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紅: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活出自我篇)

武志紅: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活出自我篇)
定價:408
NT $ 355
  • 作者:武志紅
  • 出版社: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9-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13923515
  • ISBN13:9787513923514
  • 裝訂:平裝 / 419頁 / 23.4 x 16.8 x 2.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1-1
 

內容簡介

一個人的生命,終究是為了活出自己。如果你有幸在很小的時候就被告知這一點,並身體力行,那麼你或許會有一個非常不同的人生起點。自1992年考入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武志紅對這個問題的思考不斷深入,到現在已有25年。在這期間,他通過十幾本書、幾百萬字文字、上千篇文章,不斷向自己和廣大讀者傳達一個觀點:成為你自己。他不僅一直在身體力行這一哲學,還借助心理咨詢和大量真實案例對當代社會人的心理狀態有了細緻入微的解讀。

2019年,武志紅老師推出迄今為止最重要代表作《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將自己多年的思考集中到這套書中,分活出自我篇和終身成長篇兩冊。其中,活出自我篇依次講述命運、自我、關係、動力、思維、身體、情感;終身成長篇依次講述覺知、空間、創造、現實、自由、無常。本書為活出自我篇。

通過模塊化的知識體系,幫助讀者系統而真切地了解心理學知識,邁入心理學學科的大門;又幫助你從心理學的角度認知自己、洞悉內心,覺知問題發生的關鍵,變得更加開闊、包容,完成內在意識的不斷升維;參透關係的迷霧,了解身邊人表象行為背後的意識和心理,洞察親密關係和人性動機,掌握與外部世界的相處之道,真正「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


 

作者介紹

武志紅,資深心理咨詢師、心理學暢銷書作家。1992年考入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師從國內著名的心理治療學家錢銘怡教授。2001年,獲得心理學系臨床心理學專業碩士學位。現于北上廣等城市開辦了武志紅心理咨詢中心,致力於用心理學去深度剖析和理解個人、家庭的種種典型現象,讀者遍布世界各地華人區。著有《感謝自己的不完美》《為何你總是會受傷》《為何家會傷人》等作品,個人作品銷量超百萬冊。2017年7月,武志紅在「得到」APP上線「武志紅的心理學課」,訂閱人數超過20萬人,在整個華人世界產生了巨大影響。
 

目錄

序言  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

第一章 命運
自我實現的預言 / 002
潛意識就是命運 / 003
自我實現的預言 / 005
改變,從體驗開始 / 007
互動:不要太急著說“是” / 009
權威期待的力量 / 013
羅森塔爾效應 / 014
怎樣帶給別人積極的影響 / 016
一切努力,只為遇見你 / 017
互動:最好的期待,是“我相信你” / 019
打贏你的內在比賽 / 022
警惕你的自我成就感 / 023
放下頭腦,信任身體 / 024
互動:競爭,是最好的合作 / 026
界限意識與共生關係 / 029
界限意識 / 029
共生關係 / 030
六招劃出“界限” / 031
讀懂你的人生腳本 / 036
一切都是自傳 / 037
重複體驗,是為了療愈 / 039
你想要一個什麼樣的自傳 / 042
如何讀懂自己的生命隱喻 / 044

第二章 自我
衡量自我的五個維度 / 048
自我的穩定性與靈活度 / 049
自我的力量和疆界 / 052
自我的組織力 / 054
互動:找到適合你的回應 / 057
心理大家的自我理論 / 061
本我、超我和自我 / 062
我,是一切體驗的總和 / 065
讓你的本能“噴湧而出” / 068
進入別人的現象場 / 070
互動:成為帶著野性生命力的自己 / 073
佛洛德的人格發展理論 / 075
口欲期:吃貨的源起 / 076
肛欲期:金錢態度之源 / 078
心理罪:俄狄浦斯期 / 082
潛伏期和生殖期 / 085
互動:給覺知留下空間 / 087
成為你自己 / 090
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 / 091
哺育你的精神胚胎 / 094
真自我和假自我 / 096
互動:尊重你的感覺,聆聽你的心 / 100

