2.12運行動畫與導出動畫文件374
16.2.13「動畫」控制區375
16.2.14「捕獲」對話框375
16.2.15碰撞檢測設置376
16.2.16顯示圖元377
16.2.17時間線377
16.2.18設置動畫參數378
16.2.19制作動畫步驟379
16.3綜合范例379
16.3.1范例1:MP3播放器拆解動畫379
16.3.2范例2:玩具魔方動畫384
第7篇 模具設計
第17章 模具設計概述
17.1塑料模具概述393
17.1.1注塑成型原理和注塑機介紹393
17.1.2塑料性質和常用塑料介紹395
17.1.3塑料制品的設計工藝要求397
17.1.4塑件材料選擇400
17.1.5塑料模具的基本組成及作用400
17.1.6常見模具結構類型及優缺點401
17.2模具設計窗口及功能介紹403
17.3模具設計要點與一般流程405
17.3.1使用CreoParametric2.0
設計模具的一般流程405
17.3.2模具設計要點405
17.4用CreoParametric2.0設計
模具的模型精度問題408
17.5模具布局與添加參考零件409
17.5.1模具布局409
17.5.2范例:可視門鈴室外機上蓋注射模型410
17.6設置收縮率412
17.7建立模具模型414
第18章 分型及組件設計
18.1創建模具分型曲面418
18.1.1分型面與分型面的規則418
18.1.2一般方法創建的分型面418
18.1.3復制分型面418
18.1.4填充分型面418
18.1.5陰影分型面419
18.1.6裙邊分型面421
18.1.7其他分型面423
18.1.8填充分型面上的孔424
18.2創建模具體積塊與滑塊424
18.2.1分割法424
18.2.2聚合法426
18.2.3草繪法429
18.2.4滑塊法430
18.2.5重定義與修改體積塊432
18.3模具組件設計434
18.3.1流道設計434
18.3.2等高線設計436
18.3.3頂桿孔設計437
18.4綜合范例:繪制可視門鈴室外機上蓋
注射模具438
第19章 模具分析及修改
19.1模具檢測444
19.1.1「分析」選項卡444
19.1.2投影面積計算445
19.1.3厚度檢測445
19.1.4拔模檢測448
19.1.5檢查等高線(水道)回路449
19.2零件成型分析450
19.2.1模型窗口分析451
19.2.2澆口位置分析452
19.2.3流動分析453
19.2.4冷卻質量分析455
19.2.5縮痕分析455
19.2.6分析報告書457
19.3模具修改459
19.3.1原始零件設計修改459
19.3.2分型面修改460
19.3.3等高線(水道)修改461
19.3.4開啟動作及修改463
19.4綜合范例:分析及修改模具464
第20章 EMX模架設計
20.1模架設計簡介468
20.1.1中小型標准模架的結構形式468
20.1.2大型模架的結構形式469
20.2塑料模具專家EMX5.0470
20.2.1安裝與配置470
20.2.2使用EMX5.0設計模架的基本步驟472
20.2.3EMX5.0的設計界面472
20.2.4EMX5.0中命令的使用472
20.2.5建立及修改項目477
20.2.6建立模架479
20.2.7其他組件482
20.3綜合范例:可視門鈴室外機上蓋
注射模具模架設計487
第8篇 鈑金設計
第21章 鈑金設計與制造
21.1鈑金設計概述495
21.2用戶界面495
21.3鈑金設計的一般流程496
21.4創建鈑金件497
21.4.1鈑金件設計配置選項497
21.4.2默認參數498
21.4.3利用轉換創建鈑金件500
21.4.4創建壁501
21.4.5扯裂506
21.4.6剪切509
21.4.7凸模510
21.4.8拐角防裂槽511
21.5鈑金的彎曲余量和展開長度512
21.5.1彎曲余量與展開長度512
21.5.2創建折彎表514
21.6折彎與展平515
21.6.1固定幾何515
