謊言的默許

謊言的默許
定價:354
NT $ 308
  • 作者:韓松剛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20-05-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131034X
  • ISBN13:9787301310342
  • 裝訂:平裝 / 352頁 / 16k / 19 x 26 x 1.7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謊言的默許》主要從文學現象、作家作品、文學期刊、文學文體四個方面,對中國當代文學進行切片式和整體性觀察。文學現象是辨析文學史進程的重要症候,不管是小說詩意、抒情傳統的承繼,還是古典精神和先鋒潮流的混融,抑或尋根文學和南方精神的勃興等等,共同構成了中國當代文學奇幻而迷人的思想場域。而這其中,江南作家群獨樹一幟,引領中國當代文學之潮流,他們的文學共性可以概括為三個關鍵字:個性、審美、性情,是他們以及眾多同時代人的寫作,完成了與枯燥、概念、造作的主流意識的告別,並匯成了中國當代文學旖旎多姿的“喧嘩與騷動”。中國當代文學的發生,其起源地或發生地在文學期刊。因此,對中國當代文學的觀察,離不開對文學期刊的研究。文學期刊與文學現象、作家作品、文學文體之間那緊密而曖昧的“相關性”,是觀察中國當代文學的重要側面。新媒體時代,文學邊界的拓展和文學話語的分化,成為中國文學新的時代風向。對於文學各類文體的觀察和研究,是本書探索中國當代文學新的可能性所做的嘗試和努力。
 

作者介紹

韓松剛

1985年生,文學博士,中國現代文學館特邀研究員,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培養物件,南京市文聯第十九屆簽約作家,主要從事中國當代文學批評和研究,著有評論集《現實的表情》等,現供職于江蘇省作家協會。
 

目錄

第一輯
含混的“詩意”——小說寫作的一種美學傾向 / 003
抒情傳統與新時期小說敘事 / 021
先鋒小說的古典精神與復古傾向 / 036
尋根小說與江南文化 / 054
中國當代小說中的“南方精神” / 067

第二輯
發現世俗之美——汪曾祺小說新論 / 083
陸文夫小說的地方性與世界性 / 101
“大時代”中的“小人物”——范小青新世紀長篇小說人物形象淺析 / 117
畢飛宇小說的詩意 / 128
桃花依舊笑春風——格非小說片論 / 149
回到南方——余華小說論 / 175
麥家小說的“奇”與“正”——以《暗算》為例 / 192

第三輯
20 世紀90 年代的文學出版轉型與期刊改制 / 207
發生與發聲——《鐘山》與新時期小說思潮 / 229
有限的“探求”,無限的“追求”——關於“探求者”與《雨花》 / 241
秩序與歷史——關於文學排行榜及其他 / 265
探索、開放和可能——“花城關注”的啟示 / 273

第四輯
文體意識與文學意義——關於當代文學批評的一點漫談 / 281
文本細讀與當代文學研究 / 290
“寫小說,就是寫語言”——關於中國當代小說語言問題的思考 / 301
在風中呼喊,在廢墟中看到一切——2016 年非虛構文學綜述 / 315
“活在珍貴的人間”——漫談蔡明德《人間現場—— 八○年代紀實攝影》 / 341

後記 / 351
 

代序
 
上個月底,韓松剛把即將出版的論文集書稿發給我,希望我寫一篇序言。說實話,就個人性情而言,我不太願意寫序或題詞,因為覺得這些都顯得有點多餘。不過,作為小韓成長過程中的見證者,說幾句倒也無妨,或許可以讓讀者們加深對他及其文字的理解。小韓2007年從山東大學威海分校考入南京大學,跟著我讀碩士,2013年又跟著我讀博士,轉眼間十餘年時間過去了,他也從一個風華正茂的學生成長為一位才情充沛的文學評論家。小韓讀碩士時很認真,善於獨立思考,但是他當時並沒有明確的目標,也沒有把文學評論列入自己的職業規劃。《揚子江評論》2006年創刊後,我和何同彬負責了將近八年的組稿、編輯、印刷工作,由於小韓做事踏實,他從2007年年底開始為刊物做編務工作。編輯部先後聘請了多位元年輕人處理日常事務,他是最靠譜的一位,做事周到細緻,沒有出任何紕漏。記得2010年年初,他參加了江蘇、浙江等省市的多家政府部門、事業單位的招聘考試,這些單位的崗位和文學基本不沾邊,他的筆試成績大多是第一名,有多家單位計畫錄用他。因為一個偶然的轉折,他的工作、生活從此都與文學評論難捨難分。從2009年秋天到2010年秋天,我在哈佛大學從事訪問研究,接近年關時回南京過春節。在正月的一次小型聚會上,丁帆老師提議編輯部應該招聘一名專職編輯,張王飛老師和同彬都推薦了小韓,後來經過考察,他終於留在《揚子江評論》編輯部,一邊做文學評論編輯,一邊抽空寫文學評論。我離開南京後,他因崗位調整,開始做各項文學組織工作。

