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孤獨

這就是孤獨
定價:200
NT $ 45 ~ 180
 

內容簡介

  四十三歲的艾蓮娜在母親病逝之後,開始重新思考自己與母親之間的衝突、和女兒之間的對立,與妹妹之間的僵持,還有,她與丈夫之間這場虛偽而平淡的婚姻關係。

  在整理母親的遺物時,她無意間發現母親的舊日記。在日記裡頭,詳實紀錄著身為家庭主婦的母親內心的孤寂。艾蓮娜閱讀完後,使她不得不開始直視自己的孤獨。因此,她決定像母親一樣,開始寫日記,用文字尋找自己存在的意義。

  另一方面,由於懷疑丈夫的不忠,於是她匿名請了徵信社來調查丈夫的行蹤後來,艾蓮娜突發異想,何妨藉由別人的眼光來觀察自己的生活?這個絕妙的安排,正是本書最引人之處。因為自我探索或許有盲點在,旁觀者也許看得更清楚。當艾蓮娜學會面對孤獨時,也就是她重獲新生之日。

  全書架構簡潔,文字寫實,卻蘊含著一股強大的能量,督促自己去逼視屬於自己的生命。

作者簡介

胡安.荷西.米雅斯(Juan Jos och Mill ochs)

  一九四六年生於西班牙瓦倫西亞,作品常見於西班牙各報章媒體,目前是西班牙第一大報「國家報」(El Pais)專欄作家。已出版多本小說,一九八三年以青少年小說《浸濕的紙》(Papel Mojado)揚名文壇,書評給予極高肯定,並成為西班牙教育部指定的中學生讀物,至今仍暢銷書市。一九九○年以《這就是孤獨》(La soledad era esto)獲極受推崇的「納達文學獎」(Premio Nadal),本書已被譯介成英、法、德等多國語言,米雅斯也以此書躍上國際文壇。其他作品包括一九九○年《回家》(Volver a casa)、一九九八年《按照字母順序》(El orden alfabetico)等,二○○二年則以《兩個女子,在布拉格》(Dos mujeres en Praga),獲頒Espasa Calpe出版集團創立的「春天小說獎」(Premio Primavera de Novela,獎金高達二十萬歐元)。

  文字以簡潔著稱,短篇小說頗獲好評,一九九二年出版《寡婦的另一個春天》(Primavera de luto),一九九四年出版的《她的想像》(Ella imagina),由三十一個極短篇組成,曾被改編成舞台劇,在西班牙及拉丁美洲各地巡演。二○○三年出版《意亂情迷的出軌》(Cuentos de adulteros desorientados),本書是米雅斯將他在報章發表過相關出軌的文章彙編而成。

  米雅斯啟蒙於杜斯妥也夫斯基和卡夫卡,對於心理描寫頗為拿手,擅長從日常生活取材,至今已出版作品逾二十本,皆以馬德里為背景。他是優秀的小說家,也是傑出的資深新聞工作者及專欄作家,一九九九年獲頒西班牙新聞界著名的Mariano de Cavia新聞獎,二○○三年再獲「德里貝斯新聞獎」(Premio Miguel Delibes de Periodismo)肯定。

譯者簡介

范湲

  西班牙納瓦拉大學語言學碩士。當過西班牙文口譯,教過英文、西班牙文,近年多從事新聞相關工作,在台灣做過藝文版主編,到倫敦做過通訊社記者。
  和父母說客家話,和丈夫講英文,跟公婆掰德文,在西班牙遇見唐吉軻德熱情的靈魂。旅行成癮,常在地球上空飛來飛去。無可救藥的愛書人。在奧地利薩爾斯堡安家落戶,成了莫札特的鄉親。已出版譯作:《露露》《意亂情迷的出軌》《暗夜微光》《情色聖誕》《GOOD LUCK:當幸運來敲門》《這一生就是你的機會》(以上皆由圓神出版)。

 

譯序

孤獨,永不滅絕的瘟疫∕范湲

◎我一眼就在人群中認出了他!

  果然如我想像的那般:一派風雅,舉手投足之間,盡是瀟灑文人的翩翩風度。自信、自在,年過半百的熟齡男人,常有這股令人難以抵擋的魅力!盛夏的馬德里,在著名的希洪咖啡館初見米雅斯(Juan Jos? Mill?s),我興奮得像是來見偶像的粉絲!