21.6.2折彎順序516
21.7鈑金制造准備517
21.8鈑金工程圖519
21.9綜合范例:支架鈑金設計520
第9篇 數控加工
第22章 數控編程概述
22.1CreoParametric2.0數控加工概述524
22.1.1包絡定義法數控加工524
22.1.2CreoParametric2.0數控加工的特點525
22.2加工基礎知識525
22.2.1加工工藝分析525
22.2.2加工工藝參數526
22.2.3CreoParametric2.0中的加工
配置參數528
22.3數控編程的一般流程531
22.3.1創建加工文件531
22.3.2創建幾何體531
22.3.3創建刀具531
22.3.4創建操作534
22.3.5創建NC序列535
22.3.6刀路仿真536
22.3.7刀路輸出536
22.3.8刀路后置處理540
22.4綜合范例541
22.4.1范例1:數控加工流程541
22.4.2范例2:創建加工工件546
第23章 銑削加工
23.1銑削加工的參數設置552
23.2體積塊銑削557
23.2.1體積塊粗加工的加工設置558
23.2.2常用的參數設置方法559
23.3局部加工559
23.3.1加工設置方法559
23.3.2局部銑削的參數設置方法562
23.4輪廓加工562
23.4.1關於輪廓銑削562
23.4.2創建輪廓銑削NC序列563
23.5表面(端面)銑削564
23.5.1關於表面銑削564
23.5.2創建表面銑削NC序列564
23.6曲面加工565
23.6.1關於曲面銑削565
23.6.2創建曲面銑削NC序列566
23.7腔槽加工567
23.7.1關於腔槽銑削567
23.7.2創建腔槽銑削NC序列567
23.8軌跡加工568
23.8.1關於軌跡銑削568
23.8.2創建「2軸」軌跡銑削NC序列568
23.8.3創建「3軸」軌跡銑削NC序列569
23.9雕刻加工570
23.9.1關於雕刻570
23.9.2創建雕刻NC序列570
23.10孔加工571
23.10.1孔加工介紹571
23.10.2創建孔加工NC序列571
23.10.3定義深度572
23.11粗加工與重新粗加工573
23.11.1關於粗加工和重新粗加工573
23.11.2創建粗加工NC序列573
23.11.3創建重新粗加工NC序列574
23.11.4粗加工和重新粗加工專用
的銑削參數575
23.12精加工578
23.12.1關於精加工578
23.12.2創建精加工NC序列578
23.12.3精加工專用的銑削參數579
23.13綜合范例:銑削加工參數設置581
第24章 車削加工
24.1車削輪廓定義586
24.1.1包絡定義法586
24.1.2曲面定義法586
24.1.3草繪定義法587
24.1.4橫截面定義法587
24.1.5參考模型定義法588
24.2區域車削588
24.3輪廓車削590
24.4凹槽車削592
24.5螺紋車削594
24.6孔位車加工595
24.6.1關於孔加工595
24.6.2創建孔加工的數控加工序列596
24.6.3孔加工的循環類型596
24.7綜合范例:裝飾支架597
第25章 線切割
25.1線切割基礎知識607
25.1.1基礎知識607
25.1.2線切割加工工藝607
25.1.3線切割加工中的一些經驗608
25.1.4切割前工件的准備609
25.1.5CreoParametric2.0中的
線切割加工參數609
25.22軸線切割611
25.2.1創建2軸線切割NC序列611
25.2.2創建粗加工、精加工和分離切削運動611
25.2.3指定螺旋點和進刀點612
25.2.4指定2軸輪廓切削的錐角613
25.2.5指定拐角條件613
25.2.6拐角條件類型614
25.2.7創建無芯切削運動614
25.2.8為無芯切削運動指定起始點615
25.34軸線切割616
25.3.1以「XYZ/IJK」格式創建4軸線
切割NC序列616
25.3.2以「平動頭1/平動頭2」格式創建
