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史

科舉史
定價:360
NT $ 299
  • 作者:(日)宮崎市定
  •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20-06-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71105692
  • ISBN13:9787571105693
  • 裝訂:平裝 / 247頁 / 32k / 13 x 19 x 1.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宮崎市定關於科舉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作者梳理了古代中國的選拔人才制度,從東漢的孝廉科到魏晉的九品官人法,最終發展為科舉制。作者以清代科舉為例,詳細介紹了科舉的程式和細節,以及科舉以外的其他官吏任用法。闡述了科舉制度對明清以來的中國社會產生的深遠影響。
 
 

作者介紹

宮崎市定(1901—1995)

日本知名歷史學家、京都學派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曾榮獲日本學士院獎和法蘭西學院頒發的儒蓮獎。宮崎市定對中國史的諸多領域皆有獨到研究。
 
 

目錄

東洋文庫本《科舉史》序
緒論

第一章 科舉的沿革
明代以前的科舉
清代科舉制的發達
國初草創時代
科舉中心時代

第二章 清代的科舉制度
學校考試
學校組織與入學資格
縣試申請手續
縣 試
科場的風氣
府 試
院 試
生 員
歲試與出貢
科 舉
科 試
鄉試和貢院
舉人覆試
會 試
會試覆試
殿試與大傳臚
朝考和散館
八旗、宗室科舉與翻譯科舉
科舉以外的官吏任用法
進士與非進士
進士外的文官任用
武官的任用

第三章 近世中國社會與科舉
社會階級與科舉
官僚生活與科舉
科舉與學問

第四章 科舉制度的崩潰
新教育制度的出現
科舉制度崩潰的意義

以跋代序
解 題
出版後記
 
 
 

科舉是中國的高等官員資格考試制度,從隋代到清末實行了一千三百餘年。儘管其中多少有些變革,但作為一項制度,延續如此長的時間,在世界歷史上都稱得上是罕見的現象。可以說,科舉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科舉制度給中國社會帶來了極為深遠的影響。通過科舉能夠窺見中國文化特質的一斑,在論及中國民族性的本質時,也必須將科舉帶來的後天性一併考慮進去。總之,談及中國,就不能無視科舉。

所謂“科舉”,就是分科選舉。考試不止一種,而是分成幾科,稱為“科目”。這裡的“選舉”一詞與日本今天的用法不同,是指官吏的任用制度。所以,科舉的原意是通過分成幾個科目的考試,從民眾中選拔各方面的俊才任用為官吏。如果要探求科舉的歷史性與社會性意義,與其考察科舉制本身,不如將它與相關的周邊事物加以比較才更為有效。下面我將從兩三個視角出發,通過這樣的方法瞥見科舉性質的一角。

首先,科舉的著眼點歸根到底是測驗個人的才能,然後選拔為官吏,這與官員地位世襲的封建制度正好相反。封建制度在中國的崩潰很早,但封建性的制度卻長期殘留,在官員任用方面就存在著與科舉並行的封建性選舉。比如任子制度,又稱為恩蔭制度,高官子弟憑藉父祖的余蔭,不經篩選就能獲得官位,可以說是古老封建制度的遺風。中世時期a,整個魏晉南北朝實行九品官人法,這本是以打破封建貴族制度、從一般民眾中選拔俊才作為理想出發點的制度,但在當時的權勢者,即貴族門閥勢力的壓力下扭曲變形,反而成為擁護貴族世襲官位的封建性制度。不過,任子制度也好,九品官人制也好,雖說具有封建性質,但都不同於真正的封建制度。在真正的封建制下,後繼者可以毫無遺留地繼承父祖的財產和地位,但任子通過父祖庇蔭所獲得的地位要比父祖低得多,九品官人法則僅僅是出於貴族之間的道義而相互尊重門閥的既得權力,除此以外沒有任何的法律依據。因此,即便是名門子弟,一旦在官場競爭中落伍,不知不覺就會淪落為失敗者,遭到世人的拋棄。

歷代天子都有一大夙願,那就是改變分權性質的封建遺風,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制度。隋代建立的科舉制有力地打擊了六朝時期的貴族制度,唐代新興的貴族群體到宋代再次落伍並走向沒落,科舉制至此才成為任用官員的正道,獲得了社會的認可。這絕非偶然,科舉是與天子的中央集權制相輔相成而發展起來的制度,同時也是為天子的專制權力起到輔弼作用的制度。正因為如此,有人說所謂科舉就是天子為確立自身專制權力而將天下英雄盡數去勢的謀略。

唐太宗曾看著新進士的佇列感歎,“天下英雄盡入我彀中矣”。於是後人作詩道:“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太宗皇帝設計了巧妙的計謀,使得有壯志的天下英雄都在讀書中花白了頭髮。)這種說法擊中了一部分事實,科舉的興盛確實與天子專制權力的發達有著密切關聯,但是我們不能因此過於看重天子個人的影響,因為個人意願只有在與社會動向形成一致時,才會變為不可逆轉的潮流。與其說科舉制的確立是基於唐太宗、宋太祖、宋太宗等個人的意願,不如說這是他們所生活時代的大勢所趨。

第二個問題是科舉與學校的關係。科舉是取士制度,學校是教育士人的機構。兩者本來涇渭分明,但又有著極為密切的關聯,甚至於常常被混為一談。學校培養士人就是為了錄用官員,因此學校同時承擔了官吏任用考試的一部分甚至全部,宋代的大學制度就是如此。另一方面,科舉雖為取士而生,但前提是存在接受過教育的士人,因此常常給人感覺教育包含在科舉制度之中,至少教育制度隸屬科舉制度,教育幾乎是針對科舉考試進行的準備,明清的制度正是如此。但是,學校不同於科舉,不完全依賴朝廷的保護和獎勵。雖然官學衰退、萎靡不振,私學卻往往散發出生機和活力。明清時代的官學完全隸屬科舉,但民間作為輔助的私學始終發揮著教育的作用。不過,它們中的大多數依然是科舉的預備學校,這一性質並沒有改變。有人認為,明清的學校隸屬科舉,同時又將其功能讓渡給民間的私學,本身只剩下一個空殼。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3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