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藝術

戰爭藝術
定價:280
NT $ 150 ~ 252
  • 作者:約米尼
  • 原文作者:Antoine H. Jomini
  • 譯者:鈕先鍾
  • 出版社:麥田
  • 出版日期:1900-01-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7082459
  • ISBN13:9789577082459
  • 裝訂:平裝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內容簡介

  約米尼將軍,這位軍事科學領域中的「牛頓」, 透過其巨著《戰爭藝術》一書, 將戰爭的基本觀念與原則做了澄清的解釋和客觀的分析, 他將科學研究的精神與方法帶入這個一向被認為不能「科學化」的神祕領域, 使人們認清智慧在戰爭中的重要地位。

  這是一本「為國王和政治家所寫的論著」, 也是「十九世紀最偉大的軍事教科書」。

作者簡介

約米尼(Antoine Henri Jomini)

  拿破崙麾下的將軍兼軍事評論家。1779年生於瑞士法語區浮德縣,十七歲自銀行界投身軍旅,加入法國陸軍。1805年擔任賴伊元帥幕僚,1807年升任參謀長,曾跟隨賴伊轉戰奧、德及西班牙等國。1813年擔任沙皇軍事顧問,並致力於俄國軍官學校的奠基工作。1829年以上將身分退休,旅居布魯塞爾及巴黎等地,從事軍事理論及歷史的撰寫。

  約米尼對於軍事思想具有極敏銳的洞察力,著有《大軍作戰論》、《戰史》二十七卷以及《戰爭藝術》等書。其中關於戰爭理論的著作,百餘年仍為各國軍事教育中的重要讀本。 1869年逝世於巴黎,享年九十歲。

譯者簡介

鈕先鍾

  江西九江人,一九一三年七月生,南京金陵大學理學士。曾任《臺灣新生報》總編輯、國防計畫局編譯室主任、軍事譯粹社發行人、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教授等。

  譯作近九十種,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西洋世界軍事史》、《島嶼浴血戰》、《希特勒征俄之役》、《二十世紀名將評傳》、《戰爭藝術》、《戰爭論精華》、《戰略論》、《戰爭指導》、《戰略緒論》等等。

  著作涵蓋戰史及戰略,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大戰戰略漫談》、《現代戰略思潮》、《西方戰略思想史》、《孫子三論》、《歷史與戰略》、《戰略研究入門》、《二十一世紀的戰略前瞻》等書。

 

目錄

《戰略思想叢書》總序
原序
定義

第一章 大戰略
第一節 為了收回權力的攻勢戰爭
第二節 政治上取守勢而軍事上取攻勢的戰爭
第三節 爭權奪利的戰爭
第四節 戰爭與同盟國的關係
第五節 干涉性的戰爭
第六節 侵略性的戰爭
第七節 思想的戰爭
第八節 民族性的戰爭
第九節 內戰和宗教戰爭
第十節 雙重戰爭和兩面作戰的危險

第二章 軍事政策
第十一節 軍事統計學和地理
第十二節 影響戰爭成敗的其他因素
第十三節 軍事制度
第十四節 大軍的統帥
第十五節 民族的尚武精神和軍隊的士氣

第三章 戰略
--戰略的定義和戰爭的基本原理

第十六節 作戰的體系
第十七節 戰場
第十八節 作戰基地
第十九節 戰略線和戰略點,戰略場上的決定點,作戰中的目標點
第二十節 作戰正面,戰略正面,防線和戰略位置
第二十一節 作戰區和作戰線
第二十二節 戰略線
第二十三節 保護作戰線的方法
第二十四節 新舊兩種戰爭的體系
第二十五節 補給與作戰的關係
第二十六節 攻城戰
第二十七節 野戰築城與戰略的關係
第二十八節 山地的戰略行動
第二十九節 大規模侵入和遠征

第四章 大戰術與戰鬥
第三十節 陣地戰或防禦戰
第三十一節 攻擊戰和戰鬥序列
第三十二節 迂迴的利弊
第三十三節 遭遇戰
第三十四節 奇襲
第三十五節 攻城的戰術

第五章 戰略與戰術的合用
第三十六節 支隊作戰
第三十七節 渡河
第三十八節 退卻和追擊
第三十九節 宿營和冬季作戰
第四十節 襲擊或兩棲作戰

第六章 後勤
--調動軍隊的實際藝術

第四十一節 概論
第四十二節 偵察與其他蒐集敵人行動情報的方法

第七章 部隊在戰鬥中的使用
第四十三節 在戰鬥線上的軍隊部署
第四十四節 步兵的部署和使用
第四十五節 騎兵的使用
第四十六節 砲兵的使用
第四十七節 三種兵種的聯合使用