4軸線切割NC序列616
25.4綜合范例:2軸線切割618
第26章 后期處理
26.1制作配置文件622
26.1.1配置文件的命名規則622
26.1.2后置處理模式622
26.1.3新建配置文件623
26.2建立數控程序652
26.2.1創建數控程序652
26.2.2輸出一組NC序列652
26.2.3數控程序編輯652
26.3刀路(CL)數據654
26.3.1刀路設置654
26.3.2刀路數據輸出656
26.4綜合范例656
26.4.1范例1:創建車削加工數控程序656
26.4.2范例2:創建線切割加工數控程序661
第10篇 現代產品造型
第27章 現代工業產品造型設計賞析
27.1工業設計概述666
27.2現代產品設計的特點666
27.3現代工業設計的主要理論671
27.4趣味性設計674
27.5綠色設計678
27.6無障礙設計679
27.7經典造型案例:茶壺設計681
第1章 CreoParametric2.0入門
1.1CreoParametric2.0軟件介紹2
1.1.1CreoParametric2.0簡介2
1.1.2CreoParametric2.0的特點2
1.1.3CreoParametric2.0的功能2
1.1.4Creo主要應用程序5
1.2CreoParametric2.0啟動與用戶界面7
1.2.1CreoParametric2.0啟動與退出7
1.2.2用戶界面簡介8
1.3參數設置12
1.3.1系統顏色設置12
1.3.2模型顯示設置13
1.3.3圖元顯示設置14
1.3.4草繪器設置14
1.3.5裝配設置15
1.3.6數據交換設置16
1.3.7界面設置17
1.4常用文件操作19
1.4.1新建文件19
1.4.2打開文件20
1.4.3保存文件22
1.4.4保存文件副本23
1.4.5備份文件23
1.4.6重命名文件24
1.4.7拭除文件24
1.4.8刪除文件24
1.5用戶工作目錄設置25
1.5.1通過「選擇工作目錄」
命令設置25
1.5.2在「文件打開」對話框中設置25
1.5.3在文件夾導航器中設置26
1.5.4通過快捷方式設置26
第2章 幾何模型顯示及視圖設置
2.1幾何模型的顯示方式29
2.2視圖操作30
2.2.1通過「視圖」工具欄進行視圖操作30
2.2.2通過鍵盤、鼠標組合控制幾何模型的
縮放、旋轉、平移30
2.3模型定向31
2.4層的設置及使用32
2.4.1層、層樹的概述和用途32
2.4.2管理圖層32
2.4.3層的類型33
2.4.4層的狀態33
2.5模型的顏色設置33
2.6系統顏色設置34
第3章 模型基准
3.1模型基准概述37
3.2創建基准平面37
3.3創建基准軸42
3.4創建基准點46
3.5創建基准曲線48
3.6基准特征的顯示與隱藏49
第2篇 零件繪圖基礎
第4章 平面草圖繪制
4.1草圖繪制的基礎知識51
4.1.1參數化的草圖51
4.1.2草圖保存51
4.2草繪工作界面介紹51
4.2.1進入草繪界面51
4.2.2草繪界面布局51
4.2.3「草繪」選項卡中各工具講解52
4.3基礎圖元繪制54
4.3.1繪制點54
4.3.2繪制線55
4.3.3繪制矩形56
4.3.4繪制圓57
4.3.5繪制弧59
4.3.6繪制橢圓60
4.4高級圖元繪制61
4.4.1繪制坐標系61
4.4.2繪制圓錐弧61
4.4.3繪制倒圓角62
4.4.4繪制樣條曲線63
4.4.5通過參照創建圖元64
4.4.6繪制文本65
4.4.7調色板的使用66
4.5草繪編輯工具66
4.5.1修剪編輯67
4.5.2鏡像編輯68
4.5.3移動、縮放與旋轉的編輯69
4.5.4復制和粘貼69
4.5.5刪除70
4.6人工尺寸標注70
4.6.1線性標注70
4.6.2半徑、直徑標注71
4.6.3角度標注71
4.6.4周長標注72
4.6.5尺寸修改72
4.7幾何約束73
4.7.1幾何約束類型73
4.7.2解決過度約束74
4.8綜合范例74