  他的內斂,亦如我的預期。米雅斯是作家,也是新聞工作者,一個心思細膩敏銳、習慣用筆「說話」的寫作者。他不像大多數西班牙人那樣,話匣子一開就很難關上。我想,能把極短篇寫得俐落而精采的人,說話大概也習慣了不拖泥帶水吧!

  服務生送來他的威士忌和我的濃縮咖啡。我看看那杯酒,笑說這讓我想起《這就是孤獨》裡的女主人翁艾蓮娜。他說,每天清晨天未亮就起床寫作,一天該喝的咖啡都在早上喝了,到了下午五點這時候,喝點威士忌,一方面放鬆心情,一方面也有助睡眠;因為,他最晚十點就寢。寫作者的生活,紀律是最重要的守則。他說自己多年來一直如此規律寫作,「恐怕是停不下來了!」

◎喪母之慟,成就了「這就是孤獨」

  《這就是孤獨》榮獲一九九○年「納達文學獎」(Premio Nadal),敘述一位中年女子喪母之後,在痛苦的學習中慢慢完成自我蛻變的過程。薄薄的一本小說,寫盡俗世的卑瑣和焦慮;我們在艾蓮娜身上看見,生命是何其沉重地壓迫著我們放棄自我:青春時代投入學生運動,生命儼然只為理想而戰,年紀漸長後,一切盡以金錢物質為依歸,信用卡簡直就成了身分證一樣。這本小說,架構簡潔,文字寫實,卻蘊含著一股強大的能量,督促著讀者去逼視自己的生命。

  小說第一頁寫著:「紀念甘蒂妲.賈西雅」。「那是我母親。《這就是孤獨》其實是我的療傷之作。」米雅斯說道。遭逢母喪之初,他以為自己會跟所有相同遭遇的人一樣,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走出悲傷。但事實不然。

  一九八六年出版《在妳的名字裡失序》(El desorden de tu nombre)之前,米雅斯的情緒已經陷入低潮卻不自覺。他得了一種名為「安東症候群」(Sindrome de Anton)的心理疾病。「安東症候群」的特徵是患者處在失明狀態卻不自知,聽起來似乎很不可思議,但患者一直活在自己建構的世界裡,走路跌跌撞撞頂多只覺得腳痛……。「我母親去世之後,我以為那只是我內心的想像而已,一直無法把它當作是外在的真實事件。」那個時候,他沒有夢見已逝的母親,卻夢見一整本小說的情節。起床時很興奮,吃過早餐後就全忘光了,怎麼想都想不起來。再夢,也夢不回那本想寫的小說。

  那一陣子,他開始動不動就昏倒(就像《這就是孤獨》裡的艾蓮娜)。昏厥不是什麼大毛病,卻讓他開始害怕出門。他怕自己在眾人面前失態。儘管《你的名字寫反了》叫好又叫座,他卻無法站在眾人面前接受喝采。情緒越來越低落,各種不適的症狀持續累積。後來,他終於決定求助心理醫師,每週二和每週五固定向醫師報到。大約就在心理治療療程開始的同時,他也著手寫作《這就是孤獨》。

◎原來,女主人翁殺了心理醫師……

  這本小說分成兩部分:第一部以第三人稱客觀素描艾蓮娜這個女子,第二部卻突然改成艾蓮娜以第一人稱陳述自己所主導的生命。在心理治療期間寫下這本小說,兩者應該互有影響和牽動吧?「沒錯!尤其是第一部,其實很接近病歷報告。」米雅斯說道。 如果第一部是所謂的病歷報告,那麼,第一部的敘述者應該是個心理醫生了?他在哪個位置?我一直沒看見……

  「在《這就是孤獨》裡,其實是病患殺死心理醫生,搶來了病歷報告,然後按照自己的意思把它完成,所以,才會有第三人稱轉換成第一人稱的安排。」

  原來,一場謀殺案已在場外發生!而艾蓮娜請來跟蹤自己的偵探也始終未察覺任何蛛絲馬跡。她以為找到了一個可以讓她認識自己的方法,但偵探的跟蹤報告就像照相亭裡拍出來的照片一樣:模糊、失焦、蒼白,描繪出來的終究是一張假面。