第三章 關係
關係,即命運 / 102
性格是你的內在關係模式 / 103
認識關係奧秘的第三隻眼 / 106
如何構建健康的關係 / 107
吃的隱喻 / 109
互動:再怎麼努力,傷害也不可避免 / 111
關係,就是一切 / 114
你存在,所以我存在 / 115
心靈感應與深度同頻 / 118
你真能保守住一個秘密嗎 / 120
全神貫注時,感應就會發生 / 121
互動:失去自我的迷戀和忘我的愛 / 123
我與你,我與它 / 127
世界的本質,是關係 / 128
珍惜規則與權力規則 / 130
關係怎樣療愈一個人 / 133
天才和情商有仇嗎 / 136
互動:我與你的關係,難以一蹴而就 / 138
世界是相反的 / 141
“好我”與“壞我” / 142
你既可以A,又可以-A / 144
發現問題行為背後的積極動力 / 147
互動:擁抱完整的自己 / 149
一元、二元、三元關係 / 151
無回應之地,即是絕境 / 152
從一元關係到三元關係 / 153
關係層次進化的關鍵 / 156
互動:人沒有簡單活著的福分 / 160

第四章 動力
心理健康的標準 / 164
心理疾病的分類 / 165
自信與熱情 / 168
兩種生命力 / 170
互動:自體都在尋找客體,我都在尋找你 / 173
全能自戀 / 175
全能自戀與自戀性暴怒 / 176
實體自戀與虛體自戀 / 178
全能自戀的力量 / 180
全能自戀的常規表現 / 182
互動:從全能自戀到健康自戀 / 186
攻擊性 / 189
每個人都不好惹 / 190
攻擊性的意義 / 193
如何轉化破壞性 / 197
生本能和死本能 / 200
互動:先試試表達攻擊性吧 / 201
錘煉生命的韌勁兒 / 205
時空感 / 206
自我效能感 / 208
挑戰舒適區 / 211
連續與斷裂 / 214
互動:接納痛苦,就是生死轉換 / 218
性 / 220
警惕心靈僻徑 / 221
性是對關係的渴望 / 224
文明是原始欲望的昇華 / 226
互動:性的模式,是關係模式的呈現 / 228
生命的初心 / 231
從渴望到絕望 / 232
碰觸你的內在嬰兒 / 235
英雄之旅 / 239
互動:別皈依了絕望 / 242

第五章 思維
心靈的三層結構 / 246
保護層、傷痛層和真我 / 246
為什麼要講感受 / 250
高貴的頭顱,鄙俗的身體,對嗎 / 253
你的想法真是你的嗎 / 256
互動:頭腦該是僕人,而非主人 / 260
認識你的非理性信念 / 262
人生如赴宴,須舉止得體 / 263
重塑非理性信念 / 266
捕捉你的自動思維 / 269
每個地方都能挖一口深井 / 272
互動:什麼是理性和非理性 / 276
破解你的生命邏輯 / 279
怎樣接住關係中的“壞” / 280
自戀幻覺的ABC / 283
支配者 / 287
濫好人和誘惑者 / 290
互動:及時修正你的心靈地圖 / 293
我思故我在 / 296
向思維認同 / 297
痛苦之身 / 300
撫平你內心的鉤子 / 304
互動:怎樣做到只接納生命中的“好” / 307

第六章 身體
身體是心靈的鏡子 / 312
身體冷暖的隱喻 / 313
具身認知觀 / 316
如何用身體來聆聽 / 319
讓痛苦流動 / 322
互動:怕熱,又是什麼樣的隱喻 / 326
艾瑞克森催眠法 / 328
疼痛鑄就的催眠大師 / 329
艾瑞克森的治療原則 / 332
自我催眠 / 336
掃描式感受身體練習 / 339
互動:潛意識的層次 / 342
誰是你身體的主人 / 346
假自我與身心分離 / 347
真自我與身心合一 / 350
軀體化 / 353
互動:看見孩子的生命力 / 355

