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宗與覓跡:問道寺觀,坐聽建築故事

尋宗與覓跡:問道寺觀,坐聽建築故事
定價:294
NT $ 256
  • 作者:張克群
  •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20-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111640942
  • ISBN13:9787111640943
  • 裝訂:平裝 / 32k / 13 x 19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清晰明瞭的講解、生動詼諧的語言,解讀有關佛、道、儒的古代建築,講解這些建築中有關雕塑、佛教名山、佛教寺廟、佛塔、道教名山、道教廟宇、孔廟、關帝廟、武侯祠等方面的建築知道。小小一本書,帶你領略中國傳統建築的精巧與魅力,發現深藏在其中的生動的歷史文化與智慧。
 

作者介紹

張克群,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系,受教于建築學大家梁思成先生。畢業後一直從事建築設計工作。
家學淵源深厚,親友中名人輩出。父親張維,曾任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土。母親陸士嘉,流體力學家、教育家,北京航空學院(現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創校教授之一。舅公施今墨,北京四大名醫之一。兒子高曉松,音樂製作人。女兒高曉江,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工學博士。
 
 

目錄

第一章 雕塑 / 001
1. 佛像、神像/ 003
2. 石窟/ 024

第二章 佛教四大名山的藝術/ 047
1. 山西五臺山/ 049
2. 浙江普陀山/ 056
3. 四川峨眉山/ 057
4. 安徽九華山/ 057

第三章 佛教的寺廟/ 059
1. 遼寧奉國寺/ 061
2. 山西大同華嚴寺/ 063
3. 河北正定隆興寺/ 064
4. 北京法源寺/ 066
5. 山西廣勝寺/ 069
6. 安徽黃梅縣五祖寺/ 071
7. 湖北鄂州觀音閣/ 073
8. 四川宜賓內江聖水寺/ 075
9. 雲南石屏縣秀山寺/ 078
10. 拉薩大昭寺/ 079
11. 昌都強巴林寺/ 081
12. 北京黃寺/ 081
13. 雲南曼春滿寺/ 083
14. 夏魯寺 / 085

第四章 佛塔/ 087
1. 樓閣式塔/ 091
2. 密簷式塔/ 100
3. 亭閣式塔/ 104
4. 覆缽式塔/ 106
5. 花式塔/ 108
6. 金剛寶座塔/ 110
7. 經幢塔/ 113

第五章 道教名山/ 115
1. 湖北武當山/ 120
2. 四川青城山/ 123
3. 江西三清山/ 127
4. 江西龍虎山/ 128

第六章 道教廟宇/ 129
1. 北京白雲觀/ 131
2. 北京大慈延福宮/ 134
4. 湖北荊州黃陵廟/ 141
5. 四川省內江市羅泉鎮鹽廟/ 142
6. 廣西容縣真武閣/ 146
7. 山東章丘常道觀/ 147
8. 山東長清靈岩寺/ 148
9. 山東泰安岱廟/ 150

第七章 崇拜/ 153
1. 先賢孔子和孔廟/ 155
2. 關公的廟——關帝廟/ 167
3. 武侯祠/ 175
4. 文丞相祠/ 183
5. 海瑞祠/ 185

後記/ 190
參考資料/ 192
 

什麼是膜拜?一般來說,都是指信教而言。對於自家的祖宗只是祭祀而已,談不到膜拜。那麼,什麼是宗教呢?百科全書上如是說:“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出現的一種文化現象,屬於社會特殊意識形態。”也就是說,宗教並不是自打有人類以來就出現的現象,而是人為的現象。

在中國,歷史上沒有像有些國家一樣,大部分國人都信某一種教。

為什麼中國人大多數不信教呢?最根本的原因是,歷史上,中國一直是皇權至上的國家。說白了就是一直有皇上。你想啊,哪個皇上能讓自己的子民去弄出一個比自己還要至高無上的物事去崇拜呢?歷代的一些皇帝還經常一會兒滅這個教,一會兒滅那個教的,唯恐他們幹出什麼不利於皇上的舉動。