4.8.1范例1:支架平面草圖的繪制74
4.8.2范例2:六角螺母平面草圖的繪制76
4.8.3范例3:墊片平面草圖的繪制79
第5章 基礎實體特征
5.1實體特征的基礎知識85
5.1.1CreoParametric2.0的三維設計環境85
5.1.2實體建模的規律和方法85
5.1.3實體建模的一般流程86
5.2拉伸特征88
5.2.1拉伸特征的含義及應用88
5.2.2拉伸特征的啟動及特征選項的含義88
5.2.3拉伸特征的創建方法89
5.3旋轉特征89
5.3.1旋轉特征的含義及應用89
5.3.2旋轉特征的啟動及特征選項的含義90
5.3.3旋轉特征的創建方法90
5.4掃描特征91
5.4.1掃描特征的含義及應用91
5.4.2掃描特征的啟動及特征選項的含義91
5.4.3掃描特征的創建方法93
5.4.4螺旋掃描特征93
5.5混合特征95
5.5.1混合特征的含義及應用95
5.5.2混合特征的啟動及特征選項的含義95
5.5.3混合特征的創建方法96
5.6綜合范例98
5.6.1范例1:手柄模型的創建98
5.6.2范例2:茶壺模型的創建102
第6章 特征的工程修飾
6.1孔特征109
6.1.1孔的定位方式109
6.1.2簡單孔的創建111
6.1.3異形孔的創建111
6.1.4標准孔的創建112
6.2倒圓角特征112
6.2.1倒圓角特征的含義及應用112
6.2.2倒圓角特征的啟動及特征選項的含義112
6.2.3倒圓角特征的創建方法113
6.3倒角特征114
6.3.1倒角特征的含義及應用114
6.3.2邊倒角特征的啟動及創建114
6.3.3拐角倒角特征的啟動及創建115
6.4殼特征116
6.4.1殼特征的含義及應用116
6.4.2殼特征的啟動及創建116
6.5筋特征118
6.5.1筋特征的含義及應用118
6.5.2軌跡筋特征的啟動及創建118
6.5.3輪廓筋特征的啟動及創建119
6.6拔模特征120
6.6.1拔模特征的含義及應用120
6.6.2一般拔模特征的啟動及創建120
6.6.3可變拖動方向拔模特征的啟動及創建122
6.7綜合范例:基座模型的創建125
第7章 實體特征操作
7.1特征修改131
7.2重定義特征131
7.3插入特征133
7.4特征排序134
7.5特征的刪除、隱含及隱藏135
7.5.1特征間的父子關系135
7.5.2特征刪除135
7.5.3特征隱含136
7.5.4特征隱藏137
7.6復制特征137
7.6.1新參考復制139
7.6.2相同參考復制141
7.6.3鏡像復制142
7.6.4移動復制143
7.7陣列特征144
7.7.1陣列特征的含義及應用144
7.7.2陣列特征的啟動及陣列特征的類型145
7.7.3尺寸陣列特征的創建方法146
7.7.4方向陣列特征的創建方法147
7.7.5軸陣列特征的創建方法148
7.7.6填充陣列特征的創建方法148
7.7.7表陣列特征的創建方法150
7.7.8參考陣列特征的創建方法150
7.8特征成組151
第3篇 曲線曲面設計
第8章 曲面設計概述
8.1曲面設計的發展歷程153
8.2曲面設計的現狀與發展趨勢153
8.3曲面設計的數學概念154
8.3.1曲線的數學表達方式155
8.3.2曲面的數學表達方式156
8.4基准曲線156
8.4.1「通過點」曲線156
8.4.2來自方程的曲線158
8.4.3來自橫截面的曲線160
8.5相交曲線161
8.5.1由曲面生成曲線161
8.5.2由曲線生成曲線161
8.6投影曲線162
8.7包絡曲線163
8.8偏移曲線163
8.9修剪曲線164
8.10綜合范例165
8.10.1范例1:繪制熱水壺輪廓165
8.10.2范例2:繪制曲線面構架167
8.10.3范例3:繪制自行車車座構架169
第9章 曲面基礎控制
9.1曲面復制173
9.2曲面鏡像174
9.3曲面修剪174
9.4曲面合並175
9.5曲面偏移176
9.5.1標准偏移特征176
9.5.2具有拔模特征176