  假面之下,孤獨正在貪婪地啃食著她的生命……   孤獨,像一場永遠無法滅絕的瘟疫。   有些人,有時候,將自我封閉在孤絕的內心世界裡,反而才覺得自在吧!愛因斯坦曾經這樣描述過自己:「我不屬於任何國家或任何朋友,我甚至也不屬於自己的家人。外在的人事物,我始終漠然以對。然而,我想封閉自己的願望卻與日俱增。這種孤絕的狀態,有時確實很難熬,但我從不後悔活在人群之外的邊緣世界裡。我知道自己失去了什麼,但也從中獲得了行動和思想上的獨立,不需在他人的偏見中苟延殘喘。我不會為了區區幾個脆弱的理由就放棄自己精神上的平靜。」

  人,即使暫時看不清現實的渾沌,也要誠懇釐清內心的困惑;一旦「視力」恢復正常了,眼裡看到的就是內心的風景。我想,這就是為什麼眼盲的波赫士「看見」的景象,總是比一般明眼人所見要絕妙許多。

導讀推薦

讓米雅斯帶您尋找自我∕台大外文系教授 張淑英

  二十世紀的西班牙現代文學,在一九七五年邁向「後佛朗哥時期」民主開放的里程碑後,寫作多元創新,是內戰後出生的作家伸展鴻鵠之志、耕耘文學花園的新時代。然而此時期也是西語創作的拉丁美洲文學在國際文壇大放異彩的時代,相形之下,使得西班牙近三十年來的文學創作,在歐洲的疆界之外,在學術的高塔之下,儼然處於「空谷幽蘭、乏人聞馨」的遺珠狀態。

  誠然,閱讀西班牙現代文學作品,有許多夙昔典型的影痕,然而摹擬、互文性本就是文學創作的一部分,好比波赫士〈沙之書〉的隱喻,扉頁無限大,無起點也無終點;或是不斷重複回歸,每個人寫的都是同樣一本書,但每一頁又都像那《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自有別出心裁之處,引人入勝。

  胡安.荷西.米雅斯(Juan Jos? Mill?s,一九四六?)是西班牙二十一世紀璀璨的文曲星,一九七五年至二○○五年創作三十年來,長、短篇小說、散文總計二十四部作品。《這就是孤獨》(一九九○)是他第八部作品,贏得一九九○年「納達文學獎」(Premio Nadal),米雅斯也從此開啟創作的轉捩點。作家的身分之外,他投入專欄寫作,成為讀者喜愛的媒體健筆。近五年來他在文壇豐碩收割,備受佳評,也是媒體最喜援引稱道的作家。

  《這就是孤獨》含括中文版,已有十種外語譯本。米雅斯擅長探討的議題和書寫方式在這部作品中依然極致發揮:內心的孤寂、奧祕;生命的歡愉、痛楚;書寫及閱讀的渴望。《這就是孤獨》以女主角艾蓮娜為核心(這個在西語作品儼然成為典型人物的名字),環繞在她與六個主要人物的互動關係上:丈夫安立格,從事官商勾結生意且與女祕書暗通款曲,夫妻關係端賴兩人共同嗜好——「大麻」維繫。三個名字都喚作麥希迪絲的母親、妹妹及女兒,和艾蓮娜關係疏離冷漠。弟弟華安,替她找到記憶的慰藉與重尋自我的勇氣。徵信社偵探,艾蓮娜的一面鏡子,一個替身,透過這個替身的觀察勾勒,艾蓮娜找到鏡中人(自我)的自由。 閱讀《這就是孤獨》近六萬言的中篇小說,故事的氛圍和文字的書寫,隱隱約約彷彿濡染著波赫士的歷史對稱論述和數字編號遊戲,繼而帶入存在主義的疏離、孤寂,負面書寫,然後再峰迴路轉,回到存在主義的自由與人道關懷。從沙特的《嘔吐》輾轉返向卡夫卡的《蛻變》。米雅斯刻畫女性角色內心情緒的筆觸,細膩中帶鋒刃,苦澀中見嘲諷。六歲年紀他從地中海岸的瓦倫西亞移居到內陸馬德里偏僻的郊區定居—那個郊區名叫「繁榮」,鮮明反襯的居住空間與矛盾可能已在米雅斯童年腦海烙下印痕,形成日後創作的引子。

