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德琳在倫敦:英漢對照

瑪德琳在倫敦:英漢對照
定價:179
NT $ 156
 

內容簡介

他們騎著高頭大馬在倫敦鬧市穿行瑪德琳的好朋友佩皮托搬到倫敦了,他非常想瑪德琳。柯萊薇老師和女孩們為了給佩皮托慶祝生日,特意前往英國。大家見到佩皮托都十分高興。這下瑪德琳和佩皮托又開始了一次“瘋狂之旅”,他們騎著高頭大馬在倫敦鬧市穿行。佩皮托的媽媽告訴他,這匹馬不能養在家裡。那麼,瑪德琳她們能幫這匹馬找到新家嗎?
 

作者介紹

路德維格•貝梅爾曼斯(1898-1962)出生於現在的奧地利,1918年加入美國國籍。1934年,開始創作童書。“瑪德琳”系列是他創作的很成功的故事之一,其中《營救瑪德琳》曾榮獲凱迪克金獎,《瑪德琳》獲得過凱迪克銀獎。(凱迪克大獎是全美很權威的兒童繪本獎,設立至今已80年。入選凱迪克大獎的繪本不僅要求插圖精美、文字動人,更要“寓教於樂”,激發孩子無限的創意和思考。)

王霖霖,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資深編輯、圖書策劃人,“新概念英語”“書蟲”“輕鬆英語名作欣賞”等系列圖書編輯、譯者之一,一位堅持為小女兒選書、讀書的父親。

張璐,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中國五個一工程獎”作品主要配音演員。

Kelly Gollihue(美國),資深外教,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美語配音專家。
 