韓松剛的文學評論是從個案研究起步的,他的基本功扎實,對作品的解讀細緻而深入,對文字有一種敏銳的把握力和感受力,切入角度較為新穎。他高度重視“文本細讀”的方法論意義,在《文本細讀與當代文學研究》一文中,他認為:“文本細讀的重要性其實已經引起相當的重視,但在當代中國的文學批評和文學史寫作中,它還未從方法論意義上被確定為一種研究范式,作為一種批評方法的文本細讀,依然有著極為廣闊的開拓空間。”記得他的碩士論文研究新時期作家的自傳,以《隨想錄》《思痛錄》作為標杆,既肯定了自傳寫作中深刻的反思精神和自覺的文體意識,又注意到較為普遍的自我中心、文過飾非、真假混雜等問題,褒貶分明,微觀分析與宏觀把握的結合較為緊密。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他開始重點關注江南作家群的小說創作,對汪曾祺、陸文夫、範小青、蘇童、畢飛宇、格非、余華、麥家等作家的解讀都有獨到的心得。他總是從文本出發,注重對作品的局部和細節的分析,多角度、多層次挖掘作品的文學性,緊貼作品發現問題,在此基礎上提煉概念,從案例分析擴展到文學發展中具有普遍性的理論命題,避免以先入之見干擾自己的判斷。值得肯定的是,他與研究物件之間拉開了一段理性的距離,保持批評主體的獨立存在。他選擇的都是那些激發了內心共鳴的作品,在平等的對話中相互激蕩、相互融化。他對汪曾祺小說“發現世俗之美”的評價,對範小青小說中的“小人物”的關注,與批評主體自身的生命體驗相互撞擊,因為感同身受,他敏銳地找到了精神的契合點,就像幾條山間的小路會合成了一條大路,就像在心靈之間架設隱秘的橋樑。

韓松剛在評論實踐中注重對史料的掌握、分析和運用,他對“探求者”與《雨花》的研究是我開設的博士課程的論文,這篇文章掌握了翔實的史料,分析了“探求者”群體與《雨花》的命運糾葛,難得的是作者穿透史料的問題意識,在文學史視野中思考文學期刊與作者群體的複雜互動,挖掘了表面現象背後的歷史文化根源。他一直重視語言在文學創作與文學研究中的價值和意義,他在《“寫小說,就是寫語言”——關於中國當代小說語言問題的思考》一文中認為:“在文學世界中,語言是打開心扉、通往精神領地的神秘之鑰。我們無法想像,那些乾癟的、枯燥的、乏味的語言,如何能給人帶來美學的享受和靈魂的衝擊。”語言的結構、風格、功效等指標,一直是他評判作家的藝術魅力和文學貢獻的重要依據。在自己的評論文體中,他也有意識地追求語言的個性化,在行文中實現靈性與理性的有機融合。《回到南方——余華小說論》《畢飛宇小說的詩意》等文對文字的細微差異的辨析,那種說理過程中有節制的抒情,使得語言變得活泛而富有張力。

在韓松剛已有的評論寫作中,最值得重視的還是整體把握的篇章,譬如《含混的“詩意”——小說寫作的一種美學傾向》《抒情傳統與新時期小說敘事》《先鋒小說的古典精神與復古傾向》《尋根小說與江南文化》《中國當代小說中的“南方精神”》等文都有較好的大局觀,而且在論證過程中都能落到實處,不是空泛之談。他在綜合借鑒現有成果的基礎上,從細部中發現主流論調中的裂縫,然後提出較為穩妥又不乏新意的見解,表現出將現場評論與文學史反思結合起來的學術取向。從行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在發現問題、提出觀點時都顯得小心翼翼,這既源于作者的謙遜,也跟研究物件本身的複雜性有關,基本成形的文學史框架也限制了評論者的騰挪空間。我個人認為他在日後的評論實踐中,不妨更多地關注文學動態進程中的現象與趨勢,這樣或許能夠更好地發揮他的個人優勢。當然,如果能夠站得更高一些,進一步強化論證的邏輯性,以更富於衝擊性的姿態突出鋒芒,我想他的文字會更有溫度,也更有力量。

韓松剛的文學評論有聲有色,獲得過大大小小的多種獎項,在博士論文基礎上經過修改和增訂的書稿獲得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的支持,他還被中國現代文學館評聘為客座研究員,入選了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這個十年,他攻讀學位,購房置業,結婚生子,過得忙碌而充實。有一段時間因為父親得了重病,家庭經濟比較困難,他還在外面做一些兼職貼補家用,心力交瘁。他能夠在這種情況下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特別不容易!他是一個重然諾、有擔當的山東漢子,願意為人分憂,做什麼事情都善始善終。我想提醒他的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事無巨細的周到,現在的評論家很容易被各種雜務分心,很難有成塊的時間潛心做學問。祝願他在以後的歲月裡一切順利,也希望他以文學評論為志業,儘管寂寞,但在內心始終為文學評論留出足夠的空間,通過持續的努力,邁向更高的境界!

黃髮有
2018年12月30日于濟南洪家樓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