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書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於貞觀初年下令,由著名諫官魏徵及大臣虞世南、褚遂良等從先前歷代帝王治國資政史料中擷取經、史、諸子百家有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精要,編撰而成的一部巨著。該書上起五帝,下迄晉代,博采典籍六十五種,共五十余萬言。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套按照經、史、子分類的類書,可以說是唐朝的「四庫全書」。書成,魏徵在序文中稱其為一部「用之當今,足以鑒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的治世寶典。
令人痛惜的是,隨着唐朝的滅亡,該書曾在中國失傳上千年。所幸當時的日本遣唐使將該書帶回了日本,很快就被日本天皇及大臣奉為寶典,該書才得以保存下來。20世紀90年代,該書被重新引入國內,並加以整理出版。作為當今國人了解國學的入門必讀書,該書可謂案頭必備之讀物。
魏徵(580-643),唐初政治家、史學家。字玄成,巨鹿(今屬河北)人,后移居相州內黃(今屬河南)。隋末曾參加瓦崗軍。入唐為太子洗馬。太宗貞觀初歷任諫議大夫、尚書右丞,三年(629)遷秘書監,參預朝政;七年任侍中,累加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卒謚文貞。魏徵為貞觀名臣,以直言敢諫著稱於世。有文集20卷,齊、梁、陳、周、隋諸史,序論多出其手。任秘書監時奉敕主持編撰了《群書治要》。
虞世南(558-638),唐初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屬浙江)人。隋末官起居舍人,入唐歷任秘書監、弘文館學士等職。唐太宗稱他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為「五絕」。有文集30卷,已佚。
褚遂良(596-659),唐初政治家、書法家。字登善,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博學多才,精通文史。唐貞觀中歷任起居郎、諫議大夫、中書令,后受遺詔輔政,因反對武則天為后,遭貶逐而死。
-
比較經學:中國經學詮釋傳統與西方詮釋學傳統的對話
$1,034 -
徐氏庖言(外四種)
$459 -
銀飾好美:15堂純銀手工創意課
$303 -
李清照集校注
$251 -
隨園食單
$287 -
《四庫全書》著者籍貫問題辨證
$308 -
《經史雜記》辯偽
$355 -
三蘇選集
$940 -
國學入門(第4版)
$219 -
閩本十三經註疏(1-10)
$31,320 -
是之新說--李繼凱「新國學」思想解析
$271 -
戴逸文集:經史札記(外一種)
$412 -
奎文萃珍:帝鑒圖說(上下)
$1,034 -
放翁樂府箋
$339 -
大家學術:國學要籍研讀法四種
$209 -
國學救亡講演錄
$198 -
蓬萊松風:黃易與乾嘉金石學(附武林訪碑錄)
$668 -
國學概論 國學略說
$292 -
中國經學史 文字學發凡
$449 -
國學救亡講演錄
$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