從“瑪德琳”體驗英語之美與多元文化

吳敏蘭 哈佛大學雙語教育碩士、英文繪本閱讀推廣人、凱斯教育機構執行長

1939年出版的《瑪德琳》至今已經近80年了,多年來故事的開頭語:
“In an old house in Paris
That was covered in vines
Lived twelve little girls
In two straight lines...”
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小時候因為父親工作的關係,我和家人從一個國度到另一個國度,轉換語言、轉換環境的結果,讓從小沒有安全感的我總是很內向。陪伴著我們的媽媽除了鼓勵我們,也開展了她的“媽媽私塾”,用繪本帶我們進入閱讀,通過繪本認識這個世界,進而奠定了聆聽英語的基礎,媽媽自然也成了我們最初的英語老師。記得三歲在泰國的時候,媽媽從圖書館借了一本《Madeline》繪本,給當時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當時媽媽沒有翻譯,我一直以為瑪德琳是個孤兒,對於“住在孤兒院”勇敢又有點調皮的瑪德琳印象深刻。她不怕老鼠、不怕老虎、不怕危險、生病不哭,完全打破一般人對小女生的印象,讓從小像個tomboy(假小子)的我感到非常的崇拜,從此我成為“Madeline”頭號粉絲,遇到害怕時,就想到瑪德琳,希望自己像她一樣勇敢!甚至,我問媽媽:“我可不可以把英文名字改成Madeline?”媽媽笑說:“那你以後生女兒再叫Madeline吧!”多年後,我生了女兒,終於如願,開心地為女兒取名為Madeline,希望她也像瑪德琳一樣勇敢、無懼,充滿冒險精神,而瑪德琳的系列繪本也就此成為女兒童年的重要回憶。這就是繪本的美好,讓孩子從小在閱讀中找到成長的力量與養分,也讓繪本中傳遞的價值觀與溫暖代代延續。
作者路德維格•貝梅爾曼斯1898年出生於現在的奧地利,生長在法文與德文的環境中,少年時候在德國的求學過程並不順利,於是在奧地利的旅館工作一段時間之後,他隻身一人到美國紐約去打拼,更於1917年從軍,1918年成為美國公民。路德維格•貝梅爾曼斯年輕在旅館打工時,就喜歡觀察周邊形形色色的人,並在餐紙菜單上畫素描。1920 年開始他的藝術創作,從插畫、壁畫、漫畫到童書,除了瑪德琳的系列繪本流傳至今,現在在紐約中央公園旁的旅館Carlyle Hotel的酒吧也有他的整面壁畫,吸引許多粉絲去朝聖呢!在瑪德琳的故事中,其實反映了許多他的人生經驗,包含瑪德琳在醫院中看到天花板上的兔子樣裂痕,其實源自於他自身的住院經驗。至於瑪德琳這個名字則源自于他太太的名字Madeleine,而小女孩的原型則來自於他的女兒芭芭拉。
路德維格•貝梅爾曼斯在1954年得到最高榮譽凱迪克插畫獎。他總共出版了六本這個可愛的小女孩的繪本,將故事延伸到各種有趣的主題,例如《Madeline and the Bad Hat(瑪德琳與小搗蛋)》中提及瑪德琳與鄰居西班牙大使的小搗蛋兒子,也就是“Bad Hat”佩皮托的友情。在《Madeline’s Rescue(營救瑪德琳)》中講到了寵物的議題,描述將掉落到河中的瑪德琳營救起來的小狗珍妮芙如何來到了學校,而十二個小女孩如何極力爭取照顧它。在《Madeline and the Gypsies(瑪德琳和吉普賽人)》中瑪德琳與佩皮托隨著吉普賽人的馬戲團流落各地,探險般的過程有趣又驚險,最後又化險為夷與大家團圓。甚至在《Madeline in London(瑪德琳在倫敦)》中,這12個小女生和老師柯萊薇小姐離開了法國到倫敦去找佩皮托,遊遍倫敦的風景名勝,讓此書成了許多介紹倫敦的繪本首選。而《Madeline’s Christmas(瑪德琳的聖誕節)》則描述了熱心又溫暖的瑪德琳如何細心地照顧所有生病的人,然後好心有好報地得到魔術師的幫助,在聖誕節讓所有小女孩能夠和自己的家人團聚。所有瑪德琳系列的繪本都在傳達著滿滿的愛與正能量,欺負動物的調皮的佩皮托變成了有禮貌的小男孩,將瑪德琳與佩皮托“綁架”的吉普賽嬤嬤其實是捨不得兩人離開馬戲團,故事中的角色遇到挫折總是有解決之道,而瑪德琳總是樂觀不害怕地面對一切。作者從不在繪本中藉由老師柯萊薇小姐的口來說教,但是小讀者們總是自有判斷。重要的是在故事的最後,充滿愛心的老師柯萊薇小姐總是會出現在孩子們的身邊,點著十二位小女孩排好隊,看著她們安靜上床,安穩睡覺。記得我女兒小時候總在聽瑪德琳的時候,隨著故事展開感到開心、驚訝、緊張、擔心,但是到最後總是能心滿意足地隨著“happy ending(快樂結局)”沉靜入睡,我常常說:“還有什麼系列繪本比‘瑪德琳’更適合當作孩子的睡前故事呢?”
而身為英文老師,瑪德琳的文字我想是這個故事讓人朗朗上口的原因。正如故事的一開場:
“In an old house in Paris
That was covered in vines
Lived twelve little girls
In two straight lines...”
句尾“vines”與“lines”間的押韻朗讀起來猶如音樂般,富有旋律與節奏,而文中經常出現的押韻與對應的句型讓讀者讀起來饒有趣味。有時隨著我的朗讀“They left the house at half past nine, in two straight lines, in rain or shine. The smallest one was Madeline.”孩子們會聽出短短一段文字中,有相同韻腳的“nine”“line”“shine”“Madeline”,並在熟悉故事後,在進行共讀時,跟著朗讀出這些韻腳。因此許多孩子在聽過幾次瑪德琳故事之後,就會將這幾句在每一個瑪德琳故事中都會出現的開場文全段朗誦出來,並且牢牢記住,直到他們自己成為父母,再讀給自己的孩子聽。
爸媽也可以從瑪德琳的繪本故事中學到一些英語的詞組,例如在《Madeline and the Bad Hat》中,佩皮托說:“I’m turning over a new leaf”(我會改過自新),而瑪德琳回復:“We all will keep our eyes on you!”(我們會盯著你的!)這也是我為什麼鼓勵爸爸媽媽們在讀“瑪德琳”系列繪本給孩子們聽時,一起和孩子共讀共學,一起享受英語文字之美。
……
路德維格•貝梅爾曼斯通過《瑪德琳》與《瑪德琳與吉普賽人》兩本書帶領著讀者認識了巴黎的名勝古跡,從協和廣場、艾菲爾鐵塔到楓丹白露的城堡,在書的最後都列舉了這些著名景點的名稱。在《瑪德琳在倫敦》中,則帶著讀者暢遊倫敦,從倫敦橋到白金漢宮,看到了倫敦的各種交通工具,有馬匹、汽車、輪船、雙層巴士、皇家馬車,一路還看到皇家衛兵、英國警察與花匠。記得小時候媽媽念故事給我聽的時候,我的眼睛一直不斷地搜尋各個角落的圖像,除了聆聽文字的韻律,豐富的插圖也讓我好忙碌!事實上“瑪德琳”的系列繪本中所出現的吉普賽人、馬戲團、學校、大使館等生活方式都是可以和孩子細細品味與討論的呢!
路德維格•貝梅爾曼斯於1962 年過世,但是瑪德琳的故事現今仍延續著,因為路德維格•貝梅爾曼斯的孫子路德維格•貝梅爾曼斯•馬西亞諾從祖父遺留下的手稿中,發現祖父原本和肯尼迪總統夫人討論“Madeline Meets Caroline”(讓瑪德琳遇見卡羅琳),也就是總統的小女兒卡羅琳和瑪德琳的故事。同樣身為插畫家的孫子於是接下祖父的故事完成了《Madeline in America》,並持續地創作了《Madeline and the Cats of Rome》等書,讓瑪德琳和女孩們跟著老師柯萊薇小姐到羅馬旅行,而羅馬各處的名勝從競技場、西班牙臺階、西斯汀教堂、萬神殿等都出現在書中。如今,大小讀者因此可以期待瑪德琳繼續帶著我們環遊世界啦!
在第一本《瑪德琳》書中的結尾,作者的最後一句是“that’s all there is—there isn’t anymore.”(故事到這裡就結束啦——後面再也沒有啦),我想路德維格•貝梅爾曼斯一定沒有想到,這個他創作出來的紅發小女孩瑪德琳,如今成為一位童書界永垂不朽的經典人物,讓人欲罷不能。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