9.5.3展開特征177
9.5.4替換曲面特征177
9.6曲面延伸178
9.7綜合范例179
9.7.1范例1:繪制熱水壺形狀179
9.7.2范例2:偏移曲面與鏡像曲面180
9.7.3范例3:曲面鏡像、偏移及合並182
第10章 高級曲面控制
10.1創建螺旋掃描曲面186
10.1.1創建恆定螺距的螺旋掃描曲面186
10.1.2創建可變螺距的螺旋掃描曲面187
10.2創建邊界混合曲面189
10.2.1單向邊界混合曲面189
10.2.2雙向邊界混合曲面190
10.2.3設置邊界約束條件191
10.2.4定義控制點192
10.2.5定義影響曲線193
10.3將切面混合到曲面193
10.3.1建立由曲線驅動的相切拔模曲面193
10.3.2由邊線建立外部混合相切曲面195
10.3.3由邊線建立內部混合相切曲面196
10.4曲面自由形狀與實體自由形狀197
10.4.1曲面自由形狀197
10.4.2實體自由形狀199
10.5創建展平面組201
10.5.1在默認狀態下展平面201
10.5.2自定義放置展平面組202
10.6曲面與實體的轉化203
10.6.1曲面轉化為實體203
10.6.2實體轉化成曲面204
10.7綜合范例205
10.7.1范例1:繪制電熨斗形狀205
10.7.2范例2:繪制電話聽筒模型215
第11章 使用ISDX創建造型曲面
11.1模塊簡介226
11.2界面介紹226
11.3創建造型曲線227
11.3.1造型曲線基礎概念227
11.3.2創建一般造型曲線228
11.4創建圓和圓弧229
11.5通過投影創建COS曲線229
11.6通過相交曲面創建COS曲線230
11.7偏移曲線231
11.8來自基准的曲線232
11.9來自曲面的曲線232
11.10編輯造型曲線233
11.10.1編輯曲線點或控制點233
11.10.2改變軟點類型233
11.10.3改變曲線類型234
11.10.4設置相切條件234
11.10.5增加造型曲線上的內部點235
11.10.6刪除造型曲線上的點236
11.10.7刪除造型曲線236
11.10.8分割或合成造型曲線236
11.11創建造型曲面237
11.11.1創建邊界曲面237
11.11.2創建放樣曲面237
11.11.3創建混合曲面238
第4篇 工程繪圖
第12章 零件工程圖
12.1工程圖概述240
12.1.1進入工程圖模塊240
12.1.2工程圖的視圖類型241
12.2工程制圖標准242
12.2.1投影視角242
12.2.2繪圖單位242
12.2.3圖紙圖框242
12.2.4繪圖比例243
12.2.5繪圖線條243
12.3工程圖的相關配置文件244
12.3.1工程圖配置文件244
12.3.2config.pro配置文件245
12.4工程圖繪制的一般流程245
12.5創建視圖246
12.5.1創建主視圖246
12.5.2創建投影視圖247
12.5.3創建立體視圖248
12.5.4創建局部視圖249
12.5.5創建破斷視圖250
12.6創建剖視圖250
12.6.1創建全剖視圖250
12.6.2創建半剖視圖252
12.6.3創建局部剖視圖253
12.6.4創建轉正剖視圖254
12.6.5創建展開剖視圖256
12.7視圖操作257
12.7.1移動視圖257
12.7.2刪除視圖257
12.7.3設置視圖狀態257
12.7.4設置視圖顯示方式258
12.7.5設置視圖比例260
12.7.6視圖對齊260
12.8尺寸標注261
12.8.1顯示驅動尺寸261
12.8.2創建人工尺寸262
12.8.3編輯尺寸264
12.8.4清除尺寸265
12.9公差標注267
12.10文本標注269
12.11表格271
12.12設計工程圖模板272
12.12.1設計工程圖模板的操作步驟272
12.12.2使用工程圖模板的操作步驟277
12.13綜合范例:繪制殼體工程圖277
第5篇 裝配
第13章 裝配概述與基礎操作
13.1裝配功能簡介286
