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愛宋朝:重新發現造極之世

我們為什麼愛宋朝:重新發現造極之世
定價:408
NT $ 322
  • 作者:賈冬婷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8-07-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8688074
  • ISBN13:9787508688077
  • 裝訂:精裝 / 302頁 / 32k / 21.4 x 15.2 x 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1-1
 

內容簡介

談及宋朝,現代人的態度很明顯地分為兩大類。一類人認為,宋朝積貧積弱;另一類人則大愛宋朝,最想穿越回去的朝代就是宋朝。
 
而漢學家們普遍認為,儘管從軍事威力和勢力範圍來衡量,宋朝是個虛弱的朝代,但就經濟和社會繁榮程度而言,宋朝確是中國歷史上最有人文精神、最有教養、最有思想的朝代之一。
 
在宋朝,取代宵禁,中國歷史上開始出現通宵達旦的夜市,都市經濟發展,市民階層興起並大放異彩。
 
同時,士大夫階層出現,“寒俊”崛起,成為文明傳播擴散的重要一環。那些在鄉不在仕的人也成為文化的騎手,使風雅成為宋代的一時之風。
 
正如陳寅恪先生所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當我們向自身文化尋找,無論是中國傳統文化和審美的高峰,還是藝術與生活通融的生活美學源頭,都當推宋朝。特別是宋代士人的修養和美學趣味,通過儒家思想的一脈相承,一直為後世所追慕。
 
《我們為什麼愛宋朝》一書,致力於用最好的文筆,最美的配圖,最嚴謹的態度,講述宋朝的人文風物,還原宋朝的真實面目於大眾。

真的宋朝,超乎你的想像。
 
 

作者介紹

賈冬婷,《三聯生活週刊》資深主筆。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2005年進入《三聯生活週刊》,長期專注於建築和城市領域報導。著有《園林:中國人的桃花源》、《百歲貝聿銘:東方與西方,權力和榮耀》、《到鄉村去》等文章。

楊璐,《三聯生活週刊》主筆。瀋陽人,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2008年入職《三聯生活週刊》社會部,從事社會新聞報導。有《簡主義,我們不想把簡單生活熬成雞湯》《國寶觀止:重新發現故宮的文化價值》等文。
 

目錄

文叢總序 宣導生活與知識生產
 
回思宋朝熱
我們為什麼愛宋朝
追尋宋朝:士與器的黃金時代
《東京夢華錄》:宋代生活的時空門
 
風雅世界裡的世俗之樂
雅集:理想化歸宿
書院:宋人理學傳播器
宋詞:淺斟低唱中的都市創作
宋畫:神游山水林泉間
宋茶:不枉人間住百年
宋茶東渡與榮西禪師《吃茶養生記》
宋酒——從《水滸傳》裡的酒文化談起
宋香:水沉春透露華鮮
靈台湛空明:從《藥方帖》談黃庭堅的異香世界
匣琴流水:琴有士子文人像
文人盛世的落幕
《清明上河圖》:繁華背後的憂思
宋徽宗: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金甌缺:兩宋王朝的真實與想像
 
尾聲 訪宋陵
編後記
 

文叢總序 宣導生活與知識生產
《三聯生活週刊》創刊之際,為自己確立的定位很有想像力:一本雜誌和它宣導的生活。
10年之後,2005年,抗戰勝利60周年。這本雜誌做了一項挺有勇氣的決定:用五期雜誌的封面故事,做一個超大型的抗戰歷史報導,紀念中國人民的奮鬥與勝利。
媒體對歷史進行報導,並不稀奇,甚至新聞本身也經常自我標榜——“歷史的草稿”。只是,當時雜誌已經運行10年,各項報導手段日臻成熟,這個時候,週刊獨特的新聞方法論對歷史的發現與敘述是否有所貢獻,以資證明自己存在之價值,才是挑戰。
新聞是歷史的草稿,當然不錯;只是,這部草稿的構成,是無數需要重新整理的碎片(新聞)。既如此,我們的歷史報導,在塵埃落定、草稿成型,歷史事實被無數學者再三甄別,意義與價值日益分明,共識逐漸形成之際,可否反轉回來,仍然將宏大歷史“碎片化”呢?——碎片化本身,是一種傳播技術與手段。用這種手段讓概念的歷史“新聞化”,並借此重新回到陌生的歷史現場。如此, 宏大的命題在事實與細節背後,也在傳播的快車道上,是雙贏。
主意既定,每期抗戰主題封面之下,我們以一個“七天單元” 承載對當期主旨之“事件報導”,其間“每天”單獨成篇,每篇單獨立意。有結構的七個“碎片”——歷史現場的“事件新聞”,構成了戰爭不同時期的意義與價值,也構成了歷史的連續性。
其實,如果你有意將新聞或報導當作一項技術來研究,它也是常常會讓人著迷的。
2005 年,對《三聯生活週刊》來說,是一個關鍵性的節點。創辦10 年之後,它開始騰飛。雜誌的銷售量,當年翻番,並由此走上長時段的增長之路。
為什麼是這一年?很顯然,我們被廣泛關注的超大型的抗戰歷史報導,是重要原因。那麼,支撐雜誌起飛的歷史報導,其成功的內在機理又是什麼?我們的新聞方法論,最終自證了什麼?三年後,清華大學邀請我去做演講,分享《三聯生活週刊》的新聞生產,到了這會兒,我找到了我們歷史報導成功的原因。我們生產的不是新聞,而是知識。在這個急速變化的偉大時代,與時俱進的知識,是稀缺商品。
所謂知識,簡單說來,無非在對抗人類遺忘的過程中,比新聞存活的時間更長而已。也許,很偶然,有些知識,還能存活得更長,成為常識。
在21年的時間裡,《三聯生活週刊》秉持著自己的使命:生產知識。這本雜誌和它宣導生活,我們有自己的方法論。
當然,生產知識,對雜誌來說,是理想與使命,它是否達成,有待更長時間與更多讀者的檢驗。如何檢驗?這份雜誌自身存續多長,以及它與讀者、時代與國家形成什麼樣的互動關係,是一種檢驗;把雜誌有價值的內容編輯成一本本書——最基本的知識的載體,則提供了另一種檢驗的可能。
現在,這些書,一本一本編輯出來了,它是否生產了知識,是否有可能更長久存續,且看時間的選擇了。
 
李鴻穀
2016.7.31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