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威根碼頭之路

通往威根碼頭之路
定價:270
NT $ 235
 

內容簡介

威根,英格蘭北部業已衰落的礦業城鎮,英國早期工業化的象征。一九三六年一月,受出版人維克托·格蘭茨委托,時年三十三歲的喬治·奧威爾只身前往伯明翰、曼徹斯特、威根、設菲爾德等地進行階級狀況調查。在隨后的兩個多月里,他混跡於當地的煤礦工人、流浪者等群體之中,與他們同吃同住,近距離觀察他們的工作、生活狀況,記錄下自己的所思所想。當年十二月,他交出這部別開生面的非虛構作品——《通往威根碼頭之路》。其時歐洲正處於二戰前夜,人們對即將到來的世界大戰毫無准備,但左翼思潮與右翼思潮的輿論交鋒卻已愈演愈烈。通往威根碼頭之路,到底是通向自由,還是奴役?身處雲詭波譎的歷史現場,喬治·奧威爾即將給出自己的答案。

  全書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對其時英國蘭開夏郡、約克郡煤礦工人工作、生活狀況的調查體驗記錄,第二部分則引出社會主義理念及其運動,闡述社會主義在改善工人階級生存狀況方面的可能作用,並檢討其時英國社會主義運動的成敗得失。奧威爾在書中憶及自己的童年生活及在緬甸殖民地的工作經歷,坦陳自己由統治階層一員轉變為堅定的社會主義者的心路歷程,呼吁英國各階層擱置成見,團結一致,以改善底層人民生活,對抗其時聲勢日盛的法西斯主義。

  寫作本書期間,奧威爾的走訪調查活動引起當局警惕,英國情報部門為此對他進行了長達十二年(1936—1948)的監視。



喬治·奧威爾(George Orwell,1903—1950),英國作家、新聞記者和社會評論家。本名埃里克·布萊爾,出生於英屬印度殖民地「上層中產階級偏下階層」家庭,早年入讀伊頓公學,十九歲進入印度皇家警察駐緬甸部隊服役,五年后辭去公職返英。一九三三年,他以「喬治·奧威爾」為筆名發表處女作《巴黎倫敦落魄記》,隨后陸續完成小說《緬甸歲月》(1934)、《牧師的女兒》(1935)和《讓葉蘭繼續飛揚》(1936)。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奧威爾在英國廣播公司和左翼報紙工作,成為多產的新聞記者和文藝評論家,反烏托邦小說《動物農場》(1945)和《一九八四》(1949)的成功奠定了他在戰后歐洲的文壇地位。

《通往威根碼頭之路》寫成於一九三六年,其時西班牙內戰爆發,奧威爾交稿后即奔赴前線,協助左翼政府軍抵抗以佛朗哥為首的法西斯勢力,直到因左翼陣營分裂被迫逃回英國。本書遂成為他社會主義信仰巔峰時期的一份見證。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