結論
後記
附錄一 約米尼與克勞埃塞維茨比較研究
附錄二 約米尼的戰略思想

 

內容連載

侵略性的戰爭

侵略性的行動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攻擊鄰近接壤的國家;另一種是超過中間的地區(它的人民可能有中立可疑和含有敵意的分別),去侵入一個遙遠的地方。

征服性的戰爭往往能夠一帆風順──亞歷山大、凱撒、拿破崙的經歷都是明證。不過,這種戰爭卻自有其天然的限制,若是超過了這種限制,則一定會遭遇到極大的災難。拿破崙的征俄失敗就是這個真理的明證。不過拿破崙的動機,並不僅是為了發揮征服的慾望;他的個人地位,和他對英國的戰爭,都逼得他非鋌而走險不可。誠然的,他愛好戰爭以及戰爭所給予的機會,但是最後他卻也是實逼處此,不是勝利就是向英國投降。也許我們可以說,天之所以要生拿破崙的原因,就是要把他來做一個榜樣,以來教會全世界上的政治家和軍人,使他們知所趨避,他的勝利告訴人家應如何活躍、果敢和技巧的作戰;而他的失敗也可以作為後人前車之鑑。

毫無理由的侵入他國,對於人道而言,這是一種罪惡;但是假使為了更大的利益,或是良好的動機,則此種行動雖不一定值得嘉許,但卻至少可以原諒。

一八○八年和一八二三年的兩次對西班牙的侵入戰,其在目的上和結果上都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第一次完全是一種貪鄙的侵略,它威脅著整個西班牙民族的生存,結果使侵略者本身也同樣受到極大的損失。第二次則完全不同,它是要打倒一種具有危險性的主義,因為受到西班牙大多數人民的擁護,所以很快就勝利結束了。

這個例證就足以說明侵入性的戰爭可以有不同的性質。前者對於拿破崙的崩潰,具有極大的貢獻。而後者則重新建立了法西兩國的邦交,甚至於可使它們之間從此不會再互相仇視。

讓我們希望侵入性戰爭的機會將會愈來愈少。寧可先下手攻擊,而不要等待敵人侵入;讓我們記著,要克服征服者的野心,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在適當的時機,先發制人。

一個侵入性的戰爭,若是要想成功,則規模的大小一定要和所想獲得的目的,與所要克服的障礙,能夠成比例。一個心懷怒火的民族,準備不惜一切犧牲,而且又有強大鄰國的援助,那麼對於它實行侵略,才真是一種危險的行為。一八○八年的西班牙戰爭,一七九二年、一七九三年和一七九四年的革命戰爭都是很好的例子。

雖然環境各有不同,俄軍的侵略土耳其,也同樣的引起整個民族的抵抗。土耳其人由於宗教上的仇恨,不惜拚死的作戰,而希臘人雖然在數量上有土耳其人的兩倍,但是卻缺乏這種動機,使他們也同樣的奮勇拚命。

當侵入鄰國境內之後,若對於當地的居民無所畏懼,則戰略的原理可以單獨的決定它的路線。當拿破崙侵入義大利、奧國和普魯士的時候,民意都發生了很大的影響(這些軍事方面的討論見第二十九節)。當侵入遙遠的地方,中間要經過很遠的距離時,它的成功多半是要靠外交,而不是靠戰略。要保證成功,第一個步驟就是要使接近敵人的國家,成為我方的忠實同盟國,它可以增援我們的兵力,而更重要的卻是供給穩妥的作戰基地,物資的囤積地區,以及在戰敗時的安全避難地帶。同盟國若與侵入者具有相同的利害,則這些條件就都有可能性。

對於距離的長征,外交固然是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但是對於鄰近的侵入行動,也是同樣的重要;因為在這種情況之下,一個含有敵意的「干涉」行為,常常可以發揮極大的功效。拿破崙在一八○五年和一八○九年,兩次侵入奧國的時候,假使當時普魯士能適時加以干涉,則結果可能會完全不同。(釋者註:侵略性戰爭〔Aggressive War〕與侵入性戰爭〔War of Invasion〕意義並不完全相同。侵略者固然一定要侵入他國,但侵入他國有時卻不一定都是侵略性的行為。)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54
    $150
  2. 二手書
    64
    $178
  3. 新書
    9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