13.1.1進入裝配環境286
13.1.2裝配窗口簡介286
13.1.3裝配的概念和基本術語287
13.1.4裝配樹的顯示287
13.2裝配的創建過程288
13.2.1自底向上裝配288
13.2.2自頂向下裝配288
13.3插入元件288
13.4元件移動289
13.5添加約束291
13.5.1重合291
13.5.2平行293
13.5.3角度294
13.5.4距離295
13.5.5法向297
13.6重復放置零件297
13.7鏡像零件299
13.8陣列零件299
13.9綜合范例:虎鉗裝配過程300
第14章 裝配高級操作
14.1連接裝配310
14.1.1銷釘310
14.1.2滑動桿311
14.1.3圓柱312
14.1.4平面313
14.1.5球314
14.1.6焊接315
14.2撓性裝配316
14.2.1定義撓性零件316
14.2.2撓性零件裝配317
14.3布局圖裝配320
14.3.1建立布局文件320
14.3.2繪制布局圖320
14.3.3利用布局對零件進行參數控制322
14.3.4利用布局圖實現產品自動裝配324
14.4骨架模型裝配325
14.4.1建立骨架模型325
14.4.2參考骨架模型在組件中創建零件327
14.5綜合范例:繪制電視遙控器外殼329
第6篇 渲染及動畫
第15章 模型渲染
15.1渲染概述335
15.2設置模型外觀335
15.2.1功能區336
15.2.2我的外觀區336
15.2.3模型外觀區336
15.2.4外觀庫區336
15.2.5自定義外觀區336
15.2.6賦予模型對象材質的一般步驟340
15.3場景設置341
15.4房間設置341
15.4.1工具條342
15.4.2房間外觀工具盒343
15.4.3屬性工具盒343
15.5光源344
15.5.1光源的種類345
15.5.2「光源」選項卡345
15.5.3工具條346
15.5.4光源調色板346
15.5.5設置光源屬性346
15.6效果349
15.7設置模型透視圖350
15.8渲染設置351
15.8.1Photolux渲染器參數設置351
15.8.2PhotoRender渲染器參數設置353
15.9生成渲染圖片354
15.10綜合范例:不銹鋼禮品渲染354
第16章 動畫
16.1動畫概述360
16.1.1CreoParametric2.0中動畫
常用關鍵術語360
16.1.2進入動畫模塊360
16.2動畫創建的方法361
16.2.1定義動畫361
16.2.2定義主體361
16.2.3創建拖動363
16.2.4「關鍵幀序列」對話框365
16.2.5「關鍵幀序列(定義)」對話框365
16.2.6主體鎖定368
16.2.7建立事件368
16.2.8建立定時視圖369
16.2.9建立定時透明370
16.2.10建立定時樣式372
16.2.11動畫設置373
16.2.12運行動畫與導出動畫文件374
16.2.13「動畫」控制區375
16.2.14「捕獲」對話框375
16.2.15碰撞檢測設置376
16.2.16顯示圖元377
16.2.17時間線377
16.2.18設置動畫參數378
16.2.19制作動畫步驟379
16.3綜合范例379
16.3.1范例1:MP3播放器拆解動畫379
16.3.2范例2:玩具魔方動畫384
第7篇 模具設計
第17章 模具設計概述
17.1塑料模具概述393
17.1.1注塑成型原理和注塑機介紹393
17.1.2塑料性質和常用塑料介紹395
17.1.3塑料制品的設計工藝要求397
17.1.4塑件材料選擇400
17.1.5塑料模具的基本組成及作用400
17.1.6常見模具結構類型及優缺點401
17.2模具設計窗口及功能介紹403
17.3模具設計要點與一般流程405
17.3.1使用CreoParametric2.0
設計模具的一般流程405
17.3.2模具設計要點405
17.4用CreoParametric2.0設計
