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馬克斯.韋伯膾炙人口的兩篇演講:《學術作為一種志業》和《政治作為一種志業》。
這兩次演講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戰前後,昨日世界業已崩塌,新的社會及政治秩序尚未成型,德國年輕人中瀰漫著一股迷惘的集體氛圍和左傾的政治浪漫主義。面對著渴求意義與先知的聽眾,韋伯刻意與紛亂的時事保持距離,將他的主題置放於思想史及社會史的脈絡中,從而對現代世界做出根本性的診斷,並將此診斷運用於德國所面對的政治局勢:在一個祛魅后的世界,學術及政治是否能成為一種志業?對世界有所知和對世界採取行動之間的統一,是否能在學術中或在政治中實現?韋伯的回答冷峻剋制,暗蓄悲情,寄托深遠。而他提出的價值中立原則及責任倫理與心志倫理的對峙,迄今仍對我們的學術反省與政治實踐具有啟發意義。本書收錄馬克斯?韋伯膾炙人口的兩篇演講:《學術作為一種志業》和《政治作為一種志業》。
這兩次演講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戰前後,昨日世界業已崩塌,新的社會及政治秩序尚未成型,德國年輕人中瀰漫著一股迷惘的集體氛圍和左傾的政治浪漫主義。面對著渴求意義與先知的聽眾,韋伯刻意與紛亂的時事保持距離,將他的主題置放於思想史及社會史的脈絡中,從而對現代世界做出根本性的診斷,並將此診斷運用於德國所面對的政治局勢:在一個祛魅后的世界,學術及政治是否能成為一種志業?對世界有所知和對世界採取行動之間的統一,是否能在學術中或在政治中實現?韋伯的回答冷峻剋制,暗蓄悲情,寄托深遠。而他提出的價值中立原則及責任倫理與心志倫理的對峙,迄今仍對我們的學術反省與政治實踐具有啟發意義。
馬克斯·韋伯(Max Weber,1864.4.21—1920.6.14),生於德國圖林根的小城埃爾福特。1882年,開始在海德堡大學學習法律。1892年起,先後任教於柏林大學、弗萊堡大學、海德堡大學、維也納大學、慕尼黑大學。1920年6月14日,因肺炎病逝。
馬克斯·韋伯、卡爾·馬克思和愛米爾·塗爾干三人,並列為現代社會學的奠基者。在對現代世界產生深遠影響的思想大師之中,馬克斯·韋伯的地位至今仍然無可質疑,其思想體系始終沒有受到根本性的挑戰。他一生著述甚多,其中以《學術與政治》《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等最為中國讀者所知曉。
譯者簡介:錢永祥,1949年生於蘭州,畢業於台灣大學哲學系,供職于台灣「中研院」,研究政治哲學、政治思想史、黑格爾及馬克思主義哲學,近年來從事自由主義專題研究和「人民」概念研究。《思想》雜誌主編,《台灣社會研究》顧問。
-
談判口才與實用技巧
$208 -
愛的藝術
$151 -
解釋社會行為:社會科學的機制視角
$360 -
心火:社會動機與我們的生活
$256 -
健康鴻溝:來自不平等世界的挑戰
$287 -
論城鄉關係:從分離到融合的歷史與現實
$407 -
半熟人社會:轉型期鄉村社會性質深描
$412 -
秩序
$308 -
社會研究方法(第三版)
$256 -
「動態人口紅利」促進老齡化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778 -
理論的味道:黨校學習筆記
$251 -
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512 -
看人心理學
$208 -
中國公共關係發展報告(2018)
$668 -
鄉土重建
$303 -
風險社會學
$328 -
社會學之思(第3版)
$355 -
城市文化與品牌形象
$412 -
我的第一本社會學入門
$219 -
城市智慧卡標準與實踐
$3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