第七章 情感
自戀與依戀 / 360
依戀的形成 / 361
兩種媽媽與兩種孩子 / 364
依戀“你”,排斥“它” / 367
暈車的隱喻 / 370
互動:我可以不依戀任何人嗎 / 374
快意恩仇與糾結 / 376
負愛、負恨與負知識 / 377
“頭腦媽媽” / 380
去愛、去恨、去瞭解 / 382
含蓄,是一種什麼味兒 / 386
互動:快意恩仇時,至少有機會 / 388
愛與恨 / 390
愛是容納、看見與聯結 / 391
恨是拒絕、否認與切割 / 394
讓恨流動 / 397
給毀滅欲披上一層“膠囊” / 400
互動:做一個不好惹的人 / 403
最難面對的平實之物 / 406
自體的虛弱與堅韌 / 407
關係中的恨與愛 / 410
一念之轉:你就是我 / 412
互動:“你”,就是整個世界 / 416
 

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

一個人的生命,終究是為了活出自己。

如果你有幸在很小的時候就被告知這一點,並身體力行,那麼這會是一個非常不同的人生起點。

比如股神巴菲特,他父親一再對他說:“尊重你的感覺,你的感覺越是別具一格,別人越喜歡對你說三道四。而這時候,你就更需要相信你自己的感覺。”

巴菲特說:“這是我生命中最寶貴的教誨。”這種教誨深入骨髓,他才能做到“別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懼,別人恐懼的時候我貪婪”。
尊重自己的感覺,這是成功人士的共同特點。

動漫之王宮崎駿說:“我從來不考慮觀眾。”

德川幕府的開創者德川家康說:“過於揣測別人的想法,就會失去自己的立場。”

作為宅男,我最初關注的多是這種眾所周知的“大神”級人物。後來,作為記者和心理諮詢師,見的人越來越多後則發現,身邊的“強人”們普遍有一個特點:強烈的自我意識。

他們很小,如初中、小學甚至剛記事起,就有了一個意識——我要過什麼什麼樣的生活!幾十年過去後,他們的人生也的確活成了他們想要的樣子。

比如一個女強人,在她2歲半時對父母失望至極,於是對自己說:“我發誓這輩子不再靠任何人。”現在,她是成功的企業家,非常獨立。當然,回避依賴也導致她的親密關係會出問題。

又如我的一個朋友,60歲了看著還年輕、貌美,她沒多高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但她活得愜意,生活一直在按她的意願前行。雖然她有過那個年代的人容易遇到的一些很“兇險”的選擇,但她都能逢凶化吉。

她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每到一個重要的選擇關頭,她都沒有隨波逐流(別人怎麼過,我也怎麼過;別人要什麼,我也要什麼),而是強烈地知道“我想要什麼”。

聆聽這些“強人”的故事,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一個人的外在現實,是由他的內在意識所決定的。特別是放到幾十年甚至一生的長度去看,這個結論就更容易看到。

不只是“強人”們如此,普通人如此,所謂的“弱者”也是如此。作為資深的諮詢師,我在和來訪者的深度諮詢中看到,他們的內在意識是如何決定了自己的一生。

同時,我一直在做自我分析,也在穩定地找精神分析師給我做分析。這也讓我深刻地體會到,我的外在人生是我內在想像的展現。

誰都如此,只是“強人”們在他們有所成就的領域裡,沒有從眾(即聽從別人的意志),而是一直在堅持自己在這方面的自我意識。其他人則向外尋找一種生活標準,而遺忘了自我。

對此,我最喜愛的詩人魯米說:

經年累月,複製他人,我試圖瞭解我自己。

內心深處,我不知何去何從。

無法看到,只聽得我的名字被喚起。

就這樣,我走到了外面。

你,是一切的根源。

強烈的自我意識是一個基礎,這相當於人生的起跑線,而能否做自我歸因與自我覺知又是一個關鍵。

我們一生中,勢必會遇到各種挫敗。而挫敗中,有人會為了維護自戀,而去做外部歸因——是別人或環境讓我不成功,有人則傾向於做自我歸因——是不是我自己的哪些方面出了問題導致了失敗。