模具的模型精度問題408
17.5模具布局與添加參考零件409
17.5.1模具布局409
17.5.2范例:可視門鈴室外機上蓋注射模型410
17.6設置收縮率412
17.7建立模具模型414
第18章 分型及組件設計
18.1創建模具分型曲面418
18.1.1分型面與分型面的規則418
18.1.2一般方法創建的分型面418
18.1.3復制分型面418
18.1.4填充分型面418
18.1.5陰影分型面419
18.1.6裙邊分型面421
18.1.7其他分型面423
18.1.8填充分型面上的孔424
18.2創建模具體積塊與滑塊424
18.2.1分割法424
18.2.2聚合法426
18.2.3草繪法429
18.2.4滑塊法430
18.2.5重定義與修改體積塊432
18.3模具組件設計434
18.3.1流道設計434
18.3.2等高線設計436
18.3.3頂桿孔設計437
18.4綜合范例:繪制可視門鈴室外機上蓋
注射模具438
第19章 模具分析及修改
19.1模具檢測444
19.1.1「分析」選項卡444
19.1.2投影面積計算445
19.1.3厚度檢測445
19.1.4拔模檢測448
19.1.5檢查等高線(水道)回路449
19.2零件成型分析450
19.2.1模型窗口分析451
19.2.2澆口位置分析452
19.2.3流動分析453
19.2.4冷卻質量分析455
19.2.5縮痕分析455
19.2.6分析報告書457
19.3模具修改459
19.3.1原始零件設計修改459
19.3.2分型面修改460
19.3.3等高線(水道)修改461
19.3.4開啟動作及修改463
19.4綜合范例:分析及修改模具464
第20章 EMX模架設計
20.1模架設計簡介468
20.1.1中小型標准模架的結構形式468
20.1.2大型模架的結構形式469
20.2塑料模具專家EMX5.0470
20.2.1安裝與配置470
20.2.2使用EMX5.0設計模架的基本步驟472
20.2.3EMX5.0的設計界面472
20.2.4EMX5.0中命令的使用472
20.2.5建立及修改項目477
20.2.6建立模架479
20.2.7其他組件482
20.3綜合范例:可視門鈴室外機上蓋
注射模具模架設計487
第8篇 鈑金設計
第21章 鈑金設計與制造
21.1鈑金設計概述495
21.2用戶界面495
21.3鈑金設計的一般流程496
21.4創建鈑金件497
21.4.1鈑金件設計配置選項497
21.4.2默認參數498
21.4.3利用轉換創建鈑金件500
21.4.4創建壁501
21.4.5扯裂506
21.4.6剪切509
21.4.7凸模510
21.4.8拐角防裂槽511
21.5鈑金的彎曲余量和展開長度512
21.5.1彎曲余量與展開長度512
21.5.2創建折彎表514
21.6折彎與展平515
21.6.1固定幾何515
21.6.2折彎順序516
21.7鈑金制造准備517
21.8鈑金工程圖519
21.9綜合范例:支架鈑金設計520
第9篇 數控加工
第22章 數控編程概述
22.1CreoParametric2.0數控加工概述524
22.1.1包絡定義法數控加工524
22.1.2CreoParametric2.0數控加工的特點525
22.2加工基礎知識525
22.2.1加工工藝分析525
22.2.2加工工藝參數526
22.2.3CreoParametric2.0中的加工
配置參數528
22.3數控編程的一般流程531
22.3.1創建加工文件531
22.3.2創建幾何體531
22.3.3創建刀具531
22.3.4創建操作534
22.3.5創建NC序列535
22.3.6刀路仿真536
22.3.7刀路輸出536
22.3.8刀路后置處理540
22.4綜合范例541
22.4.1范例1:數控加工流程541
22.4.2范例2:創建加工工件546
第23章 銑削加工
23.1銑削加工的參數設置552
23.2體積塊銑削557
