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史學史

中國哲學史學史
定價:1014
NT $ 882
  • 作者:柴文華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8-06-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01019162X
  • ISBN13:9787010191621
  • 裝訂:精裝 / 786頁 / 16k / 24.4 x 17.8 x 4.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1-1
 

內容簡介

「中國哲學史學史」就是中國哲學史的史,也就是中國哲學史學科的發展史,它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日益引起人們關注的一個課題。從嚴格意義以上說,中國哲學史學科誕生於20世紀初,但它卻經過了古代的長期孕育,包括中國古代的學術史、學術思想史、學術史方法論都可以說是「中國哲學史學史」的前史。到了20世紀上半葉,謝無量、胡適、馮友蘭、張岱年、鍾泰、范壽康等人有了自己不同的哲學視域,所以才有了自覺形態的中國哲學史的書寫,他們共同創立了中國哲學史這門學科。新中國成立以後,馬克思主義哲學成為哲學史書寫的唯一參照,人們接受了日丹諾夫的哲學史定義,中國哲學史變成了兩個對子鬥爭的歷史,到了20世紀80年代以後,開發螺旋結構頗為時髦。與此同時,港台地區的「中國哲學史學史」研究也呈現出不同的特色。本書以著名哲學史家的通史性的中國哲學史研究著作為研究對象,以前史、創立、馬克思主義化和港台發展時期為階段劃分,對中國哲學史學史做了歷時性的整理和歸納,是一部有一定深度和特色的中國哲學學科的發展史,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資料價值。





 

作者介紹

柴文華,哲學博士,黑龍江大學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現代哲學研究會副會長、黑龍江省國學學會會長等職。專著有《現代新儒家文化觀研究》等十餘部,主編有《馮友蘭思想研究》,與人合作主編有《中國倫理道德變遷史稿》。曾發表學術論文180餘篇。多次獲黑龍江省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等獎勵。近年來又獲全國模範教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等榮譽和稱號。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現代哲學和中國倫理思想史。
 
 

目錄

緒論
 
第一編 中國哲學史學科的前史
引言
第一章 先秦學術史研究
第一節 《莊子·天下》的學術史思想
第二節 《荀子·非十二子》的學術史思想
第三節 《韓非子·顯學》中的學術史思想
第二章 漢至唐代的學術史研究
第一節 漢代的學術史思想
第二節 漢至唐代佛教領域的學術史研究
第三章 宋至清初的學術史研究
第一節 宋代以燈錄體為核心的佛教史研究
第二節 《伊洛淵源錄》
第三節 《聖學宗傳》
第四節 《理學宗傳》
第四章 黃宗羲的學術史思想
第一節 形成原因
第二節 學術史規律論
第三節 學術史方法論
第四節 對黃宗羲學術史思想的省思
 
第二編 中國哲學史學科的創立
引言
第五章 胡適的中國哲學史研究
第一節 哲學和哲學史觀
第二節 方法論基礎
第三節 歷史主義的方法
第四節 中國哲學觀
第六章 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研究(上)
第一節 哲學觀
第二節 方法論
第三節 對中國哲學的總體看法
第四節 先秦儒學觀
第五節 墨家觀
第六節 道家觀
第七節 朱子學
第八節 陽明學
第七章 張岱年的中國哲學史研究(上)
第一節 哲學思想源流
第二節 宇宙論
第三節 人生論
第四節 致知論
第八章 同時代其他學者的中國哲學史研究
第一節 謝無量的中國哲學史研究
第二節 鐘泰的中國哲學史研究
第三節 範壽康的中國哲學史研究
 
第三篇 中國哲學史學科的馬克思主義化
引言
第九章 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研究(下)
第一節 方法論
第二節 先秦儒學觀
第三節 墨家觀
第四節 道家觀
第五節 朱子學
第六節 陽明學
第十章 張岱年的中國哲學史研究(下)
第一節 中國哲學史方法論
第二節 中國唯物主義思想
第三節 中國哲學史史料學
第十一章 任繼癒的中國哲學史研究
第一節 中國哲學史觀
第二節 儒教觀和朱子學
第三節 老學觀和道教觀
第四節 佛學觀
第十二章 馮契的中國哲學史研究
第一節 哲學史方法論及其運用
第二節 對中國傳統哲學基本精神的新思
第三節 中國近代哲學研究的拓展
第十三章 蕭萐父的中國哲學史研究
第一節 哲學史觀和方法論
第二節 早期啟蒙思潮研究
第三節 船山學研究
第四節 總體特徵
 
第四編 港台地區的中國哲學史研究
引言
第十四章 牟宗三的中國哲學史研究
第一節 哲學觀以及對中西哲學差異的看法
第二節 氣性與德性的複雜關係:從王充到玄學
第三節 心體與性體:對宋明理學的判釋與分殊
第四節 佛學圓教思想研究
第十五章 唐君毅的中國哲學史研究
第一節 《導論篇》對哲學史書寫的奠基
第二節 《原性篇》對中國人性論的梳理
第三節 《原道篇》對修養論的分殊
第四節 《原教篇》對工夫論的深化
第十六章 方東美的中國哲學史研究
第一節 中國哲學的基本精神和發展歷程
第二節 儒、釋、道的通性和差異
第三節 原始儒家
第四節 原始道家
第五節 中國佛學
第六節 新儒家
第十七章 羅光的中國哲學史研究
第一節 編纂原則
第二節 傳統哲學的生命求索
第三節 近代以來的哲學再生
第十八章 勞思光的中國哲學史研究
第一節 中國哲學史學史思想
第二節 中國哲學史觀及其理論設準
第三節 哲學史方法論
第四節 中國哲學的發展歷程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1949年以來大陸學者中國哲學史研究著作存目
後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