不過在中國,信教的還是有的。如佛教、道教、天主教、伊斯蘭教及基督教。

那麼,在中國前前後後出現的這些教是打哪兒來的呢?其來源是多方面的,有出去請來的,有自己創造的,也有外來人(傳教士)帶來的。

在咱們中國本土,尤其在漢族人裡,好像跟佛教、道教的關係比跟其他的教要密切得多。信教不信教的,常常掛在嘴邊的就是“菩薩保佑”“老天保佑”。所以我這裡涉及宗教藝術的,就只表普通老百姓熟悉的佛、道兩家了。要想瞭解其他宗教同樣輝煌燦爛的藝術,請看本系列的其他書籍。

佛教作為一種文化,其領域涉及繪畫、雕塑、建築、音樂甚至天文等,給我國古代的文化增添了極豐富的內容。大到整個廟宇的佈局,小到抱鼓石、欄板、柱頭、牆面的花飾,無不精雕細刻。用“雕欄玉砌”四個字形容,真是貼切得很。

佛教給中國文化的貢獻還遠不止這些。我們平日所用的詞彙裡,有許多是從佛家躉(dǔn)來的。就拿“胡說八道”這個詞來說吧,其實人家本意不是貶,而是“胡人講佛的八個正道”的意思。又如“一絲不掛”,也不是如今人們所指的不穿衣服,而是沒有一點點牽掛的意思,是悟性很高的境界。又如“世界”也是佛家用語,“世”是指時間,“界”是指空間。“一念之差”裡的“念”,在佛家用語裡是度量時間的最小單位。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崇拜偉人和英雄。詩歌、繪畫、雕塑乃至民間故事裡無不歌頌我們先人的事蹟。在建築方面就更是為他們建祠立廟。只看城市多有孔廟,稍大一些的城鎮多有關帝廟,就可見一斑了。本書收集了其中的一部分,用以弘揚他們的精神,也借此傳承咱們中華的精神。

張克群
 
媽媽領著年幼的我和妹妹在頤和園長廊,仰著頭講每一幅畫的意義,在每一座有對聯的古老房子前面讀那些抑揚頓挫的文字,在門廳回廊間讓我們猜那些下馬石和拴馬樁的作用,從那些靜止的物件開始講述無比生動的歷史。

那些頹敗但深蘊的歷史告訴了我和妹妹世界之遼闊、人生之倏忽,和美之永恆。

從小媽媽對我們講的許多話裡,迄今最真切的一句就是:這世界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遠方與詩——其實詩就是你心靈的最遠處。

在我和妹妹長大的這麼多年裡,我們分別走遍了世界,但都沒買過一尺房子,因為我們始終堅信,詩與遠方才是我們的家園。
媽媽生在德國,長在中國,現在住在美國。讀書畫畫、考察古建築,頗有民國大才女林徽因之風(媽媽年輕時容貌也毫不遜色)。那時梁思成與林徽因兩位先生在清華勝因院與我家比鄰而居。媽媽最終聽從梁先生讀了清華建築系而不是外公希望的外語系,從此對古建築癡迷一生。媽媽對中西建築融會貫通,家學淵源又給了她對歷史細部的領悟,因此才有了這部有趣的歷史圖畫(我覺得她畫的建築不是工程意義上的,而是歷史的影子)。我忘了這是媽媽寫的第幾本書了,反正她充滿樂趣的寫寫畫畫總是如她樂觀的性格一樣情趣盎然,讓人無法釋卷。

從小媽媽教我琴棋書畫,我學會了前三樣並且以此謀生,第四樣的笨拙導致我家迄今牆上的畫全是媽媽畫的。我喜歡她出人意表的隨意創造性。這也讓我在來家裡的客人們面前常常很有面子——“這畫真有意思,誰畫的?”“我媽畫的,哈哈!”
為媽媽的書寫序想必是每個做兒女的無上驕傲。謝謝媽媽,在給了我生命,給了我生活的道路和理想後的很多年,又一次給了我做您兒子的幸福與驕傲。我愛你。

高曉松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