23.2.1體積塊粗加工的加工設置558
23.2.2常用的參數設置方法559
23.3局部加工559
23.3.1加工設置方法559
23.3.2局部銑削的參數設置方法562
23.4輪廓加工562
23.4.1關於輪廓銑削562
23.4.2創建輪廓銑削NC序列563
23.5表面(端面)銑削564
23.5.1關於表面銑削564
23.5.2創建表面銑削NC序列564
23.6曲面加工565
23.6.1關於曲面銑削565
23.6.2創建曲面銑削NC序列566
23.7腔槽加工567
23.7.1關於腔槽銑削567
23.7.2創建腔槽銑削NC序列567
23.8軌跡加工568
23.8.1關於軌跡銑削568
23.8.2創建「2軸」軌跡銑削NC序列568
23.8.3創建「3軸」軌跡銑削NC序列569
23.9雕刻加工570
23.9.1關於雕刻570
23.9.2創建雕刻NC序列570
23.10孔加工571
23.10.1孔加工介紹571
23.10.2創建孔加工NC序列571
23.10.3定義深度572
23.11粗加工與重新粗加工573
23.11.1關於粗加工和重新粗加工573
23.11.2創建粗加工NC序列573
23.11.3創建重新粗加工NC序列574
23.11.4粗加工和重新粗加工專用
的銑削參數575
23.12精加工578
23.12.1關於精加工578
23.12.2創建精加工NC序列578
23.12.3精加工專用的銑削參數579
23.13綜合范例:銑削加工參數設置581
第24章 車削加工
24.1車削輪廓定義586
24.1.1包絡定義法586
24.1.2曲面定義法586
24.1.3草繪定義法587
24.1.4橫截面定義法587
24.1.5參考模型定義法588
24.2區域車削588
24.3輪廓車削590
24.4凹槽車削592
24.5螺紋車削594
24.6孔位車加工595
24.6.1關於孔加工595
24.6.2創建孔加工的數控加工序列596
24.6.3孔加工的循環類型596
24.7綜合范例:裝飾支架597
第25章 線切割
25.1線切割基礎知識607
25.1.1基礎知識607
25.1.2線切割加工工藝607
25.1.3線切割加工中的一些經驗608
25.1.4切割前工件的准備609
25.1.5CreoParametric2.0中的
線切割加工參數609
25.22軸線切割611
25.2.1創建2軸線切割NC序列611
25.2.2創建粗加工、精加工和分離切削運動611
25.2.3指定螺旋點和進刀點612
25.2.4指定2軸輪廓切削的錐角613
25.2.5指定拐角條件613
25.2.6拐角條件類型614
25.2.7創建無芯切削運動614
25.2.8為無芯切削運動指定起始點615
25.34軸線切割616
25.3.1以「XYZ/IJK」格式創建4軸線
切割NC序列616
25.3.2以「平動頭1/平動頭2」格式創建
4軸線切割NC序列616
25.4綜合范例:2軸線切割618
第26章 后期處理
26.1制作配置文件622
26.1.1配置文件的命名規則622
26.1.2后置處理模式622
26.1.3新建配置文件623
26.2建立數控程序652
26.2.1創建數控程序652
26.2.2輸出一組NC序列652
26.2.3數控程序編輯652
26.3刀路(CL)數據654
26.3.1刀路設置654
26.3.2刀路數據輸出656
26.4綜合范例656
26.4.1范例1:創建車削加工數控程序656
26.4.2范例2:創建線切割加工數控程序661
第10篇 現代產品造型
第27章 現代工業產品造型設計賞析
27.1工業設計概述666
27.2現代產品設計的特點666
27.3現代工業設計的主要理論671
27.4趣味性設計674
27.5綠色設計678
27.6無障礙設計679
27.7經典造型案例:茶壺設計681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