  米雅斯透過艾蓮娜的角色,也試圖展現後設小說自我意識、身分認同的裂解與重構企圖。艾蓮娜在四十三歲年紀發現已故母親的四十三歲時書寫的「筆記本」(日記),讀到那個內心封鎖孤寂的母親儼然是自己的化身,母親企圖藉著她(艾蓮娜)抓住生命的依靠,而艾蓮娜則需透過「另一個她∕他」來發現自我。從「無知」到「知」,「閉鎖」到「解放」的過程中她唯有靠書寫和「再現他我」才能重新拼貼「原來的主體」,於是徵信社偵探從探尋安立格出軌行蹤的任務轉而受託,變成紀錄解剖艾蓮娜日常生活行為的心理分析師。小說的敘述技巧從第一部的第三人稱轉到第二部的第一人稱敘述,也指涉艾蓮娜從一個邊緣者站到核心位置的蛻變。艾蓮娜每回閱讀徵信社偵探的報告,以及和他溝通的方式,正透過一個表象的真實來關照∕觀照自我。然她閱讀母親的日記、以及書寫自己的日記,得以透過文字把兩代斷裂隔閡的情緣銜接起來。這個透過書寫與閱讀的途徑建構記憶與自我衍生的過程,文壇中許多女性作家的作品也是不遑多讓。

  值得探索的另一個面向是米雅斯以物品、空間等偽體作為詮釋身體的媒介,以身體=地圖的對比敘述,呈現現實與虛構的心靈世界。艾蓮娜的生活和許多「物品」(客體)、空間聯繫:大麻、老時鐘、搖椅、刮腿毛、浴室、馬桶、浴缸、牆壁、家具……等等。例如,「我覺得這裡的牆壁、浴室、家具,好像都是我自己的延伸,不是敵對的關係」,透過不斷強調這些微物(偽物∕虛體)元素與生活空間的重複敘述來確認自我的存在,尤其老時鐘、搖椅這兩個母親遺留下來的家產,彷彿是一個家族生命延續與認同的維繫。類似這些的敘述讓人聯想到比《這就是孤獨》早一年面世的馬奎斯暢銷傑作——一九八九年出版的《迷宮中的將軍》。馬奎斯把一個馳騁沙場的將軍,晚年受掣於身體疼痛的脆弱描繪得淋漓盡致 (發燒、頭痛、咳嗽、吐痰,洗澡、刮臉、刷牙),在疾病與夢想的賽跑、拉鋸、抗衡中,梳妝台、鏡子、肥皂都形構成玻利瓦爾走不出的迷宮。同樣地,艾蓮娜與母親也在疾病中徬徨,在不斷的腹痛、脹氣、排便、嘔吐、頭暈……等身體癥狀中呈現心靈的不安與躁鬱。米雅斯未必刻意模擬馬奎斯,然而,此種負面經驗與情境的鋪陳有別於唯美書寫的風格,經由身體的負面書寫與省思,重塑正面的認同。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艾蓮娜毅然決然離開丈夫,尋求獨立自主當下,安立格的「選擇適合自己的地獄生存」的人生哲學其實也是一種自主抉擇,女兒麥希迪絲待產的孕婦模樣也是屬於一種自我認同的抉擇。艾蓮娜選擇脫繭而出,蛻變成一個「活得像自己」的人,卻未必要透過否定他者的價值觀來確認自我的建構。當然,這或許是米雅斯一個隱喻罷了。

  從米雅斯這位具代表性的作家的作品中,期待讀者閱讀西班牙現代文學,可以像哥倫布航向新大陸的心境,見識另一個世界的新奇;也像中世紀的朝聖之路,從不同的作家與路途迎迓西班牙文壇。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23
    $45
  2. 二手書
    23
    $45
  3. 二手書
    45
    $90
  4. 二手書
    55
    $110
  5. 二手書
    65
    $130
  6. 新書
    79
    $158
  7. 新書
    85
    $170
  8. 新書
    9
    $180
  9. 新書
    9
    $180