做外部歸因的人,會一時爽,但因此失去了升級自我的機會。

做自我歸因的人,看似難受,但他的自我會因此“鬆動”,而有了被“淬煉”的可能。

歸因方式的不同,導致了不同的人生:做外部歸因的人,他的心理邏輯基本沒發生過改變,於是不斷有同樣的輪回;做自我歸因的人,隨著內在意識的升維,他的外在人生也在升級。

這樣講,就好像我要講成功學似的。

當然,成功學也很重要,從孩童到青少年,再到成年,一個人要不斷地增強自己。但能否做自己,其實還有非常複雜微妙的種種表現。

比如,拖延、遲到、宅、好忘事、效率低下,乃至皮膚病、耳聾眼花等,都可能是因為不能在外部世界做自己。

不能在外部世界做自己的生命,就會傾向於將自己適當地封閉起來,好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內向世界裡自己說了算。

又如,一些人的自毀,是因為他們發現,他們的生命幾乎都是父母說了算,因此他們想毀掉自己的人生,以此證明父母的意志是錯的。同時也證明了,他們至少可以通過自毀來證明他們有說了算的地方。

所以,你必須去為自己的生命爭取一個空間。在這個空間裡,你說了算。

馬斯洛的“自我實現”概念深入人心,而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是基礎。

特別重要的一點是,幸福感的主要源頭是人際關係的深度,但當你在人際關係中不能做自己時,你不會去構建太有深度的關係。你需要從關係中撤離一部分自我,好保護你做自己的空間。

到現在,我寫了十幾本書,文字已有幾百萬字,文章總數已有上千篇,也開始講視頻和音訊,一直貫穿其中的精神就是:成為你自己。

大學本科時,“人本主義心理學”的這個概念就特別深入我心。後來,我發現自己所有的學習和努力,都是為了貫徹這一精神。

一個人活著,是為了“實現”自己,而不是其他。你必須知道,你有多寶貴。美國現代舞創始人瑪莎?格雷厄姆說:

有股活力、生命力、能量經你而實現。從古至今只有一個你,這份表達獨一無二。如果你卡住了,它便失去了,再也無法以其他方式存在。世界會失掉它。它有多好或與他人比起來如何,與你無關。保持管道開放才是你的事。

成為你自己,這是簡單的哲學。但將它活出來,殊為不易,特別是當我們的教育一直是聽話哲學時。

我從在北京大學讀心理學本科開始就明確地思考這個問題,到現在已有25年。

並且,我從未被父母教育過聽話,我一生沒挨過父母一次打罵,他們也不會左右我的選擇,所以我是難得的有一個在原生家庭裡就可以自己說了算的空間。

我不僅一直在身體力行這一哲學,還借助心理學工作,有了大量細緻入微的真切理解。

2017年7月,我借助“得到”的平臺,將這份哲學用音訊和文字的形式講出來。我足足花了半年的時間做準備工作,梳理出了一個簡單的思想體系。在整理過程中,我感覺到自己的意識再一次升維,並在專欄結束後,對整體內容進行梳理、修訂、精選,形成了《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分活出自我篇和終身成長篇。

我所認為的心理學,就是集中在一個生命如何成為他自己上。我也的確認為,這是最為根本的生命動力,它演化出了一切人性。

不過,我現在仍然在路上,所以並不是在教大家如何走路,而是與大家一起探討:如果我們想成為自己,該如何前行。
活出自己是一件很美的事。

一旦你活出了自己,你會發現,你對外界的善惡感知,其實源自內在的善惡;你所看到的外界的黑暗與光明,其實是源自你內在的黑暗與光明。

成為自己是一條長路,約瑟夫?坎貝爾稱為“英雄之旅”。完成了這個旅程的人,會徹悟到這一點。比如,王陽明在死之前指著自己的心說:“此心光明,亦複何言。”

相反,那些沒有活出自己的生命,他們有太多能量在潛意識的黑暗中,也因此滋生出大量的惡來。

所有關於生命的哲學,都不是哲理這麼簡單,它是活生生的現實。你會體驗到,當真正發現自己、成為自己時,你會喜極而泣,你會看到:原來這才是你自己,原來你就是生命。

再分享一首魯米的詩:
那一天將會到來
帶著喜悅,你問候自己
到達你自己的門口,看著你自己的鏡子
你們彼此向著對方微笑,說,請坐,請吃吧
你將再一次愛上這個陌生人
他,就是你自己
給他美酒、食物
將你的心再度交還給他
給這個愛了你一生的陌生人
以前,你忽略了這個陌生人,為了其他人。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